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雪芹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其控制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原因;技术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材料方面的原因
材料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具体的因素有以下方面:水泥的水热化性质使得混凝土状态不够稳定;在混凝土建筑中水泥可能会出现非正常情况下的凝结,导致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的干缩、泌水以及收缩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如果骨料中含有泥土,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化岩以及反应性骨料,也会产生裂缝。对于混凝土建筑硬化过程而言,混凝土建筑的受熱以及受潮状况与混凝土本身的材料性质相结合,就导致了混凝土变形伸缩并产生一定的裂缝,例如混凝土中的骨料与水分结合之后,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并析出胶状碱性硅化物,从而膨胀产生裂缝。
2、混凝土材料配制原因
如果水灰比过大,水泥水化后会剩余过多的水分残留在混凝土结构中形成水泡,大大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同时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泡及气孔会因为过度集中而产生裂缝。如果水灰比太小,也就是水泥用量过大,那么水泥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水泥混凝土结构不安定,也容易造成裂缝的产生,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配制时,要把水灰比控制在0.4-0.6范围内,水泥用量最大不超过500kg/m3。
3、建筑施工原因
第一,由于在一定情况下建筑的混凝土使用面积较大,这就要求要一次完工,如果进行混凝土的二次涂抹,则会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加了裂缝的产生可能。第二,在进行混凝土现场浇捣的时候,如果出现插入或者振捣操作不当,例如过振、撤出太快以及漏振等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混凝土的质地,导致其不均匀且缺乏密实性,从而容易产生裂缝。第三,在混凝土建筑完成之后,一定要注重现场的保护,加强覆盖防护,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风干或者潮湿而影响到混凝土的状态,极易产生裂缝。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
1、加强建筑施工前的勘察设计
在设计之前首先对地基及周围环境做好勘察,保证数据准确,根据地质和勘察报告做好对建筑地基处理的设计,防止因地基不稳或下沉引起结构产生沉降裂缝。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用强度不是很高的混凝土材料,降低水泥用量,适当增加钢筋用量,避免施工中温度裂缝的产生。
2、科学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天气状况、现场环境等各种因素,合理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从而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保障。施工单位确定好混凝土配合比后,要严格的选取施工现场材料,按照确定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拌合物,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综合性能进行全而检测,只有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各项性能均符合相关规定,才能正式拌合混凝土,进行施工。由于施工原材料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管理,确保实验使用的材料和施工现场的材料完全相同。
3、混凝土拌合
混凝土拌合质量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按照事先确定的混凝土配合进行混凝土搅拌,在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搅拌温度和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对其拌合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没有出现离析现象,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符合相关规定。
4、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明确混凝土浇筑数量,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以及该部位与施工缝之间的距离,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振捣方式,浇筑时间等,统筹规划,合理调配混凝土,避免因等待时间过长或混凝土供给不及时等人为因素造成施工裂缝的产生。在浇筑完成后,由于骨料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上层混凝土骨料含量相对较低,再加之混凝土本身有泌水性,容易在表层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在混凝土终凝前,要对混凝土材料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当楼层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内,应避免施工材料吊卸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振动,在混凝土达到终凝后方可分批吊运小型施工材料,同时要注意轻卸轻放,不能集中放置,待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规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楼层墙板或楼面模板正常支模施工。为了减少楼板裂缝的出现,可在新浇筑的混凝土材料表面铺设木模板或脚手板等,分散集中应力,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刚度、减少弹性形变以及增强其抗冲击振动能力。
5、注重混凝土的自然养护
混凝土本身具有一定的维持功能,如果能够注重其自然养护的话,那么裂缝一定会有所减少。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浇筑与入模完成之后,为了保障其性能,需要进行二次抹压,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在二次抹压完成的十二小时之内,利用麻袋以及草席等对混凝土建筑进行覆盖,以达到保温的效果。其次,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保障其内外温差维持在一定的差异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混凝土拥有松弛的应力以及强度的逐渐增长。除此之外,养护期要保障至少半个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6、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从而为混凝土施工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均符介相关规定。质量监督小组要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监控,发现施工人员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后,要及时的纠正施工人员的操作,对于情节严重的,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从而有效地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不合格现象。
三、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方法分析
1、低压注浆裂缝填补法
低压注浆裂缝填补法主要适用于中等宽度的混凝土裂缝,通常在0.2~0.3mm的宽度,具体的实施程序是:首先对裂缝进行完全的清洁处理,其次在裂缝处注入浆水并将裂缝封闭,然后需要进行二次注浆,最后再进行表面的清理。在进行修补时,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的裂缝较多时,就需要利用白胶布来辅助填补。除此之外,还需要先利用补缝器来进行注浆,这样的专业化设备有利于填补的质量。
2、槽填补法
开槽填补法通常应用于宽度较大的裂缝,但是要注意的是裂缝的数量不能太多。具体的操作程序是先利用开凿期开凿出一个U型的3~5cm的凹槽,然后在凹槽处涂抹处理浆,最后通过涂抹聚合物以及养护来实现填补。在填补的时候要注重压实抹平。关于混凝土的护理,要注意风吹、日晒以及雨淋等的隔离,同时可以利用塑料薄膜来进行养护。
3、细微裂缝的涂膜封闭填补法
有些混凝土的裂缝较小,通常是宽度低于0.2mm,此时采用涂膜封闭填补法最佳。在进行填补时要先进行清洁,除去大块的杂质,注重底料的涂抹以及主层涂料的涂刷,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填补效果,主层涂料一定要进行三次的反复涂抹,并且保障涂刷方向垂直。
结束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主要在于裂缝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工程中,一定要加强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要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理,从而更好的促进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阮文刚.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J].商品混凝土,2012,09:129-130.
[2]郭士赛.浅谈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4,07:414-415.
[3]王迎春.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