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丹 侯冬晨
【摘要】 本文以对外贸易理论为依托,在分析大量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全面剖析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从宏观(政府)、微观(企业)两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优化河南省的商品进出口结构,促进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河南省 进出口 商品结构
近年来,河南省的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积极扶持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为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河南省要把握好这一机遇,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深入剖析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积极反思并总结应对措施,从根本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而推动河南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1、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逐步提高,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此背景下,河南省的外贸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据海关资料统计,从2007年到2011年实现进出口总值942.04亿美元,实现进口总值379.83亿美元,实现出口总值562.21亿美元,近五年来实现进出口总值的飞跃发展。尤其是2011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为326.42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同比增长83.1%,其中,进口134.02亿美元,增长83.5%;出口192.40亿美元,增长82.7%。另外,据海关统计,2007—2011年的进出口总值增速依次为30.70%、37.10%、23.10%、32.00%、83.10%。总体来看,进出口总值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这说明河南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总体趋势良好,前景乐观。
2、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
进出口商品结构是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或一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在对外贸易中的获益状况。近几年,河南省整体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数据分析来看,2008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76亿美元,其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0.93亿美元,到2012年分别增长到303.35亿美元和27.28亿美元,增长幅度较大,一般贸易则维持在平缓水平。
二、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1、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1)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从2002年到2012年,河南省的出口总额由最初的17.54亿人民币增长到了186.97亿人民币,增长了10倍多。然而出口值位于前十位的分别是手持(包括车载)式无线电话、其他材料制假、橡胶轮胎等,出口最多的商品仍然是初级产品,出口商品附加值低。相对发达国家机械设备中高附加值的产品占90%以上,河南省的高新技术商品出口远远落后。
(2)进口商品大多是工业制成品。2012年河南前十位的进口商品依次为:处理器及控制器、存储器、非特殊用途的其他类型电视摄像机等,大多是工业制成品,合计为160.25亿美元。而在对外贸易中,发达国家多是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以此赚取巨额利润。河南省应该改变调整自己的进口商品结构,优化对外贸易格局。
2、市场过于集中
目前河南省的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规避风险。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日本、澳大利亚、台湾、中国大陆、东盟、欧盟等地区,其中铁矿砂、铅矿砂、氧化铝等绝大部分来自于澳大利亚和美国。出口贸易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东盟等地区,主要出口的人发制品、非合金铝、精炼铅、橡胶胎等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市场依赖程度最高。这种高度集中的外贸市场,容易导致贸易竞争和贸易条件的恶化,并且容易受到当地政治经济的影响,难以规避风险。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等地对河南省的进出口额大幅下降,河南省2008年的贸易总额低于2007年的水平,出现倒退。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地区分布不合理
一方面,河南省部分进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事着产品的简单加工活动,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农产品进出口方面,农产品的深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另一方面,河南省的进出口企业在地区上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漯河、焦作、济源、新乡、许昌等城市,其他城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很有限。
三、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结构出现问题的原因
1、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是进出口总额與GDP之比。适当的经济对外开放度能促进一国或一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经济。近年来,河南省对外贸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由2009年的4.71%上升到2012年的10.92%,增速明显,但与全国46.83%的开放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对外开放环境不够宽松
河南开放战略已经提出多年,但一些领域的具体开放措施至今尚不完善,一些地方的做法仍然欠妥,项目审批仍然十分繁杂,要经历多部门、多环节的层层把关,办事效率极其低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河南省进出口企业的分布不合理现状,阻碍了河南省的对外开放进程。
3、利用外资水平偏低
由于地理位置及政策方面的因素,我国内陆地区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的实力仍然比较薄弱,利用外商投资所创的收入微乎其微。据相关资料统计,河南省2012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仅占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10.8%,大体上是江苏省的33.8%。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比重较小,占全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低于沿海城市。
4、缺乏创新机制
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创新意识薄弱。很多企业仍然保留顽固的传统思想,认为企业的创新投入大,风险高,认识不到创新所带来的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企业缺乏研发资金支持。2005年,河南省研发经费支出52.4亿元,占全省GDP的0.5%。尽管到2011年研发经费支出增加到了253亿元,但占全省GDP的比重也仅为0.9%。创新机制的缺乏,使河南省的大部分进出口业务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对策
1、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
一方面,要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今后要充分利用河南省的优势资源、先进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摒弃传统的产业结构,用新兴的产业结构取而代之,提高进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促使外贸经济正常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吸引外资,引进高新技术。河南省应该发挥中原大省的优势,积极引进外资,提高外资实际利用额,推动省内产业结构升级。
2、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
目前河南省的进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中国大陆、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台湾等地区。随着贸易摩擦和国际能源、原材料供求紧张问题的加剧,过分依赖部分市场会加大贸易风险,因此要加快构建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之上,应大力开拓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逐步形成以新兴市场为主、周边国家为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理分布的多元化布局结构。同时,对进出口市场应加强层级管理,首先巩固核心地区,巩固好对外贸易的大后方,然后牢牢把握发展潜力层,培育新的对外贸易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可能出现的贸易风险,保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3、发展多种贸易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目前河南省的贸易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是加工贸易。贸易方式的多样化能够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结构,提高对外贸易水平。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发展多种贸易,特别是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首先,我们要为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扫除障碍,构建有利于服務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法规,并对其进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其次,我们要一改往日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观念,把金融业、投资业等现代服务产业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中之重。最后,根据河南省的发展情况,强烈建议把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量大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4、提高创新能力,建立自主品牌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他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模式,而目前河南省大部分企业的创新理念和营销方式都比较滞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应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提升创新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比较优势理论者认为,各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是由其比较优势决定的。河南具有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工业庞大、轻工业基础较好等比较优势。因此,河南省应该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形成优势产业,提高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让“河南品牌”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促进河南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五、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主要从河南省进出口商品现状、结构问题及优化对策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当前最关键的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进出口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河南省的进出口商品竞争力。因此,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为实现河南省的贸易竞争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善于借鉴优秀的经验,提高中部地区进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章艳红: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决定要素以及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007(10).
[2] 刘志霞:如何优化河南省出口产品产业结构[J].省情研究,2011(12).
[3] 武珺:河南对外贸易控制力和竞争力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08(11).
[4] 王理:河南省产品出口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3).
[5] 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7(5).
[6] 马慧敏: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J].国际贸易问题,2008(3).
(责任编辑:刘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