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2015-10-21 19:41拓葳
新丝路(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偏误成语学习者

拓葳

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如何掌握成语这一部分特殊词语,是汉语学习者面临的困难,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审视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现状,并对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唤起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关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引言

汉语成语一直被誉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数量庞大、结构定型、意义凝练,不但蕴含着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具有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的独特作用,因此被人们广泛地相沿袭用。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汉语成语“集中体现了语言的结构—功能—文化的特征”,这也使留学生们无一例外地都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如果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展开成语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同时还会为词汇教学开辟出一片得天独厚的新天地。可是,成语在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常用性与教学中成语教学地位未被重视、学习的数量小构成了一对矛盾。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成语本身的性质有关,它不属于基本词汇,不是在语言交际特别是口语交际中必须使用的;另一方面也同留学生在使用成语时要面临民族文化的干扰和知识文化的欠缺两大难题直接相关。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会出现偏误,然后再给出一些教学策略,最后是我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一些反思。

一、 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偏误的原因

1.民族文化的干扰。民族性是各个国家的成语所共有的特征之一,而汉语成语植根于广袤而深厚的华夏文化沃土,不仅成为汉民族人民语言使用的结晶,而且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一扇奇妙而深邃的窗口。鲜明而强烈的民族特色是海外学习者对汉语成语学习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横亘在学习者面前的一大障碍。

还有一些是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而造成的偏误,如“五花八门”,原来指的是古代兵法中的两种阵法—五花阵和八门阵,因为它的变化很多,所以用来比喻花样繁多,变化多端。因为不熟悉它的确切意思,所以造成偏误。又如“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有许多留学生不明白其含义而将“如火如荼”与“势如破竹”弄混。

2.文化知识的欠缺。大量的汉语成语是在文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成语由于其极强的历史继承性与定形性特征,从而使它固守一方,保存了原形原义,当然后代人们所不熟悉或不常用的古代词语、结构以及特殊用法也就随之流传下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区域主要是现代汉语,学生耳闻目睹的也是现代语言。自然而然地,这便构成了一对矛盾,给成语教学和学习带来了相当难度。

对学习者而言对成语意义把握不准确是留学生成语学习时最大的问题之一。留学生容易将成语中所认识的词的意思误解为整个成语意义,以偏概全。在意义理解上他们多用已知的字的义项去理解成语中比较生的僻字的义项。由于文化因素的干扰,他们大多不知道引申义和比喻义而误用成语。另外,没有把握成语的附加意义也容易造成意义理解上的偏误。除了 意义上的运用偏误以外,在成句方面对成语的语法功能和句法功能的运用也存在偏误。

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授汉语成语的教学对策

在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并没有开设教授成语的专门课程,一般都是教材中出现的,老师进行讲解。对于留学生来讲,想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成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应该有针对成语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

交际原则—— 语言是交际工具,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其他人沟通。具有交际价值的词汇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语是词汇中的一族,所以应该选取那些真实交际中所以频率比较高的成语。例如“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形容说话算数,诺言信实可靠。如果老师和留学生讲《史记》他们是听不懂的,所以要和他们说是一个人是值得大家信任的,他答应别人的事一定会做到,不像有的人信口开河,是一个不值得大家信任的人。就像你们的中国朋友王华答应你们星期日带你们去她家包饺子,昨天大家是不是过的很开心,还吃到了美味的中国饺子,王华就可以说是一个一诺千金的人。

文化原则——语言的底座是文化,文化背景不同会导致个人的价值观念的不同,而成语中具有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底蕴,所以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中国文化氛围之中。因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民族对事物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请客,这是人之常情,中外概莫例外。但中国人却要特别表示一番,请客时明明是一桌子好酒好菜,却总是说“没做什么,都是一些家常便饭,凑合着吃”,这是中国人谦逊的一种习惯,而西方人无论什么花都喜欢直截了当的当着当事人的面说出来,这就是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因此,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除了掌握语言技巧以外,还需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除此之外,教学中的认知原则、情感原则也很重要。学习汉语是在学习者有了完整地认知基础的情况下进行的。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的特点不同。应当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出发,比较汉语词汇与其他语言词汇的不同,教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和记忆汉语词汇,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因母语造成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

2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质量呢?针对留学生在成语学习和运用中所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以及教学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主要从具体的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师资队伍的精心培养上做出努力。

