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2015-10-21 18:37赵东亮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2期
关键词: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赵东亮

【摘要】当实际操作工程的时候,对于相关,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施工的工作人员必须全部了解和掌握,从而将其合理科学的应用到工程当中去,在完成了这些之后,才可以保证建筑工程能够进行顺利,科学有效地提升工程整体项目的质量。本文对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由于软土地基主要以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其含水量较大,强度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滑动和沉降,其个有较大的危害性。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则需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参照具体的建筑结构类型来采取不同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处理技术的科学合理,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与设计要求相符合,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建筑工程中的软土工程概述

在众多的地质类型中,软基非常常见,它分布在东部以及广大的北方区域。因为此类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对建筑尤其是高层的需要量很大,此时就需要认真的处理好软基。因为软基本身的特征比较独特,它的质地不是很紧密,不太适合用到项目之中,一旦利用不好的话就会引发下沉之类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要想在此类区域开展项目建设尤其是高层建设工作,就要对当前的软基适当的加固,制定合理的方案,提升它的受力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为项目的后续开展提供坚实的根基。最近几年,由于此类区域的建筑总量开始增加,此时软基面对的状态也完全不一样,对于此类现象,施工机构运用的措施以及方案等也在不停的变化发展。最常用的措施如碎石桩等。不论是哪一种处理措施都有它对应的使用区间和应用状态,而且这些措施的特征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具体的开展软基建设工作的时候,施工方必须认真的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的软基状态,结合项目的具体建设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在软基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出现几率最高的项目特性有三类,分别是易于触变,压缩性显著,透水能力较低。其中触变是最为常见的,它会受到很多要素的干扰而发生稀释流动现象,进而导致项目的总体构造受到很严重的影响。而压缩性显著指的是压缩指数非常高,该特点会导致建筑体下沉。对于透水能力来讲,它指的是土的透水水平不是很高,如果厉害的话还无法透水,所以,此类地基的排水工作通常要占用非常久的时间。

二、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1、 换土法

当地基的上表层部分为承载能力低的软弱土(如淤泥、杂土)时,可将软弱土层全部挖走,换成坚土。砂料宜选用中粗砂,要求级配良好、含泥量不超过3%~5% 颗粒的不匀系数不大于5。符合标准的砂方可使用。施工时首先清除换填范围内地面上垃圾等杂物,并在换填范围内(填方路基坡脚外1m)两侧按1:0.5 的坡度开挖边坡。将基底大致整平,推成坡度为2%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填筑压实。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这种方法处理的路基强度高,见效快。适合工期紧,任务重的工程。

2、强夯法

强夯法就是用重物对地面猛力拍打,保证地面的牢固与平整,利用强夯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还能避免地基在重物的压力下发生坍塌。利用这种软基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对地面产生良好的效果,是软土地基滿足建筑工程施工的沉降要求,并且施工迅速,为后续施工提供有力条件。这种方法由于实施方式关系,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以及噪声,会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所以在居民聚集区不易使用。如果采用这种处理方式,需要逐层夯实,并且在最后的一层夯实完成后,将夯实机压实的坑填平。

3、 深层搅拌桩法

深层搅拌法为就地成桩, 是用水泥, 石灰并掺入粉煤灰及其它添加剂,将含水量较高的软弱土直接变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距和排列形状没有严格限制, 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噪音污染, 材料排除少, 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在施工中应保持送灰连续、均匀,不得间断,每根桩均应确保均匀和足额的喷灰量,为保证成桩质量,对桩顶1.5m 范围内复搅、复喷,为了使土充分压实及水泥拌和均匀,钻头至桩底时,应原位旋转2min。

4、挤密碎石桩法

振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首先进行桩位布置,然后桩就位,取土成孔,填料,夯实造桩,成桩、铺设垫层,挤密碎石桩移到下一桩位。为了防止出现断桩,碎石量应满足要求,不得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在沉桩过程中,遇到体积大的单独石头,可做位移处理。

碎石挤密桩加固软土地基对桩间土的挤密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为原天然土的3.5 倍,且能大大缩短地基固结沉降的时间。碎石挤密桩受场地影响小,施工成本低、工期短,能显著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排水法

利用排水法可以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进行排出,通常采用排水法进行施工是,会采用盲沟和石灰浅坑来进行施工。即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地基面积和形态来对盲沟进行挖掘,以横向盲沟和纵向盲沟为主,从而有效的将软土中的水分进行排出。利用盲沟来排水属于物理排水法,也可以利用化学方法来排出软土中的水分,即利用生石灰来吸收软土中的水分,需要在施工时挖一个坑,将坑内的渗水清理干净后,向其中填入生石灰,从而达到吸收软土中水分的作用。

6、堆载预压法

具体来讲,就是在开展建设活动以前,使用很多的填土来增加地基自身的强度。当软基本身的强度增加到规定好的数字的时候,就可以把填土的荷载力均摊,进而借助于堆压措施处理,这时候就不会发生比较明显的下沉现象了。但是这时候要认真的注意一个事项,就是要正确的控制加荷材料,避免地基受损,保证工程开展顺利。该措施的优点非常多,比如它能够降低花费,而且因为它的建设思想非常综合,程序不繁琐,也不用使用很大型的机械装置。因此该措施在当前的建设工作中使用几率非常大。但是在具体的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该方法的软土固结系数较低,所以项目的持续时间非常久,如果时间非常合理的话我们可以将其单独运用,否则的话就要和别的方法搭配使用

7、旋喷注浆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地基施工技术也变得更加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地基施工技术——旋喷注浆桩,此种技术主要应用于软土地基中,通过此项地基施工技术,软土地基的牢固性、防水性、堵水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施工的过程中,旋喷注浆桩地基施工技术操作起来非常的简单,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就可以完成施工,大大的节省了施工成本。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与实际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相结合,以便于保证作业深度的合理性,最终实现提升地基强度的目的。

总之,地基是建筑工程建设中重中之重,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其施工的质量,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为人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不仅仅是为了他人的生命财产负责,也是为了自己的工作负责。

参考文献:

[1]李强.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16) : 78 - 79.

[2]王和平. 探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13( 11) : 55 - 56.

[3]常久. 分析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2012( 29) : 105 - 106.

[4]陈丽丽.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 科技传播, 2013( 19) :99 - 100.

猜你喜欢
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试析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