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旋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智力正常,更要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2年9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内容、途径、方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教育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初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又常常被称作“困难期”“危险期”,这一段时期学生心里的矛盾重重:独立与依赖、理解与闭锁、自尊与自卑、理想与现实以及“性”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不平衡,加上他们处在“第二反抗期”的叛逆心理,往往会出现同学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种种矛盾,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处理不好,常常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困惑,甚至会造成行为上的严重后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识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根据自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体会,我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具备以下几种特质或能力。
一、健全的人格
这是从事教育或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不适合从事教育事业的,因为:(1)他(她)可能伤害学生。电视和网络上曾有这样的报道:有教师用烙铁烫伤学生的脸,有教师让学生相互抽打学生的脸,甚至有的把学生扔下楼。虽然这种现象只是少数,但它的危害却是巨大的,不仅直接伤害了学生,还伤害了家庭、社会。(2)他(她)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为学生还是成长中的人,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他们主要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观察和模仿来习得行为的,上学期间教师就是最重要的模范(模型)之一,如果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经常喜怒无常,情绪不自控,甚至无理智地打骂学生、欺骗学生,这些行为对学生和学生以后的成长影响是很可怕的,对社会当然也会造成危害。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怎样知道一个教师的人格是否健全?这是不能从表面一眼辨别出来的,我想随着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会通过心理测试或其他方法进行甄别和筛查,进一步净化和完善教师队伍。
二、全面的知识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甚至包括宗教学等等,这样才有能力解决学生的不同问题。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具有自我独特个性的、各式各样的发展中的人,针对不同的情况,教师就要采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症下药,沒有能包治百病的药。像学生的行为问题要用到行为主义理论,情绪问题要用到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理论,涉及家庭的问题要用到社会学中的家庭结构理论等等。再比如要帮助学生通过内心对话树立自信,就要用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马克思(哲学);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对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维和情绪——艾里斯(ABC理论);行为改变心理等等理论知识。
三、必要的技能
针对学生集体的和个体的不同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掌握必要的技能。像通过团体心理活动(游戏)让学生学会合作、树立自信、表达情绪;通过个别辅导让学生认识自我,识别不合理信念;通过行为疗法改变行为;通过认知理论改变情绪;通过联想(意向)对话转化凝固的心理能量等等。这些活动的引入、成员的协调、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实现活动的目的。
四、良好的沟通
主要就是会和学生谈话交流。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适当的方法与学生进行对话、探讨、对质,以达到谈话的目的,要把握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做到满足学生的需要,不伤害学生,又要不偏离主题。良好的沟通要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让学生自己解决和处理自己的问题,所以很多学者都采用“非指导性”原则,但在现实的操作中,指导还是必要的,只要是学生的年龄和时间的限制。在实用中,沟通最常用的理论和方法有PAC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实现有效沟通是很有用的。
五、细致的观察
就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躯体语言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动向,包括:眼神、面部表情、躯体动作等等。通过对躯体语言的细致观察达到“不说我也知道你想干什么”的目的,可以用来辅助沟通,当然这需要教师对躯体动作的含义有必要的了解。
六、适度的共情
“共情”也就是同感、神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这是非常必要的。“共情”是一种感受能力,要求我们能深切体会学生的心理感受,把学生当成自己,这样才能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质。所谓适度,就是说“要把学生当成自己但永远不是自己”,这样才能避免产生移情,让学生的情绪或感受淹没而迷失了自己,忘记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质。
有人说:人生在世,应该这样,在芬芳别人的同时美丽自己。作为教师,我们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应有的责任,而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就会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