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财
二年来,如何以“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为契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发展,经过每堂课的实践探索,采取了多项扎实有效的措施,下面简要谈谈对科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 更新观念,抓住实质,深入学习
加入微信“浙江小学科学网”,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学习辅导材料,收集整理经验材料,对新的实用的教学模式有了更为完整而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二、抓住关键,夯实教学常规
首先,指导学生利用课前课后主动进行课前预习,从课前预习入手。在每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之前,老师布置目的明确的课前预习任务。如:自读教材内容、准备课堂要用的实验器材。课时结束时,设计作业题,布置课后小制作和资料搜集活动,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其次,紧抓课堂预习成果展示。教师通过从学生多样化的展示交流中捕捉到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指导。对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进行检查,对学生自学有困难的知识进行重点指导或补充。做到教学工作的有的放矢。教师的角色也就由主导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科学课可以通过学生猜测----实验器材准备----演示实验----验证猜测----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知道拓展应用举例等七步骤。对实验的操作根据器材数量的准备情况,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以互帮解决没有观察到的现象。及时帮学生解决没有理解的部分。利用小组的合力既展示了个人的学习兴趣,又强化了实验中没有看清楚的细节。
第三,调动学生充分挖掘现实生活的科学知识,让学生深深的体会科学处处有,只是没有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科学意识只表现的表面现象,没有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形象具体的实验。有针对性的抓住学生中遇到的问题,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让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简单的可以让学生互帮解决,有难度的教师演示,学生再次的做实验。
第四,学生校外科学探究活动的培养。组织三年级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训练学生观察前的准备,比如需要的表格、放大镜、皮尺等器材准备。让学生观察大树、小草、金鱼、蜗牛等,体验动植的差异,明白生活习性。
第五,抓住科学课的几个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兴奋,难以自制。实验时,桌子上摆满了瓶瓶和仪器,学生觉得十分新鲜。因此,往往会对实验本身很关心,而对做实验解决什么问题关心很少。紧张心理没有了,纪律意识淡化了,自我约束力就很低。所以制定实验教学管理规范,以规范确保实效性,掌控课堂秩序。充分考虑这种课型的开放型特点,即合作探究式。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角色或人物,指定某学生担任实验小组长或小组同学轮流担任小组长,给每个同学具体分工,按分工规定每个同学做什么,既分工又合作。其次教师要强调学生在科学实验报告上做好实验记录和书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最后教师可以制定小组实验的纪律和实验情况评比标准。
开放式探究活动既容易活跃气氛,也易常常造成混乱。所以一个实验主要研究什么应该让学生提前明白,做到带着问题去研究和观察,克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还要教师改掉以前讲实验的坏毛病,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己做实验,保证学生研究的空间和时间。我在教学当中让学生自己研究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应该注意什么,只要在做实验之前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和协调过程,一个实验才能做到有的放失。
三、知识的真正运用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课后制作活动,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每一个小制作做的是否成功,就会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一改以前对科学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从小制作中可以讲出其中的科学道理,探究出制作成败的原因,增强自我动手能力训练和小组交流。每一次制作活动结束,组织学生讲出制作的提前准备,制作注意事项和制作依据的科学道理,说出生活中类似的运用,让知识拓展,激发学生发明创新的灵感。
四、改进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创设情境,以实验和揭密调动学生积极性。老师在引入新课时,都要从已学知识或直观现象入手,或开门见山以实验为突破口引入本课,或者运用魔术等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活动或在揭开魔术活动的神密面纱主动建构的。
第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逐步深入,强调细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自由、大胆的预测、尝试操作,发现科学课中的乐趣。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分析、整理材料、汇报实验结果,其中有大量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活动,而且参与面广(时间最少在15分钟以上),并且教师都能扮演好指导者身份,对小组活动指导提示,尽量使全体学生亲身体验,有所发现,掌握知识。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老师参与到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幫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让学生们在动手实验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探究结果并从中发现规律。运用“注重实验、体验和发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做”科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环节严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论证、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性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实验时,要以结解决问题为目的,做好实验记录,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实验的小结很重要,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或本实验你获得了什么,比如:知识内容或实验方法。
虽然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但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注重学生动手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验证学生猜测的内容,让学生的猜测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
第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可以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知识可以共享。
第四,亲切的形态语言、倡导民主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整个课堂,安全第一,在明白实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要的是鼓励、肯定、要的是赞许、掌声。没有斥责、批评,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老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情切、慈爱的一面。这样做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参与面才能更广。
第五,要上好一堂成功的科学课,课前的准备尤其重要,教学材料的充分准备对学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材料准备充分、齐全,学生才能够充分有效地参与动手实验。
器材,器材是实验探究的基本要素。每节的实验器材都要准备充分齐全。
小组,小组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提前分好小组,并将实验器材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分配好,可节约时间。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实验时要明确分工,提出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及时的进行评价和鼓励。严防“霸主”的产生,尽可能的扩大参与面。
实验的试做。教师提前试做实验,尽早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准备应对措施。规范性要求:a实验的规范性,专业术语要要正确表述,器材的取与还要规范,可分工一名材料员。b实验报告单的规范c学生表述的规范,一节规范的实验探究课,必定有好的教学效益。
第六,情感目标的培养,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科学,让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每节课做到学习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举例。
总之,带领学生学好科学科不仅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有科学的组织方法。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中心学校,作者是青海省小学骨干教师,西宁市教学能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