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英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学好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 和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具有很高的逻辑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并且,抽象性的特点也使数学不被学生所喜欢,觉得它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会变淡,学习效果也不会好。因此,为了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所收获,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兴趣作为学生开启数学大门的钥匙,给他们带来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学生兴趣的培养应该怎样做起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一些自己的浅显的看法。
一、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也是数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潜在知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与教师和同学一起去对数学进行探索。当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时,他们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产生一种由衷的喜悦。这种感受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持久、稳固。
如进行“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时,课堂伊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小问题:“你们平时买玩具都是自己去买还是让妈妈给买?你们知道买笔和橡皮都需要多少钱吗?如果买一支笔需要5角,你买了两支,需要给售货员阿姨多少钱呢?”学生顿时陷入了思考之中,只有少数几名学生知道答案,积极举手回答。趁学生的热情正酣,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了学习元、角、分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并学会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法则,教学任务完成得很顺利。
又如,学习“相遇问题”时,我让两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要走哪条路,需要多长时间,然后我结合学生提供的数据为他们现场编一些新的习题。这样,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合到习题中,他们就会感觉习题变得更加亲切了,感受到了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课堂气氛由此而变得更加活跃。然后,我让学生结合数据进行“相遇”表演,也让他们很快就理解了“相向而行”等词语的意义。
二、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实践活动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也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着定向作用,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将全部精力放在所学内容上,而学生注意力水平的高低则决定了他们的心智发展,那些注意力经常不集中的学生学习效率必然不高。而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变得积极、活跃,对于学习也会更加主动,注意力投入的水平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如进行“周长”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课下准备一些树叶,大小不拘。在课堂上用笔沿着树叶的边缘把它的形状画下来,并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相互评比,看看谁的树叶画的最完整,最漂亮。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一名学生说:老师,小明的树叶不是封闭的,是不是不完整?我赞扬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并由此引入了“周长”的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数学学习犹如攀登山峰,每次成功登顶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的愉悦,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激发,但是,如果所攀登的山峰过高,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或是学生总是找不到登山的路径,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降低。一次两次尚且能够让学生重拾信心,长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就会逐渐丧失,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消泯。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的产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对于在课堂上能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当堂帮助学生解决,以免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重,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在课堂上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下记在本子上,等来学校了问教师或同学。只要教师耐心指导,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爱心与关心,就能够让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逐渐缩小。
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发育不太完善,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很不稳定,尤其是那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喜欢那个,用“喜新厌旧”来形容也不为过。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尚且较少,因此,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看看他们在哪个部分不是特别明白,及时为他们进行讲解。
四、注意课堂表扬,维护学生的兴趣
表扬是维护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减少对学生的批评,使他们心情放松,学得更快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表扬不能“高大空”,要表扬的有内涵,有水平,联系实际,那些寬泛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表扬不仅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表扬很廉价,想给谁就给谁,表扬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如学习“克和千克”时,我让学生拿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放在两只手上,感觉一下哪个更重。学生说:“书比较重。”教师:“你能说一下它大概有多少克吗?”学生:“我觉得有250克。”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学生:“我已经知道笔记本的重量是150克,它比笔记本重很多,应该重100克。”教师:“你的思维方法简单、巧妙,并且,你能够利用已经获得的信息去解题,出乎教师的意料,很好!”
五、适当练习,唤起兴趣
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习,才能打牢数学基础,形成良好的能力。习题的选择原则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要精而少,形式要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脑,获得初步的成功,进而在成功的基础上能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习题量及习题难度可以不一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练习题外,可增添附加题或思考题;一般学生完成基本题即可。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错误,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及时讲评。特别是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要对他们降低要求,出一些简易的题目,并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使他们基本能掌握识记目标,能做简单的习题,使他们在每一节课都能学新知识,取得新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技能,从实际出发,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