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研究

2015-10-21 18:37张吉龙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2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灌注桩应用

张吉龙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出各种施工技术,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作为新型施工技术之一,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本文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概况入手,分析该项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最后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运用加以阐述。

【关键词】灌注桩;注浆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矛盾日益凸显,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建筑工程的主要形式,这一建筑趋势既有助于建筑水平的提高,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难题,又相对增大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对施工质量要求更高。在此背景下,除了要采用先进的施工装备外,在施工技术上也要加以革新。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需要我们对其加以研究。

一、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概况

(一)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原理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通过采用浆液固定住桩体,从而使桩体与浆液相融合,增强桩基温度,强化桩基承载力[1]。在对桩体进行注浆后,对桩基周围的粘性及细沙土壤进行注浆,使其网状分布,可以提高土壤的硬实度及稳定性。如桩基土壤沙粒较粗,通过注浆,能使浆液和砂石填充磨合,缩小缝隙,增强桩基承载力。

(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发展概况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多是由于施工技术不完备所致,使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不高,安全隐患众多。通过相关的施工实践得知,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桩基沉渣及泥皮等问题的控制上较为有效,作为桩体施工及桩体加固技术的结合体,后注浆技术一方面能提高桩基承载力,并将桩基沉降控制在较为科学合理的深浅范围内,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推动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分类、优势及不足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根据桩基类别的不同,可以分为极端注浆法和桩侧注浆法两种,极端注浆法指的是当桩基修建完毕后,将水泥浆液灌注到其一侧,待浆液与桩体充分融合,再对一侧桩基的承载力加以强化。桩侧注浆法是运用水泥浆液将桩基一侧进行灌注,等其凝固之后,再加强桩侧及桩端的承载力。桩侧注浆法弥补了传统钻孔灌注施工技术的不足,是对其的补充发展。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固化桩基沉渣及泥皮,从桩基沉降量大幅减小,从而增强桩基承载力。第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能够极大缩减建筑工程造价,减少桩长及桩基直径,缩短建筑工程施工工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三,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工艺较为简易,且适用于不同地质状况的土层及岩层,应用普及性较高。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虽然具备以上优势,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桩基周围泥皮容易使桩基施工出现应力松弛问题。二,桩基两端沉渣对桩基持力层构成一定干扰。三,导致钻孔灌注桩在竖向承载力上出现离散现象。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时,要在充分利用其优越性的同时,注意其不足之处,并加以不断改善,使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

三、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研究

如前所述,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可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但在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其施工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对其加以具体分析研究。

(一)灌注樁后注浆施工技术工艺流程

1.安装注浆管

建筑工程施工中,在注浆管材料的选取上,通常选择镀锌管或无缝焊管。注浆管在直径大小上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需要及各类影响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将其确定在Φ26mm-Φ31mm之间。注浆管根据其结构可以将制作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为注浆管顶部的带丝扣接头制作、注浆管中部直管制作及注浆管底部花管制作。在对注浆管花管进行设计时,要采用梅花形状设计花管内侧壁部位,将花管孔径确定在5mm-8mm范围内。在注浆管底部花管制作中,要用塑料膜、胶带或橡胶模将其包扎完好,并用铁丝进行绕圈缠绕,使其得以牢固捆扎,以免在建筑工程施工实践中注浆管发生渗漏现象,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进度。

2.压水试验

建筑工程施工中,在完成灌注桩浇筑施工工序后,间隔约一周左右的时间,施工人员需开展压水试验操作。进行压水试验的目的是检查注水管路及其单向阀的通畅性,因此,在开展压水试验之前要将单向阀周围散落的混凝土、沉渣及泥浆等进行彻底清理[2]。压水试验操作人员要将压水试验中灌注桩管路产生的压力值及管路疏通情况加以及时准确地记录。

3.下放及安装注浆管

注浆管在进行实际安装操作时,在对相邻注浆管进行对接安装时要保障准确无误,在对注浆管进行焊接处理时要使焊缝保持在密封状态下,并使焊接接口连续饱满。在下放及安装注浆管时,要严格根据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在使注浆管安装处于密闭状态下,保持其连续性,提高注浆管安装环节的质量。

4.灌注桩后注浆工艺

作为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灌注桩后注浆工艺直接影响到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整体质量水平[3]。因此,要确保灌注桩后注浆工艺得以正确操作,在操作前,要对影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质量的各类因素,如注浆水泥用量、浆液水灰比、注浆压力值等,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流程环节,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消除影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质量的制约因素。

(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1.安装注浆管前,要将管内杂物加以清理,以免出现灌注堵塞现象,对注浆管及注浆头加以认真检查,在每个节段进行密封检测,并适时进行灌水试验,如出现渗水现象,及时排查原因,进行整改。注浆管花管端部要与钢筋笼保持齐平。

2.强化水泥浆的质量控制,严格对水泥质量进行把关,查看水泥有效期限,剔除质量不合格或已过使用期限的水泥产品。在初期投料时采取计量投料措施,并确保投料配比准确。注浆阶段,要进行连续作业,确保注浆过程不中断,如因特殊原因,需加以中断,则要制定相应措施方案,使注浆过程尽快得以恢复,最大限度保障注浆工艺的质量。注浆过程中,对注浆数量、注浆时间及注浆压力等各类信息数据,要设专人进行记录,以为后期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3.严格控制注浆量及注浆压力,分析两者间的关联,确定注浆结束时间。在以下条件下,可以终止注浆:一,压浆压力符合终压要求,并保持5-10分钟,终压压力为初压的倍数(2-3倍);二,如出现注浆管堵塞,采用另一根注浆管进行注浆,当其满足第一项要求时,即可终止注浆。

结语:

综上所述,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作为一项新兴且基本的施工技术类型,可以使桩基沉降量得以降低,提高桩基承载力,节约建筑成本,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发展及应用空间也极为广阔。本文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概况入手,分析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的显著优势和不足点,并梳理了该项技术的工艺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希望为相关建筑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重兵.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中华民居,2014,(9):289.

[2] 雷钧.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4,(17):126-127.

[3] 代林,夏志强.浅析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66.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施工灌注桩应用
道路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研究
灌注桩水下扩大桩头施工技术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水下浇筑混凝土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初探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