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怀宁
【摘 要】城市“廉租房”是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措施,同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缩小贫富差距。该措施实施以来,取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主要是对保障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促进我国保障房建设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保障房;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房已不再是满足住房需求,更成为一种有钱人的投资方式。这使得房价呈现出了一种不合理的上涨现象,而真正刚性需求者却无法承担起飞速上涨的房价导致无房可住,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从九十年代起,国家提出了“保障房”这一概念。保障房是与传统的商品房相对的,属政策性住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目前,在我国存在的保障房类型主要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房等。保障房的良性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快速增长,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是民生大计。因此,保障房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与关注。下文将对保障房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我国保障房建设存在的问题
保障房自实行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的投入。但是,随着制度的不断延伸,保障房建设在迎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保障房存在质量问题
保障性住房工程由于规模大、工期紧、利润低、监督不力、管理不规范及一些不法商的偷工减料等问题,使得其质量问题存在很大隐患。全国各地频现保障房的质量问题,如“武汉市紫润明园爆出多处地基下陷、墙面开裂、楼房漏水等问题”、“深圳深云村12栋保障房频现墙体开裂、楼板漏水等问题”、“河南郑州等地保障房项目存在严重缺陷,已经拔地而起的保障房被推倒重建”等。
2.保障房建设模式多样,存在弊端
保障房建设是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各地采用的建设模式多样,有的采用“商带保”模式,即商品房开发商同时承担一定数量的保障房建设任务,作为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前提条件,其优点一是保证了保障房按时竣工交付使用,二是开发商垫付了部分保障房的建设资金;其缺点一是土地前期工作要求高,开发商经济利益最大化,二是房屋交付使用后,开发商开发结束后一走了之,遗留问题多、矛盾多、扯皮多;有些地方采用政府指定代建模式,即由政府下属全资公司集中代建,其优点一是工作全力以赴,社会效益最大化,二是住户入住后,售后服务到岗到位,没有后顾之忧;其缺点一是面对繁重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往往人力资源匮乏、技术力量短缺,二是保障房建设资金集中支付,资金筹措压力巨大。
3.保障房建设选址偏远,配套设施不全
保障房建设的选址大多选在相对比较偏远的地段,建成交付使用后,交通、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不到位、物业管理基本处在“三不管”状态,绿地变菜地、垃圾满天飞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居住者的生活质量。面对偏远、交通和生活成本昂高的经适房,许多入选家庭望而却步,宁可选择“蜗居”市区。
4.保障性住房对象覆盖面狭窄,进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
我国廉租住房的分配对象主要是具有城镇户口的双困家庭,现在的政策只适用于双困难户,没能兼顾到社会的夹心层,另外,大部分地方还制定了严格的申请标准,致使廉租住房覆盖的范围过于狭窄。
对于低收入家庭最有利的保障就是科学地确定低收入标准和建立有效的监督、审核管理办法。当前,申请廉租住房的人员需要经过街道办事处、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民政部门等层层把关,各个部门按其职责检查所申请的人员是否符合廉租住房的申请条件。然而有些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系统,对申请人员的基本信息没有办法核对,因而无法确定申请人员的信息真假,这样就使一些人钻了政策的空子。
二、完善我国保障房建设的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的保障房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针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推动我国保障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保障房质量
首先,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条例,加强政府部门对保障房建设的控制力度。在保障房建设数量纳入考核指标的同时,将质量问题也纳入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中,这样可以促使地方政府参与到保障房建设的过程管理中。对于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坚决不用,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方案,坚决进行修订,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坚决拆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其次,提高保障房建设主体的质量控制意识。保障房的建设主体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其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方法是控制质量的法宝。在加大政府监督力度的同时,必须要提高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保障房建设主体的质量控制积极性提高了,也就从根源上解决了质量问题。保障房建设利润低是不争的事实,地方政府可以针对具体的项目制定奖罚制度,对于质量完好的保障房建设主体,应该给予奖励,出现问题的建设主体则要严格惩罚。
2.加大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投入
第一,中央財政进行补贴。针对资金问题,国家宏观调控,运用中央财政进行有效的补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让地方政府有的放矢地去贯彻实施;第二,地方政府要积极筹集资金。地方政府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处理好信贷政策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困局;第三,多手段开发保障房建设。随着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要有相应的政策,确保城镇保障房财政预算资金到位。
3.规范保障房的选址,完善配套设施
继续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的动态监管,大力推进闲置土地整治清理,加大违法违规房地产用地信息公开和查处力度。同时要合理规划,确保供应符合社会公平,严禁将保障房全部安置在地段偏远,交通不便和基础设施极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创新的手段合理利用这有限的土地,鼓励先进技术的发明和设计规划的创新,住宅功能性的新挖掘,实现土地高效,高质量的满足居民的住宅需求。
4.扩大保障范围,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
政府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住房水平及市场需求状况等,将城镇最低收入保障标准和城市人均收入标准综合考虑。政府采取适度调整的原则,在市场变化和低收入家庭需求变化的条件下调整住房政策,扩大廉租住房的覆盖面。针对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快建立低收入家庭的基础信息系统,通过实行申请、资格审查、信息核对、公示等制度措施,确保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公开、透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保障房问题不仅关系着国计民生,还关系的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社会给予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我国目前保障房的现状,全面深入研究分析,发现保障房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所以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提高保障房质量、加大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投入、规范保障房的选址,完善配套设施等等,从而促进我国保障房建设的有序进行,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 金守祥. 关于解决廉租住房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J]. 上海房房产,2010(1).
[2] 巴曙松.保障房建设整体框架梳理及考量 [J].中国建设信息,2012(01).
[3] 邱峰.保障房融资障碍及其破解策略研究 [J].西部财会,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