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波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施工中注重引入更多先进的施工技术。以逆作法施工技术为典型代表,其是解决以往施工工艺应用下存在的环境与安全等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将其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可却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对逆作法技术的相关概述、应用逆作法施工技术的优势以及高层建筑施工中逆作法技术的具体体现进行探析。
【关键词】逆作法;高层建筑;应用
前言:现阶段高层施工中常涉及的施工技术多以基坑支护为主,而基坑支护技术应用效果得以发挥的关键在于逆作法的应用。不可否认我国近年来在逆作法施工工艺应用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但相比发达国家,无论在技术理论方面或实践应用等都呈现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具体需要。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中逆作法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逆作法施工技术的相关概述
现阶段高層建筑施工中对逆作法的应用可具体细化为四种类型。其一为分层逆作法,应用的对象主要以分期项目为主,在许多如土钉墙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都可利用分层逆作法。其二为全逆作法,主要指在施工全过程中使钢筋混凝土在整个结构中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在浇筑环节结束后从孔洞加入相应的建筑材料。第三种类型的逆作法为半逆作法,主要在构造交叉柱梁的基础上进行围护结构的构建,如土钉墙围护结构等。其四为部分逆作法,通常需利用土方完成支护结构的构造,避免因土方侧向力不稳定而造成围护结构偏移的情况。从高层建筑中逆作法应用的步骤看,可归纳为两方面,即:第一,结合设计土质并以地下室轴线为依据,进行支护操作或具体开挖工作,而且为保证地下结构承载能力的提高要求根据地下连续墙施工工序进行支撑桩的浇筑工作。第二,对地面主体结构施工时需由一侧着手完成开挖与浇筑过程,并将地面一层作为主要基础进行主体施工[1]。
二、高层建筑施工中逆作法应用的优势分析
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的优势具体表现在:首先,有利于施工成本的节约。由于逆作法施工中对地下外墙以及基坑维护墙施工过程中引入两墙合一的方式,能够降低维护墙施工产生的成本,如材料的过多使用或工期的延长等。而且地下室在面积上也得以扩大,实现空间资源节约的目标。另外,逆作法施工应用过程中,楼盖与支撑结构主要以一体的形式存在,楼层受力趋于均衡,对支撑结构过重的荷载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据以往实践经验表明,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下施工工期将得以缩短,且在工程造价节约方面至少达到25%左右。其次,可解决传统工艺应用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逆作法应用时可对扬尘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其原因在于整个施工过程主要以地表以下作业为主,无需引入传统施工工艺中涉及的如开挖等环节,避免产生过多的扬尘。同时在噪音控制方面也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从其施工工序看首先对表层楼面进行浇筑,然后依次向下挖图施工,其中存在的噪音在楼面阻隔下得以减小,所以逆作法施工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最后,在社会效益方面,高层建筑施工中利用逆作法主要以表面支撑方式为主,不会对地面交通的运行的产生影响,解决以往施工中因堵车或绕道等情况造成过多的社会损失问题。而且高层建筑利用该技术后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抗风能力等方面都得以提高,为居住者提供更安全的环境[2]。
三、高层建筑施工中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具体体现
(一)逆作法在中间支承柱施工中的应用
为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逆作法应用下首先需保证地下施工作业未进行封底前,充分考虑中间支承柱所承受的荷载情况,其中的荷载主要来源于地面与地下结构以及施工产生的压力荷载等。而在封底结束后需保证中间支承柱能够发挥传递荷载的作用,将上部结构的荷载向地下室底板进行传递。这就要求中间支承柱在材料选择方面以H型钢或钢管混凝土结构为主,这样既可使截面尺寸得以减少,也可提高自身承载能力。另外应注意在连接立柱桩过程中,需对柱底采取加焊措施,并将孔洞设置于锚固段中,有利于柱、桩之间建筑材料流动得以加强。
(二)土方开挖与地下室浇筑中逆作法的应用
逆作法用于土方开挖工作时要求检查相关的排水设施、区域降水情况,结合具体数据对挖图条件以及施工环境等进行判断。实际开挖时还需保证避免设备碰撞到结构柱或连续墙,且在开挖中做好浇垫层工作。直至底板强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剪力墙由下向上的施工。另外在地下室浇筑方面,针对大多混凝土建筑结构因沉降、荷载以及外界气候条件而产生的裂缝问题,逆作法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做好结构的测量与观察工作,通过对外部约束条件的改善使裂缝得以有效控制。
(三)地下连续墙与梁板施工中逆作法的应用
连续墙施工中利用逆作法首先需做好导墙的修筑工作,将完成浇筑后的导墙内部作为开挖位置,然后沿墙面线进行混凝土浇筑以此形成连续墙体。但应注意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引入相应的测量技术以确保施工时导墙无论在垂直或水平方面都可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导墙的设计应具有支撑点作用,有效防止因泥浆过多而产生的槽口坍塌问题。另外,在梁板施工方面,利用逆作法施工时需注意由于进行梁、柱、墙浇筑的方式主要以自上而下方式为主,极易出现土层沉降或支撑结构发生变形等情况,所以需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如浇筑垫层等,其中垫层可选择混凝土或沙子等材料。此外在垫层上部也可引入相应的枕木,目的在于扩大支承面积,减缓支承结构的荷载压力[3]。
结论:高层建筑施工中逆作法技术的引入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正视逆作法的具体分类与施工原理,在中间支承柱、地下室浇筑、土方开挖、梁板与连续墙施工中充分发挥逆作法技术的应用效果,以此实现建设成本节约的目标,并减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保证其社会效益的提高,从整体上带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水珍.逆作法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288.
[2]董波.逆作法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4:111.
[3]王琦琳.逆作法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