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实用性人才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10-21 19:35杨前华等
职教通讯 2015年5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校企合作

杨前华等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当前校企合作存在深广度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校企协同育人、资源共建共享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学院为例,校企共建“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信雅达企业培训园”等4个各具特色的基于利益捆绑的校企“资源协同体”案例,提出了联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长效合作新模式,并从学院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通过资源植入、资源互换,校企协同育人所产生的效益,探索了基于利益捆绑的深度校企合作平台和长效机制建设,对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前景作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资源协同体;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重点课题“以共建平台为载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基于南信院的多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13JSJG088);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ZYLX2011124)

作者简介:杨前华,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5-0007-03

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长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是当前困扰高职院校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推动和有效的体制机制创新,此外合作未能直接给企业创造价值,亦导致企业缺乏参与合作的热情。针对以上现状,2007年以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学院为试点对象,校企陆续共建“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信雅达企业培训园”等5个各具特色的基于利益捆绑的校企“资源协同体”,从校企合作模式、动力机制、资源协同机制、合作有效性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持续的研究与实践。

一、资源协同体基本概念

“资源协同体”即指有共同价值取向的院校与企业,以“协同增值、利益共享”为目标,通过植入、互换、共用等协同方式,组成的兼具教育、培训、研发等功能的有机整体。“资源协同体”是校企协同增值的载体、沟通产业的桥梁、人才共育的平台。“资源协同体”的建立是基于校企合作,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判断,它使校企合作从单向需求型转变为资源协同型,以利益捆绑,建立起动力机制,达成持久、稳固、有效的合作,破解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二、校企“资源协同体”案例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的“资源协同体”就是整合双方资源,以资源换资源,以服务换资源。

(一)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

学院与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共建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双方合作成立“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依托“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的运作,校企通过协同职业技能鉴定资源,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技能标准、开发鉴定工种和培训教材、开展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并将相关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将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解决专业“双证书”的有效性问题。

(二)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

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共建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分别成立“中兴通讯客户培训中心”、“江苏联通宽带接入技术培训基地”,共同打造企业级实训环境,承担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老员工技能提升和客户培训。依托“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业务和设备资源,解决专业实训设备与企业在网设备同步更新问题。

(三)课程资源协同体

学院与中兴通讯学院(企业大学)共建课程资源协同体,成立“中兴电信学院”,承担通信行业实用人才的学历教育,开展人才需求研究,开发专业新方向,优化岗位课程资源。依托“课程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专业教育资源,解决专业和岗位课程动态调优问题。

(四)人力资源协同体

整合上述协同体的资源,建成“信雅达企业培训园”,通过“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对外运营。并协同校企人力资源,共组“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团队的每位成员都集教师、培训师、工程师为一体,每年服务工程现场的时间不低于3个月。团队实施企业化管理,校企人员按同一标准进行培养、考核和分配,共同承担工程实施、客户培训和专业教学任务。藉此,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工程师同步提高,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专业教学。依托“人力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人力资源,组建混编师资团队,解决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保鲜”和兼職教师教学参与度问题。这一创新,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三、校企“资源协同体”体制机制建设

(一)形成合作策略

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及领军企业的合作,保障“资源协同体”的认可度;通过项目依托,保障其稳定性;通过与企业大学合作,保障“资源协同体”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

(二)建立管理架构

各“资源协同体”成立管理办公室等机构,按企业化运作管理;同时,校企联合成立“信雅达理事会”,对各协同体的建设进行指导统筹和监督管理;成立“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对外的业务运营,下设行政部负责日常运行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部负责对外经营,教学部负责培训和教学业务的执行。

(三)建立校企利益捆绑机制

制定《信雅达理事会章程》《资源协同体资源投入和收益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关于开展资源协同体绩效评价的原则性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确定协同体“资源互补、协同增值”原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绩效评估和风险控制规范等。各“资源协同体”根据各自的类型、功能、特点,签订合作协议,规约各方的资源投入、权利义务、利益分配等行为;制定相关的管理细则,规范在日常运行、专业教学、业务开展等实施层面的具体合作行为。