说文解字法 —— 成语具有意义完整性的特点,其含义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断章取义。汉语成语以单音节为主,大多由几个独立的语素组成,如“水——涨——船——高”、“口——是——心——非”、“能——歌——善——舞”。也就是说,成语基本上是一字一义,这就为说解成语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成语的实际含义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字面意思,但又是在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经过比喻、引申推导而出的,它们之间的意义一脉相承。这种词汇意义的派生方法在学生的母语中同样存在,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因此,成语的字面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开成语之谜的钥匙。在对成语“说文解字”的过程中,最好结合它的“构词法”。按其组成成分之間的语法关系进行理解。教师把构词分析引入到成语教学中来,学生也可以把合成词学习中积累的一些学习策略迁移到成语学习中来。这对于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都是大有裨益的。

创设语境法——传统的语言学把词汇分成两大部分:可以借助语法规则进行自由组合的单词和不能用语法规则解释的固定短语。然而,“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和成年人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首先习得的是语言中的固定和半固定的语言结构。在记忆了大量的‘板块结构后,学习者过类推,总结出语言结构的框架,人们首先习得的是那些具有语言功能和意义的‘板块结构,然后通过分析和总结,从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预制材料中获得语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对这些“板块”加以利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掌握成语的用法,可以采用成语搭配以及援引例句的方法,结合语境理解和运用语言。注意成语搭配可以帮助学习者记忆词汇,对确定词的语义范围有好处,还有助于学生从语境中推断词义。搭配使预测成为可能,让我们知道可以期待什么样的词会在一起出现。例证不仅可以补充说明词的意义,使其具体化,而且说明它的用法,包括它的语法特点、搭配范围、修辞色彩。

汉外对比法——各国的语言中都包含一定数量的成语,但是其语义和文化内涵却往往“貌合神离”或相去甚远,往往使人产生误解。

汉语中的很多成语与其他语言中的成语有着某种对应关系,有的字形、语义以及用法几乎完全相同,如汉语和日语中的“一衣带水”、“一视同仁”、“喜怒哀乐”等;有的构成较为相似,或是词序有变动,或是变换了个别词语,但不影响理解,如“闭月羞花——羞花闭月、左顾右盼—右顾左盼、异口同声—异口同音”。对于具有这种类型的成语,学生的母语会对汉语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而与此相反,也有一些同形却不同义的成语,如汉语中的“朝三暮四”指的是变化多端,反复无常。日语的“朝三暮四”则指花言巧语地愚弄。对于这种成语,学生会习惯于沿用母语中的语义,从而导致错误的理解。因此,在处理这类成语的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杜绝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语言无不深刻地烙下了本民族文化的印记,从而形成了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而成语因其古朴的特性更为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比如,透过汉英成语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民族文化心理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文化强调的是道德规范的自觉能力,从而形成了中国人内倾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而西方人则多是外倾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更注重直接展示内心感受及感官获得的体会。中国文化以家族为本位,而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自由和权利。当然进行文化对比,应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以免误入歧途。这些原则包括:“只比异同,不论褒贬”;“对比的重点是差异和冲突”;“对比的应是每种语言民族的主导文化”;“对比的是交际规则,而不是社会现象”;“对比必须是共时对比,着眼于解决现实生活与当前跨文化交际中的现实问题”等。

结语

语言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像魚儿离不开水,人类和动植物离不开阳光一样,因为它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汉语则是汉族人之间的交际、沟通和思维工具。中华民族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汉语则是 一种发达、丰富的语言,而成语植根于肥沃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经历了千百年的锤炼,生生不息且枝繁叶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使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们所教授的成语,有的来自历史故事,还有的来自民间传说等等,通过这些成语不仅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着完整、透彻的思想内容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靠前,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的各个高校来学习汉语。经过两个多月的论文书写与修改,以及我所参考的资料来看,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前景是可喜的,但有许多问题还无法解决又很令人沮丧。所以我期望以后有更多学者来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晁继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马国凡:《成语》,内蒙古出版社,1997年版。

[5]莫彭龄:《成语联想教学法初探》,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6]莫彭龄:《汉语成语与汉文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史式:《汉语成语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杨晓黎:《汉语词语与对外汉语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9]周荐:《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词汇论文精选》,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偏误成语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拼成语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