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
【摘要】随着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房建施工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能极大的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下面就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建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房建后浇带施工工艺是在施工的时候根据物理学原理将结构进行分块设计,划分出几大块格局,相关格局间留设出施工裂缝,在施工后根据不同的部位对接,使裂缝处完好填充,这样各个模块就形成了统一的整体,完成浇筑基础工作。
一、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后浇带工程是房产建设改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功能作用当然也很强大。在房产建造的工程中,房屋的材料设施会因为时间的长久和温度等客观因素对建筑材料造成很大的损耗,出现裂缝脱落等现象,影响工程进度。而后浇带工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营运而生的。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后浇带工程就是在高层建筑和裙房之间,等到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用钢筋混凝土等进行浇筑,从而让其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
二、后浇带在房建系统中的设计原则和作用
1、设计原则。后浇带的设计原理应该是以释放整个建筑体系的应力为主,并且来做好抵抗应力,堵不如疏,通过合适的导泻使建筑中产生的多余应力做到疏散,同时设计整个建筑体系做好对外来应力的抵抗和侵袭。虽然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我们是把整个建筑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但是实际施工中往往要考虑个体之间的结构连接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设计之初就认真核算整个建筑系统和单体之间的具体结构关系,认真的做好内部压力的核算,确保整个施工可以安全高效的进行。
2、后浇带作用。由于在建筑体系中往往会出现由于混凝土结构的不一和其内外温差的影响不一而导致的裂缝现象,后浇带技术可以做出较为完美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释放结构应力,还可以抵抗应力,提高整个建筑体系的结构的稳定性,现实中,后浇带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后浇沉降带,后浇沉降带就是在主建筑和周围建筑群之间完成施工分离,等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另一部分之间的结构的浇筑;第二种是后浇温度带,后浇温度带技术在后浇带的施工工程里保持后浇带的自由伸缩度,良好的延展性,减少它由于温度差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裂缝;第三种是后浇收缩带,后浇收缩带是为了防止混凝土自身的冷却导致的收缩变形,从而对建筑物造成的不利影响,避免形变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三、房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
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浇筑
混凝土浇筑在制定合理的方案,只有合理的方案才能保證施工质量,要按照实际情况,对模板侧向压力实现有效控制。在保证不破坏模板钢丝网的情况下,合理进行垂直后浇带浇筑,控制好模板与振捣器之间规定的间距,保证混凝土能够振捣完全充分,此时,需要防止出现混凝土内泥浆流失的情况发生,保证材料应用完全,避免不必要的施工麻烦和损失。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使用后浇带技术时,对材料的要求很高,收缩作用小的混凝土材料是首选材料。混凝土配制比例关系到后浇技术成败,正确处理好新旧混凝土界面。减水剂在适当加入施工材料,通过均匀配置和振捣,大大提升混凝土在后浇带时的应用强度。
2、后浇带设置
1)合理设施后浇带间距大小。通常,需要在施工图中预留后浇带位置,如果有预留就需要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浇筑,间距预留不一定要遵循施工图设计,一定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的变化和需求,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确认预留缝隙间距。施工图上如果没有事先进行设计和预留后浇带位置,就需要灵活掌握现场施工进度和安排,通过技术测算设置后浇带。现代建筑设计虽然样式多变,但总体还是离不开一个矩形的基础,所以在后浇带技术实行时,就要遵守后浇带原则,通常间距保持在40cm左右,最小间距也要保证在30cm以上,如何确认最小间距,则要根据建筑物当地环境和气候情况而定,只有确定了间距,才能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保证建筑物质量和安全。
2)选择合理的后浇带断面形式。后浇带断面分为平直缝、阶梯缝、企口缝和V形缝多种形式,建筑企业常常采用的是平直缝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样式,采用不同的形式,在形式选择时,要看到后浇带和混凝土结构是否断面一致。选择符合工程需要的形式,能够有效保证建筑质量,实现持浇技术完美呈现。发现墙和板的厚度在60cm以上时,就要使用企口缝的形式进行浇筑;当发现在30cm以下的时候,就需要使用平直缝的形式进行浇筑;介于二者间的,就需要使用阶梯缝形式了。需要注意的是,在浇筑后浇带的时候不能出现直缝,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的结构变形;垂直施工缝要用高压力水不断进行断面冲洗,出现骨料时,才能进行后浇筑施工。
3)选择后浇带浇筑位置。选择合适的后浇带位置很重要,实践证明,位置不能设在剪力墙中间,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受力作用,因为混凝土有一定压力,只有选择了混凝土构件部位压力最小的地方,才能确保技术稳定,多数情况下,后浇带设置都在梁和板的反弯点周围,这个部位是施工最佳点,剪力或者弯矩均不大,不会使构件本身产生巨大压力。
3、把握后浇带施工温度和浇筑时间
不同的后浇带形式有着不一样的时间要求,在进行浇筑时,需要合理控制好时间,保证施工强度达到标准要求:
1)后浇收缩带:一定要了解混凝土自身特性,掌握好混凝土收缩时间段,多数时候混凝土结构都是在施工完成的两个月内进行高度收缩,二个月以内的伸缩度为60%以上或过早终止,掌握了伸缩时间,就可以在两个月以后实现后浇带闭合。
2)高层建筑:对高层及裙楼进行施工,需要等地基沉降完成以后进行浇筑。为了保证工期,多数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楼是同时开工的,但二者施工复杂程度不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量较大,并且难度高,自身策略导致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荷载沉降更加明显,要想达到标准要求,就需要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完成全部沉降后,才能进行后浇筑施工,但目前许多企业为了赶进度和工期,把浇筑时间提前了,造成了后期无法弥补的质量问题。
3)后浇温度带:施工材料的选择、具体季节安排,都会影响到温度带,一定要经过严密考察,精心设计方案,把因为天气原因延后浇筑的时间进行注明,便于施工人员掌握好进度。后浇带砼一定要按标准保证温度,最佳温度为10℃,符合热力学要求的结合点,使新旧接缝良好。后浇带砼收关时间为早晨和晚间。
4、配筋设置
进行钢筋切割作业时,保证结构不能中断,影响结构稳定,特别是基础、楼板的钢筋是受力作用最大的地域,不能随意进行钢筋切割。后浇带设置跨度大,如果必须要进行切割的,施工完成后要及时焊接,避免建筑楼板受力太大而出现变形。
5、后浇带施工过程注意事项
在实施浇筑前,一定要仔细清理裂缝、积水,施工缝不能存留杂质,对清理完成施工缝后,要使用铁皮或模板进行封盖,利用砂浆筑成挡水带,合理进行围护,防止钢筋污染、避免垃圾堆积;后浇带模板按施工图设置稳定性和强度都较高的,一般是粗细一致、网格均匀的钢丝;在两端或两侧使用挡水砖或内壁防水砂浆进行保护。
结束语
后浇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我国施工单位普遍采用,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需要技术人员在遵循标准的同时加入个性的创新,通过实践解决建筑差异沉降、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应力变形等问题。后浇带的施工定会得到广泛认可和普及,对企业提升管理、加强技术定会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志臣.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4,(3)
[2]施克勤.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