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矿山公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2015-10-21 17:16楚金祎黄开勇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0期
关键词:危险性矿山变形

楚金祎 黄开勇

【摘要】本文采用原始资料收集、地质环境测绘、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平顶山市矿山公园项目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根据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平顶山市矿山公园项目用地的建设用地审批、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防治措施

前 言:

平顶山市矿山公园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评估区范围为东到稻香路,西到输煤管道,建设路以北,平安大道以南。根据《平顶山市矿山公园概念性城市设计初步方案 》可知:评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40.54公顷;近期开发建设矿山文化中心(矿山博物馆、纪念碑、主题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及安置住宅(总用地面积37万㎡)。 中期开发建设矿山公园、湿地公园及围湖开发的古玩城、特色商业、休闲娱乐、花园洋房(总用地面积10.2万㎡)等。 遠期开发建设湿地花园式住宅(总用地面积27万㎡)。评估区平面布置见图1-1分期开发规划图见图1-2。

1、评估级别的确定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5.8条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为三级”。

1.1、建设项目的重要性

根据“豫国土资发[2014]79”号文“建设项目重要性明细分类表”中的分类标准,该规划区职工人数为300~2000人,投资总额为4000万~4亿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1.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评估区属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质构造较复杂,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类型。

1.3、评估级别的确定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中的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确定为一级评估。

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1、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经野外实地调查及走访询问:评估区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评估区存在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

根据野外现场调查:西环路与建设路交叉口的东北方向地面塌陷较严重,最大塌陷深度约为1~2m,并形成塌陷造成的积水塘和地势低洼地带,水深0.5-1m;平安大道与稻香路交叉口的西南方向地面塌陷较严重,最大塌陷深度约为2~3m。

另外根据野外访问调查:评估区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有明显的房屋裂缝;同时地面塌陷较严重,塌陷深度约为2~3m;同时有伴生的地裂缝;

2.2、现状评估结果

现状条件下,场地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但存在地面塌陷(伴生地裂缝)和残余变形灾害,现状评估认为评估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3、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1、近期开发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近期开发区域场地地势平坦、开阔,相对高差小,上部有由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的杂填土层,且分布厚度不均,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有引发地面不均匀沉陷的可能性,可能性为小。近期开发区域内地表预计下沉为80~210mm,东西方向倾斜变形为0~1.5mm/m,东西方向水平变形为0~0.9mm/m,规划区地表残余沉陷变形影响在Ⅰ级以外。依此,预测遭受地面塌陷(伴生地裂缝)和残余变形灾害的危险性为大。

3.2中期开发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中期开发区域在建筑物和构筑物荷载作用下,有引发地面不均匀沉陷的可能性,可能性小。地表预计下沉为30~130mm,区域地表残余沉陷变形影响在Ⅰ级以内。依此,预测遭受地面塌陷(伴生地裂缝)和残余变形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

3.3远期开发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远期开发区域上部有由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的杂填土层,且分布厚度不均,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有引发地面不均匀沉陷的可能性,可能性为小。地表预计下沉为80~210mm,东西方向倾斜变形为0~1.5mm/m。依此,预测遭受地面塌陷(伴生地裂缝)和残余变形灾害的危险性为大。

4、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4.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

综合分区评估认为:近期开发区域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中期开发区域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远期开发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主要地质灾害是煤矿采空塌陷(伴生地裂缝)和残余沉陷变形。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见表1-1。

4.2 防治措施

4.2.1 地面不均匀沉陷防治措施

对于该建筑场地的杂填土在施工前,应进行清理、换填,通过碾压使换填土密实,达到降低其孔隙度和含水率,避免地面不均匀沉陷对建筑物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4.2.2 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1) 变形缝

变形缝是设计采动(空)区建(构)筑物时采用的基本措施之一,是保护采动(空)区建(构)筑物免受损坏,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当建(构)筑物平面形状为L形时,地表变形可能使其平面转折处产生应力集中而破坏,因此在转折处宜设置变形缝。当建(构)筑物立面各部分参差不齐,荷载变化较大处也应切割变形缝。变形缝宽度应按今后可能产生的地表变形值大小计算确定,被变形缝分开的各单体体型应力求简单,避免立面高低起伏和平面凹凸曲折。

(2) 基础

由于该区域曾经受过地下采煤的影响,地表产生了一些采动裂缝,因此建筑前应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及改变地基变形性态。地裂缝可采用充填法等,这些方法在采空区地表已广泛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

[3]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要求,豫国土资发[2014]79号.

[4] 徐增亮编《环境地质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

[5] 罗元华等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地质出版社,1998年

[6] 刘传正编《地质灾害勘察指南》,地质出版社,2000年

[7]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参考资料》,2000年

[8] 刘光等编《地质矿产勘查规范与地质环境调查灾害监测评估》,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年

[9] 刘传正《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10] 张永波等著《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楚金祎、女、1987.02、汉、河南省荥阳市人、研究生工作于中原工学院,致力于结构工程教学和科研研究

猜你喜欢
危险性矿山变形
危险性感
危险性感
变形记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不会变形的云
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会变形的饼
机械加工工艺危险性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