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

2015-10-21 18:37王立军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2期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王立军

【摘要】建筑后浇带目前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利用工程结构的特点、性质及其作用作为基础来设计建筑后浇带,并应用相应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后浇带的质量,以便能妥善解决施工所面临的各种工程质量问题,从而使建筑工程真正能实现其完美性、功能性以及整体性,并最终达到令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提升这一根本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可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其作用是分别解决高层建筑内主楼与底层裙房间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及减小温度应力等,并且一种可具备多种变形缝功能,但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或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则容易出现开裂、渗漏现象而影响结构安全,因而分析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对保证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后浇带设置

后浇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后浇缝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后浇带的设置分两类情况,一类是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另一类是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本工程具体设置如下:第一,后浇带根据结构设计图纸进行设计,位置在梁、板的弯点附近,其结构受力较小,宽度为lO00mm;第二,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鋼筋没有断开,并根据设计要求一次性配足了钢筋;第三,后浇带模板支撑采用与其他梁板分开的独立支撑系统,并要求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二、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1.模板支设。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钢丝网模板),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第一,不同类型的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第二,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并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第三,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掺入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由于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要求膨胀剂的称量由专人负责。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并适当延长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时间不得小于28d。

3.浇筑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第一,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用压力水冲冼(水应呈雾状),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第二,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可用高压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第三,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要使用凿毛机处理。第四,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用水和空气)清理表面。(图1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构造)

4.后浇带的保护措施。第一,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第二,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用砂浆做出宽5cm,高5-10cm挡水带。第三,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或铁板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第四,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人后浇带内。保护措施可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层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cm以上。地下室处墙竖向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可采用砌砖保护。

5.施工中后浇带保护方面。在进行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在缝隙处一定要避免水或杂质在上面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意义上讲,后浇带缝的两侧或者两端会采用设定挡水砖或者在其内壁上用防水砂浆涂抹的方式实现防护的目标,以此做好养护工作。例如,某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做法:当处理好后浇带中的裂隙后,就可以使用铁皮或木板在上部进行封盖作业,同时还要用砂浆在四周作为挡水带,可以作为临时栏杆使用,进而发挥栏杆的维护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在后浇带在施工途中污染钢筋,而且还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垃圾堆积严重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工作环境,促进了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6.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第一,后浇带施工时模板支撑应安装牢固,钢筋应进行清理整形,施工的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护混凝土密实不渗水和产生有害裂缝。第二,所有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第三,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按规范的要求留置强度、抗渗试块。

三、后浇带施工流程具体要求

1.对混凝土的要求。第一,后浇带区域内的混凝土后浇施工过程中,应选用无收缩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浇注。可通过采用膨胀性水泥进行混凝土拌制,也可通过在普通水泥中外掺适量的具有一定膨胀功能的外加剂进行拌制成无收缩混凝土,后浇带区域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至少比先浇的提高一级。第二,后浇带区域内的混凝土封闭浇注时间的确定,应根据留设后浇带的不同原因类型来选定后浇带需要滞后浇注的不同时间。为防止高层建筑结构中主楼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过大而引起两者交接处混凝土开裂而设置的后浇带,一般应在建筑主题结构基本沉降稳定后,再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2.施工要求。

(1)后浇带区域与周边两侧的预留接缝形式,必需严格按施工设计要求进行预留。在后浇带进行混凝土封闭浇筑前,要对其区域内进行洗刷、清理,并对两侧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凿毛,混凝土浇筑时—定要进行充分的振捣密实,确保后浇带区域内的混凝土经合理养护后能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2)后浇带区域的周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对后浇带区域的顶部进行遮盖,四周用临时栏杆或砌筑砌体进行同护,以防止后浇带区域内在浇筑前杂物堆积,造成难以清理的后果,在楼板浇筑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后浇带区域的钢筋被踩踏、污染、破坏。

(3)后浇带区域跨度内的梁板结构在封闭浇筑之前,其周边两侧的混凝土结构一直处于悬臂状态,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并达到一定强度前,不能拆除跨度内的模板支撑体系,需要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其设计强度值的75%后,才能进行拆除,且必须按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在后浇带区域内进行混凝土封闭浇筑后,在后续的养护期间内还应对其楼面进行沉降监测,并将整个沉降观测记录进行及时分析,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找出相应的原因。

应用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基础墙、粱以及底板等相应位置设留施工缝,经若干时间后,待构件完成内部收缩作用,将该施工缝浇捣混凝土,使得裙房与主楼之间的沉降差、新浇混凝土硬结时受温度变化而开裂以及砼收缩而造成裂缝等问题均得到解决,从而达到有效地防止裂缝以及不设置永久伸缩缝的效果,并最终使得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志涛,王玉光,邱菊芳.浅谈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J].甘肃冶金,2011.

[2]韩德岩.后浇带设计和施工中的几个问题[J].辽宁化工,2010.

[3]郭玉龙.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猜你喜欢
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