红点齿蟾为濒危稀有两栖动物,该物种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1790米的武陵山区石灰岩洞穴及周边地带,目前首次发现石柱境内鱼池镇一洞穴中有其踪迹。其保护级别是: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易危物种。所以对红点齿蟾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小学生对蝌蚪本来就很好奇,而红点齿蟾的蝌蚪身体完全透明,所以学生对红点齿蟾的研究一定很感兴趣。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我校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努力开发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全面培育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培育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将组建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结合本校范围地理环境实际,适当探索生物科普知识,让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兴趣,同时也学到一些了解、探索生物科学的简单方法和技能。
二、活动内容
1.了解蟾蜍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2.分析研究濒危稀有两栖动物红点齿蟾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3.制作红点齿蟾各个发育阶段的标本
三、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红点齿蟾的生活环境,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使学生知道红点齿蟾的形态特征
3.让学生学会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4.培养进行科学实践的勇气,意志力和耐心,促进团队协作精。
5.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四、活动过程
1.组建科技活动小组
学校领导:谭顺祥。
安全管理:马学阳。
指导教师:谭文伦。
小组成员:成悦宏陈漫谭玲燕马宇烜 霍 描马 炼 向悦佳 黄烽荧
2.活动准备
(1)活动经费:学校筹集500元,学生缴纳300元。
(2)材料准备:
①笔记本,签字笔,红色笔各一支。(学生自备)
②矿灯每人一个(用于夜间观察或洞穴内观察。(学生自备)
③制作标本的福尔马林、玻璃容器(标本瓶)、密封蜡等。(学校准备)
④野外考察装备:登山鞋、安全帽、雨衣等(学生自备)。救身索、必备的药物。
3.活动实施
(1)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a.初步了解红点齿蟾的有关知识。
通过网络收集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 ①红点齿蟾的分布,根据红点齿蟾的分布情况推测石柱境内适不适宜红点齿蟾生存,如果适宜,那么猜测可能在什么地方有。
②红点齿蟾的栖息环境
③红点齿蟾的形态特征
④红点齿蟾的繁殖方式
b.明白制作浸制标本的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明白:
①制作浸制标本所需要的器材。
②待制作的标本需要进行怎样的处理。
③浸制标本的制作过程。
④制作浸制标本的注意事项。
(2)野外考察。
根据教师掌握的情况,发现鱼池镇杉树村有世界濒危稀有两栖动物红点齿蟾的踪迹,于是把鱼池镇有地下阴河的洞穴作为野外考察的地点。
①观察记录红点齿蟾的生存环境。
②观察红点齿蟾的形态特征。
③观察红点齿蟾的生活习性。
(3)制作红点齿蟾的标本。
①制作红点齿蟾卵的标本。
②制作红点齿蟾蝌蚪的标本,红点齿蟾蝌蚪的生长期大约3-4年,所以应做不同时期的标本。
③制作紅点齿蟾成体的标本。
(4)尝试饲养红点齿蟾,便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4.活动总结
5.思考
(1)为什么蝌蚪个体整个是透明的?
(2)为什么蝌蚪在阴河里面才能生成?
(3)红点齿蟾蝌蚪为什么生长期那么长?
五、后续安排
①有条件的话可以研究怎么饲养红点齿蟾,便于进一步对其进行科学研究。
②在有机会和条件允许的话,考察石柱境内除鱼池镇外,还有别的什么地方有红点齿蟾。
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全球的洞穴进行考察,除武陵山区外,别的地方还有没有红点齿蟾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