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渗透油田注水工艺

2015-10-21 18:37高嘉喜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2期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

高嘉喜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低渗透油田的特征,然后结合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注水工艺

前言:

单井产能低、油层储层渗透率小和丰度少的油田均称为低渗透油田。由于我国低渗透油田的特征多种多样,具体包括油气多、上气下油、分布面积大、油气藏种类多、陆相油气兼有和海相含气等,所以低渗透油田在我国油气开发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针對这一情况,各油田开发单位必须加大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力度,以有效提高采收率,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油田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1.低渗透油田的特征

1.1 物理特征我国低渗透油田具有两个主要的物理特征

1.1.1 孔隙结构。低渗透油田具有变化范围较大的孔隙度(5%-30%),美国奥卓拉油田的孔隙度平均值为11.2%,而我国延长油田的孔隙度范围为5%-15%。依据油田孔隙度的不同可以将低渗透油田大致分为低孔低渗油田和高孔低渗油田。其中,高孔低渗油田岩石的主要成分为极细砂岩、白空土及粉砂岩,其具有较浅的埋层深度和较大的孔隙度(20%-30%);而低孔低渗油田的孔隙度极低,油田主要由分散在油田储层中的微溶孔组成。

1.1.2 非均质性。低渗透油田通常具有较为严重的非均质性,其蕴含的石油具有纵横向相异的物理性质,具有不稳定的岩性与产层厚度,岩性尖灭或岩相变化在较短距离范围内极有可能出现,严重时可能导致井间无法对比。

1.2 地质-动态特征

1.2.1 油田渗透能力较低。油层厚度较小,低渗透油田的井点平均空气渗透率仅为(5.3-32.7) X10-3μm2,有效孔隙度平均范围为13.78%-18.03%。油层的物性较差导致油井的自然产能不达标,因而须经过压裂改造之后方能产油。

1.2.2 油层呈裂缝发育,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沿定向裂缝的推进速度较快。油田的主体油井中有1/3的油井在注水过程中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速度大,剩下的2/3的油井注水效果较差,产量较低。

1.2.3 受断层、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复合型的油田,其纵向和平面均具有较复杂的油水分布,试验过程中,油井中常出现油水同现的现象,从而加大了油井布井和油田开发的难度。此外,低渗透油田的砂体规模较小,开发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较低。

2.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

油田开发根据低渗透油田地质动态特点,依据实际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合理的注水开发技术

2.1 同时执行注水与采油,提高油井采收率由于低渗透油田具有导压性能差和天然能量小等缺点,所以必须同时执行注水与采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渗透率的损失程度,让地层压力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以一区块的采油井为例,实施同步注水或超前注水作业,发现该油井在投产半年后,其产量减少率控制在28.9%-31.4%之间,实际采油强度为0.65-0.49t/(d.m)。油井于滞后注水半年,发现产量减少率控制在43.5%-51.5%之间,而采油强度则为0.4-0.32t/(d.m)。

2.2 初期实行高注采比注水方法,强化油井生产力与地层压力某油田试验区北块,自2011开始采取注水措施长达24个月,发现平均每个月的注采比上升至0.16,直到2013年底观察地层压力发现已恢复常规水平,而单井产量也从2.5d/t提高至4.2td/,说明应用注水开发技术对低渗透油田实施开采,可显著增加油井生产力。

2.3 初期实行分层注水方法,降低含水升高率,增强油田储量动用能力低渗透油田的油层个数虽然不多,但油层与油层之间的渗透性仍存在较大差异。对油水井产油的吸水剖面进行严密观察,发现层间有矛盾产生,因而开发初期必须采取分层注水措施,这样有利于降低含水升高率,增强油田储量的动用能力。低渗透油田初期实行分层注水方法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注水井的套管出现损坏情况,那么就应采用承压强、体积小和卡距少的封隔器,以有效增加密封率。(2)应用同步分层注水方法对新投注井进行开采,并及时做好注采调转井的分层工作,以降低层间矛盾的产生率。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新投注井的砂岩吸水性与初期注水强度,只有这样才能依照砂体发育规模和连通状况进行有效分层,最终实现油田采收率的提高。(3)根据老分层井层之间存在的矛盾,加大细分层注水力度,以便将差油层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出来。若油井已完成分层工作,那么就要依照其附近动态特征对层段吸水差异显著、层段少和厚度大的油井实行细分注水作业,以增加油田采收率。

2.4 适当调整井网密度,减少注采井间距加大水驱控制力度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优劣取决于井网水驱控制力度。如果油田实行同步注水采油作业,那么就一定要提高井网水驱控制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油层能量。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砂体分布面积的情况下,注采井间距和注采井数量比决定着井网水驱控制水平的高低,适当增加井网注采井的数量比或减少注采井间距,可显著强化井网水驱的实际控制能力。

2.5 注水顺着油田裂缝施行,往油田两侧驱油,提高油藏裂缝水平某油田区块呈裂缝发育状态,该裂缝向东西方位散步,通过反九点井网开发技术,将井排方向和裂缝之间的夹角控制在11.5以内。待注水开发工作完成后,油井内存在的水开始顺着裂缝快速推进,这样不仅会使开发平面的矛盾日益加剧,还会影响到低渗透油田的实际采收率。而如果水驱油藏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那么油田单位通常会在裂缝系统上安设注采井点,以便注人水顺着裂缝往生产井方向蔓延,从而导致油井出现暴性水淹或过早见水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在裂缝系统上合理安设注水井,并往裂缝两侧做驱油工作,这样不仅能够顺着裂缝完成注水工作,还可以有效延长水线,使注人水波和注人水系数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于油田注水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 结论

总而言之,应用注水开发技术对低渗透油田实施开采,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该油田的地质动态特点,以便将注水开发技术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除此之外,因我国低渗透油田的石油储量十分充足,所以如果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水平,那么油田不仅可以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以改善我国石油资源短缺问题,这对于我国石油行业的健康、稳定、持久发展来说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敏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现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1).

[2] 高建,吕静,王家禄,等.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问题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2).

猜你喜欢
低渗透油田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应用
油田掠影
油田工人
一滴油的后面
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鹿台山矿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问题分析
光泽or油光?向夏日“大油田”sayno
常规注水井解堵增注提高石油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