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萍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乡道路绿化发展迅猛,随着城市绿化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建设绿化家园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关健词:城市道路;植物;选择原则;配置形式
引言:城市道路绿化彰显城市的形象与特色,良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空间的延续,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
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为:树冠冠幅大、枝叶密,生命力强(耐贫瘠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耐修剪,落果少或者没有飞絮,发芽早,落叶晚。同时,树种选择要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道路特征。
1、树种选择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以乡土树种为主,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充分体现本土树种的优良特性。对于经过长期的驯化考验的外来树种,在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
2、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比如华南地区就可选择香樟、桃花心、人面子、海南蒲桃、蒲葵、大王椰子、小叶榄仁、小叶榕、大叶榕、杜英、秋枫、盆架子、大花紫薇、芒果、龙眼、塞楝、凤凰木、台湾相思、蓝花楹、白兰等植物。
3、结合城市景观要求进行选择,如广州。要求有四季常青、四时花香的环境,道路树种要体现亚热带景观,可采用香樟、小叶榕、大叶榕等常绿树种及鸡冠花、玉兰花、桃花花类衬托。
4、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成复层混交的群落 应要选择一批耐阴的小乔木及灌木。如棕竹、金叶木、朱蕉类、鹅掌藤类、杜鹃、罗汉松等。
5、郊区公路绿带可考虑选用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如乌柏、枫香、杨、水杉、油桐、女贞、杜仲、白干层等。
二、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
城市干道具有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三大功能,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城市干道分为一般城市干道、景观游憩型干道、防护型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类型。各种类型城市干道的绿化设计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来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
1、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有“城市林荫道”之称的肇嘉浜路中间有宽21m的绿化带,种植了大量的香樟、银杏、水杉、柳树等高大的乔木,林下配置了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绿地内设置了游憩步道,其间点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品,发挥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2、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如朴树、高山榕、散尾葵、桂花、夹竹桃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旅途。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每隔30~70m距离重复一段,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中间可以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其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通绿化位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最容易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焦点,其绿化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的模纹图案,花灌木根据不同的线条造型种植,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式,人工植物群落按乔、灌、草的种植形式种植,密度相对较高,在发挥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功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园林绿地内道路的植物配置。园林道路是全园的骨架,具有组织游览路线、连接景观区等重要功能。道路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还是搭配形式上(包括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自由生动。
园林道路分为主路、支路和小路。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如在入口的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柳树、香樟、尖叶杜英、南洋杉等,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檵木、龙柏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支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步,一般宽仅1~1.5m。绿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沿路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竹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应用的造景手法,竹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常绿,清秀挺拔,具有文化内涵,至今仍可在现代绿地见到。
5、居住区道路绿化。道路绿化如同绿色的网络,将居住区各类绿化联系起来,是居民上班工作,日常生活的必經之地,对居住区的绿化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有助于居住区的通风、改善小气候、减少交通噪音的影响。保护路面,以及美化街景,以少量的用地,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面积。道路绿化布置的方式,要结合道路横断面、所处位置、地上地下管线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居住区道路不仅是交通、职工上下班的通道,往往也是居民散步的场所。主要道路应绿树成荫,树木配植的方式和树种的选择应不同于城市街道,为形成不同于市区街道的气氛,可使乔木、灌木、绿篱、草地、花卉相结合,显得更为生动活泼。
三、结束语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配置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愉快的美感,同时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参考文献
[1]赵德龙,刘万共,赵凤良.道路绿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2]徐小玉,沈双莉,等.武汉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多样性研究.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3).
[3]刘滨谊,余畅,刘悦来.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街道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以上海陆家嘴中心区道路绿化调整规划设计为例,城市规划汇刊, 2002,(01) .
[4]唐红,孟瑾,吴明军. 兰州市道路绿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