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林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人们对过去活动的如实记录,为的是总结过去,充实未来,以史为鉴,借古论今。翻阅历史,无论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充满了动荡,表面的和平盛世往往到处暗藏着危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背后,充斥着权力腐败、民不聊生……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过去人们生活的轨迹,还应该学会以史为鉴,用历史的观点审视今天的社会现象,居安思危,时刻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即忧患意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相克相生的。忧患意识可以使人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一、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在浩瀚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朝代更迭。经过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大凡统治者积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励精图治、居安思危,往往会开创歌舞升平的盛世局面,使自己的统治更加长久,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大凡统治者不思百姓疾苦,骄奢淫逸,盘剥黎民,必然发生不可遏制的灾难和动乱,最终导致朝廷灭亡,朝代更迭,如秦始皇、隋炀帝的短暂统治。特别是清朝末期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更是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近代百年的耻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历史上又有太多的名门望族,祖辈艰难创业,置下偌大家业,子孙却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坐吃山空,更有甚者挥霍无度,朝夕之间把整个家业败掉。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富不过三代”的现象,这除了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外,学校教育也难辞其咎。所以,我们要时刻具有忧患意识。
如今,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着和平带来的幸福,人们的忧患意识渐弱。尤其是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穿名牌,吃洋快餐,花大把的钞票,根本没有忧患意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中学生的忧患意识对国家未来的兴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教师应该担负起这一重大的责任。
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那么,初中教师应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呢?
(一)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历史具有以史为鉴,以古论今的作用。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寻找问题的根源,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例如,在教学“经济全球化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时,我针对近几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设计问题:你觉得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雾霾属于哪种污染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克服?历史上的英国伦敦被称为“雾都”,它是怎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又如,针对人口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近期放开的“单独二孩”政策,设计问题:你是独生子女吗?你家有几个孩子?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吗?知道我们县有多少人吗?走在大街上你觉得拥挤吗?你去过的大城市拥挤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觉得作业负担重吗?升学压力是不是也很大?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家或亲戚朋友家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在找工作吗?他们在找工作时遇到过哪些困难呢?为什么很多人在待业,而很多企业却出现招工难的问题?我们上世纪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什么好处?现在为什么要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呢?
再如,通过对“经济全球化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面临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土地紧张、战争频仍等问题,需要共同面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由于长期以来掠夺式的发展方式,使得面临的问题比其他国家更多,解决起来也更困难。因此,初中生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努力去学习、实践,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二)纪念活动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近代的中国,是百年屈辱的中国,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那段历史,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在每个重要的纪念日,我们都会举行纪念活动,以悼念亡者,告慰英靈,并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初中历史教师在这些纪念日时,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例如,在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到来时,我安排了“国家公祭日——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志哀”活动,让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图片资料,寻访老一辈革命家、参观纪念馆等,使他们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回顾历史是为了防止历史重演。面对今天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在我国领土钓鱼岛上竖立灯塔和神社,涂写反华标语;在大阪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会议;删除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二战期间强征慰安妇的史实等丑恶行径,初中生应该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学习,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贡献最大的力量,维护世界的和平。
(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
近几年来,我国和周边几个国家和地区出现领土纠纷问题,如上文所述的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中菲黄岩岛问题以及南海争端问题,激起了国人保卫国家领土安全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运动。针对这些事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2012年中国香港爱国人士冲过日本拦截,成功登上钓鱼岛,插上五星红旗,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针对爱国人士的这一壮举,我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开展钓鱼岛专题。我由钓鱼岛争端的由来,中日之间的反复博弈,讲到保钓爱国人士的壮举,情绪激昂,深深地感染了每个学生,使得他们既对日本的卑劣行径表示气愤,又为保钓人士的爱国精神所折服。然后,我因势利导,不仅使学生树立了忧患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让我们以历史为鉴,抓住每个有意义的历史瞬间,培养初中学生的忧国忧民情怀,教育他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砥砺万金,奋勇向前。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