(四)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共享机制

出台《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的建设指导意见》,将“资源协同体”中的校企共组的业务团队以“混编师资团队”这一形式加以规范,固化其在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上的创新;并制定《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管理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讲师日常考评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金银铜牌讲师评定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课时费发放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岗位绩效考核及评价》等文件,明确混编师资团队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实施层面的具体合作制度。

四、建设成效

(一)学院层面

1.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动态对接。依托“资源协同体”,从产业发展要求、行业技术规范、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课程等方面入手,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与规格,系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动态构建课程体系,及时适应区域通信行业调整和变化所带来的“新企业”、“新技能”、“新岗位”,满足企业的最新需求。

2.实现了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融合互促,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混编师资团队”是校企人力资源协同的新模式,混编师资团队的每位员工集教师、培训师、工程师为一体,可以独立承担学历教育、客户培训、工程项目实施等公司业务,每年服务工程现场的时间不低于3个月,并可在学院和实体之间自由流动。混编师资团队模式有效破解了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和保鲜难题,为高职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

3.保证了实践性教学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的同步更新,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区域高校辐射度。通过“资源协同体”的建设,中兴通讯、江苏联通等企业投入学院的设备总值达1.2亿元,并保持及时更新;校企共建企业级实训室12个,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和配套软件200余个,建成“网络与通讯工程”国家级实训基地。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技能证书取证率均达到92.7%,受到对口企业的广泛欢迎,一次性就业率达96%。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麦可思公司共同发布的数据显示,该专业群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口率、月薪、自主创业、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指标均位于江苏省高职同类专业前列。至2012年底,学院分别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淮阴工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宿迁应用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議,承担了以上院校的专业课程和实训类课程。

(二)企业层面

1.经济效益。典型规模企业及其产业链上的系列培训普遍带有垄断性,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依靠中兴通讯学院整合了客户、供应商、工程服务外包企业等资源,整个产业链的培训体系和人才供给全部依托中兴通讯学院来实施。企业考虑到培训成本、区域分布及培训需求等因素也希望与高校合作成立授权培训中心,来承担某一类产品方向的培训工作,从而节约场地、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依托校企“资源协同体”的运作,校企联合开发企业培训课程、培训包,面向行业开设各类技术培训班,在节省企业成本投入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

2.人才储备。依托教育实体,校企协同育人,学生不仅学习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训练了专业技能,更在敬业精神、职业意识、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软素质”方面有了提升,使职场能力更接近企业的需求,毕业后也能够顺利的实现从“学校人”向“企业人”的转变,从而为企业及其产业链提供能立即上岗的人才储备。

3.提高企业知名度。世界五百强中70%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大学,建立企业大学既是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建学习型组织方面的迫切需求,也是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服务企业的业务需求,提升企业知名度和辐射度,帮助合作伙伴与自己的企业共同成长。当前,很多企业大学已将服务对象扩展到企业之外,协助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知名度,扩大辐射范围,从而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快速发展。

五、创新点

(一)构建基于利益捆绑的“资源协同体”,创新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不仅是教育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必须找到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建立起动力机制,方能达成持久、稳固、有效的校企合作,这一思路,可以为高职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二)基于“资源协同体”进行的合作办学实践,丰富了高职校企合作的内涵

通过“资源协同体”的深入实践,在校企资源融合、岗位与课程、教学过程、技能训练与就业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在组织、制度和运行等方面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体系,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三)植入人力资源要素,提升了高职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

以业务项目为依托、以认证为门槛、以公司化管理为手段,组建“混编师资团队”,实现了专兼职教师的融合,保障了校企资源协同的深度和有效性。

六、校企协同育人的展望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建“资源协同体”,对校企联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获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随着实践的深入,将资源协同拓展到产品应用研发领域,在高职领域将全面启动以应用型科研创新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戚湧.基于博弈理论的协同创新主体资源共享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149-154.

[2]陈劲.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8):6-12.

[3]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16-21.

[4]冯燕芳,孙振球.高职本科分段合作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69-74.

[责任编辑秦涛]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校企合作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