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优秀的新闻作品,凝聚职业新闻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从优秀的新闻作品中,可以看到新闻工作者对党的新闻事业无限忠诚。优秀的新闻作品也能充分展现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充分展现了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血脉相连的高尚情怀,更能充分展现出“离现场近些、再近些”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在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捷,更迅猛,往往是铺天盖地地狂轰滥炸式传播,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如何在同源新闻中,拿出一篇(组)优秀的新闻作品呢?这也是摆在传统纸质媒体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全媒体时代,记者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
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在推动媒体融合蓬勃发展的同时,更使传统纸质媒体陷入“生存危机”。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媒体纷纷转向网络。面对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传统纸质媒体只有运用互联网思维,由传统采集模式向新型采集力转换,才能不断推动传统报道走出困境、走出新路。
今天的媒体融合发展,使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和方式与传统单纯纸媒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们更看重即时化、可视化、个性化的信息。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已经受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影响,作为新闻信息采集者,必须适应和遵循这一巨大变化,才能不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传统纸质媒体新闻报道的采访,主要体现在记者单体或团队的采访活动,比如记者到会场去采集新闻,记者到重大自然灾难、突发事件现场或热点地区采集新闻,记者到采访对象那里去采集观点,记者到基层一线去调查研究等。然而,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视野下,新闻采集就必须融合互联网思维理念,打破“一次采访——一条稿件——完成一个任务”的简单轨迹,构建一体化指挥、一次性采集、N次加工、多元传播、全媒体覆盖的现代传播体系,适应“真”“准”“快”“锐”“深”的传播要求,形成强大的报道声势。
二、全媒体时代,采访活动必须多角度观察,创造性采集
新闻记者的首要职责就是采集信息。新闻发布会、会议、政府机构、企业团体和社会组织,读者来信、新闻热线、面对面交谈,是传统平面纸质媒体记者的重要信息源。然而,新闻记者采集信息又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实践活动,采集的信息质量的高下抑或优劣,往往取决于新闻记者的思想、能力、方法,决定了新闻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相对于传统报道采集而言,全媒体时代记者采集力的突出特征就是,海量采集,大数据加工,多终端呈现,因此,最大可能地占有海量素材,以及最大宽度地适配终端,是传统报道新型采集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基于此,新闻记者需要强化三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敏锐的新闻“发现力”。媒体融合发展,受众既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信息内容的消费者。信息鱼龙混杂,谣言、假新闻往往冲淡真实信息,新闻记者如何第一时间更准确获得第一手信息,第一时间更快捷获得决定性信息,其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亲赴新闻现场,自然是最有效的方法。新闻记者置身新闻现场,充分发挥“我在现场”的优势,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功能,采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品尝到的、触摸到的,包括内心的感受等信息,以敏锐的目光迅速抓住任何有价值的典型细节,并把大量的、有意义的细节组织起来,赋予它意义。只有培育敏锐的发现力,才能耳聪目明,去伪存真,拒绝随波逐流。
其次是快速的新闻“集合力”。新闻信息的采集活动是繁琐而复杂的过程。按照传统报道方式,新闻记者一次采集整理成千上万字的采访素材,常常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只用上不到百字, 大量的采集信息只能沉睡在电脑里。在媒体融合报道中,新闻记者在采集信息时,不仅要原汁原味地记录受访对象的观点,而且要具备归纳提炼素材的能力,迅速地对采访记录和素材进行再加工,比如整理出精彩故事、精彩观点、精彩画面以及需要进一步采访的线索等。快速的素材集合能力,也是创造性采集力的重要内涵。
再次是熟练使用的“技術力”。媒体融合发展是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基础之上,而先进的、高端的、前沿的技术成果引领媒体融合发展。一次创造性采集的质量,决定新闻作品的质量,而创造性采集既是人的采访过程,也是掌控技术、人机合一的过程。新闻记者,要具备熟练使用采访设备的能力,包括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铱星电话、对讲机、电脑存储器等,对采访素材进行分类、加工、整合、存储、备份。媒体融合发展,既掌握采访技巧、又掌握新技术的记者,必然在融合报道中更加得心应手,抢占先机。
三、好策划决定好报道,记者还必须具有富有创意的策划能力
在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今天,创意无限、创新无限、创造无限。受众是最重要的资源,受众在哪里,媒体的未来就在哪里。这对传统报道内容设置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新闻策划是媒体竞争的重要产物,是媒体制胜的法宝。当前,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凝聚创新思维、体现创新成果的新闻报道策划,将成为媒体制胜的法宝。一次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不仅可以催生出高质量的稿件和别出心裁的版面吸引一批新的读者,而且能够发挥新闻单位的社会功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更多的是报道共享的新闻资源,谁报道的角度新、可听可看性强,谁就得到上下两头(上头是党和政府,下头是广大读者)的关注,谁就能增加受众对媒体活动的参与,增强媒体对受众的黏合力,由此来提高媒体的影响力。
新闻策划并不是“制造新闻”。在策划报道这个 系统工程中,目标、信息和创意是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第一是“目标”:策划的起点,是策划所希望达到的预期传播效果。它具有明确性、可行性与可塑性。第二是“信息”:策划的基础、素材、新闻源泉,是成功策划的基础。再高明的厨师如果没有柴米油盐是不能做出美味佳肴的。策划如果失去了基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孙子在《地形篇》中曰:“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从信息分类角度来看知彼——公众信息;知己——主体信息;知天——时尚信息;知地——环境信息。一项成功的策划,离不开这四类信息。第三是“创意”:策划的核心。创意是一切思维成果的最初萌芽和最富价值所在,是一切创造思维主体最宝贵的思维结晶和生命价值的体现。所以策划是以“目标”为起点,以“信息”为基础、素材,围绕“创意”这个核心展开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
传统纸质党媒,拥有专业的信息采集者,而真实、权威的信息是一切报道的前提。媒体融合发展,确立“市场倒逼采编,受众决定内容,效果检验影响”的生产、发布、评价体系,把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的注意力作为根本出发点,来提高原创率、首发率、点击率,报道形态从相对静态变为即时、动态、可视的过程。
新闻策划之所以会出现,也是由于全媒体时代对新闻媒体提出新要求,科技进步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新挑战,新闻单位内部改革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新闻策划等原因。但新闻策划的兴起,给我们媒体和广大受众带来了极大地好处,如:它充分发挥报道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新闻价值;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合作和互学;增强了新闻媒体的社会效应;增强精品意识,促使佳作迭出;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求。策划必须严格遵循“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这个大前提和“服务于人民,有益于社会”这个大方向,成功的策划是建立在新闻本身的真实和典型性基础上的。这样,策划也显得自然、流畅,顺理成章。
对于新闻策划这个新生事物,希望大家能正确的认识;我们还应持积极地态度,毕竟新事物发展壮大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引导它往好的方面发展。
总之,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需要融合发展,通过聚合、配合、整合、融合,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革命性影响。在报道理念上,新闻采编者必须牢牢坚持以导向为灵魂、真实为生命、广大读者为中心的根本准则。新闻采编人员还要坚持弘扬主流价值、坚守人文情怀、坚决正确引导舆论。在采编模式上,传统纸质媒体把内容、渠道、资源和受众联系在一起,可视化表达与交互,以质优量高的新闻留住受众注意力。在传播形态上,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体程式化报道,而是以受众为中心,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受众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追求简约、新锐和互动。
(作者单位:西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