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园区绿色低碳化发展研究

2015-10-21 19:37闫雷徐夏楠
当代经济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园区

闫雷 徐夏楠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规划设计、管理体系、产业升级、设施建设、循环经济等方面系统提出了今后园区绿色低碳化行动的方向和内容,并给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园区 绿色低碳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纳入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

一、研究背景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提出,要突出载体建设,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综合性全局性举措。2013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万亿元,占河南省的52.6%,已成为推动河南经济发展的主载体。但同时应该看到,园区是企业高度密集的区域,企业种类多、数量大、污染排放高度集中,是各类资源的主要消耗地,也是节约潜力较大的区域。2013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858.42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49.3%。以园区绿色低碳化建设为抓手,引领带动整个工业领域碳排放强度下降,对于实现碳排放目标、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河南省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中原、绿色中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从2008年建设以来,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河南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先行区。几年来,通过严格落实环评制度和节能减排政策,建立入驻项目筛选机制,逐步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用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集约发展的示范作用凸显,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规划建设缺乏低碳化循环化发展理念。一些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还不突出,集聚效应不明显,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全省还有26个集聚区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不足20%。一些集聚区选择的主导产业过多过宽,企业间的产业关联不强,往往是以“堆”代“群”,缺乏从产业链角度出发的整体规划设计,导致能源效率底下,资源能源不能实现合理的循环利用。二是低碳产业发展缺乏技术人才基础。由于多数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起点低、规模小,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实力不足。产业集聚区大多没有与科技服务产业相关联,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网络,各方面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匮乏,用于科技创新的费用比重低,制约了低碳产业发展。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在资源利用方面,企业之间以及和周围环境缺乏互相衔接和配合机制,物耗、能耗较高,公用设施、副产物、可利用的三废资源不能得到共用、它用和再资源化利用。在能源使用方面,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密度很低。

三、重点任务

根据主导产业的不同,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类:一类是以高成长性制造业(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为主导的园区,简称高成长园区;另一类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园区,简称新兴园区;第三类是以传统支柱产业(包括冶金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能源工业)为主导的园区,简称传统园区。尽管各园区因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水平等不同,使得在低碳行动中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是也存在共性和普遍性。打造绿色低碳园区需要做好以下行动。

1、制定低碳规划设计

各园区可借鉴《低碳园区发展指南》的评价体系,对已建成区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低碳评估,发现园区低碳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规划。可以分为两种编制类型:一是现行各类园区规划编制体系以外的低碳产业园区规划,作为一种新类型的规划。高成长园区和新兴园区中低碳特征明显的园区,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商丘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等园区应先行先试,编制园区低碳产业规划,并积极申报国家低碳试点;二是作为现行各类园区规划的组成部分进行编制,以专项规划或独立篇章的形式纳入现有园区规划体系。传统园区低碳基础薄弱,要将低碳理念融入现有各类园区规划编制体系中。

2、建设低碳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传统园区碳管理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温室气体盘查,加强企业碳排放的统计、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在对园区碳源和碳汇现状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碳排放清单,到2015年,完成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温室气体盘查。二是编制园区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引导和调控低碳发展进程,定期修改完善园区准入用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严禁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落户。三是增强企业低碳生产意识,提高碳管理水平。分批开展企业环境管理、清洁生产、节能审计、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宣传培训会,推动和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节能减排。四是鼓励支持园区企业参加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放权有偿获取与交易的市场机制,多途径探索企业碳管理新模式。

3、实施产业优化升级

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以产业结构优化(低碳化)为途径。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发展的能耗強度,所以产业结构将制约园区发展的路径模式,决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的强度。低碳产业园区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要实现园区经济低碳转向,必须调整园区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低碳化)。对于高成长园区重点是:强化集群引进,加快企业集聚,着力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专业配套、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如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对于新兴园区重点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示范园区建设,集中资源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如推动建设郑州、洛阳等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对于传统园区重点是全面淘汰炼钢、炼铁、焦炭、水泥、化纤、电石、电解铝、、铅冶炼、锌冶炼、平板玻璃、造纸、铅酸电池等落后产能和设备,推动骨干企业全流程工艺改造,着力抓好重点企业(项目)节能工程。

4、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生产低碳化是循环经济在低碳产业园区践行的重要体现。高成长和新兴园区要“补链”招商,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产业横向耦合,企业集群发展。支持高成长园区建设配套产业园,重点引进智能终端、成套装备、汽车、家电、家具、厨卫、服装等终端产品配套企业,提升本地化配套能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河南惠济经济开发区、河南洛阳经济开发区等23个园区试点建设工作。以红旗渠开发区、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循环经济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为重点,推广总结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和模式。通过试点示范建设,加快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低碳化改造;培育积聚一批低碳型企业;推广一批工业园区低碳管理模式。

5、加强低碳设施建设

对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实行低碳化、智能化建设或改造。淘汰小锅炉等低效供能设施,推广集中供热和热电冷三联供设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结合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加快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骨干企业背压式发电机组建设;形成健全的污水、垃圾收集和集中处理系统;探索实施低碳厂房建设。加强新建厂房低碳规划设计,加强对既有厂房的节能改造。推广低维护高耗碳植物,改善绿地固碳能力,形成产业区绿色生态走廊。

四、政策措施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目前,省政府在整合河南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和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河南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建议由其统一领导全省产业集聚区绿色低碳行动,加强低碳发展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的统筹决策,协同推进园区低碳发展工作。二是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增加对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开发、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低碳技术研发支出,形成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中原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和资源开发保護的转移支付力度。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由银行与政府签订金融合作协议,积极搭建低碳项目融资平台。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具备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建设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鼓励产学研合作,建立多方参与的产业创新联盟。完善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四是积极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广泛开展“低碳城市”、 “低碳园区“、“低碳企业”、“低碳社区”和“低碳商业”等创建和表彰活动,使绿色低碳行动与公众生产生活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注:本研究为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2012年度第一批赠款项目计划,项目编号2012-30。)

【参考文献】

[1] 河南蓝皮书:河南工业发展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Z].工信部联节〔2013〕408号.

[3]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报告(2012年)[R].

[4] 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低碳园区发展指南[Z].

[5] 李浩东:低碳产业园区规划理念探索[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

[6] 北京经开:引领低碳高端产业园区发展之路[EB/OL].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kjcy201002026.aspx.

[7] 钱伯章:美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与规划[J].太阳能,2012(12).

[8] 洪霄: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及发展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9] 刘世锦: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0(1).

(责任编辑:胡婉君)

猜你喜欢
中原经济区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越夜越精彩
中原经济区崛起的金融风险防范探讨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金融支持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力及资源优势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文化园区发展指数分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