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涵盖广泛,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过早的理论化的概括、抽象概念使学生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从地域文化向中华文化的延伸成为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语言教学和中华文化的广博属性决定了教学中需要地域文化的导入。地域文化让对外汉语教学更加活泼,也为之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文化教学;地域文化;重要性;作用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及问题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写道:“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因此,对于语言的学习根本无法脱离对文化的认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补充,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文化教学更是时下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热”的兴起,旧式的“结构—情景—功能”教学思路转化成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文化研究也随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研究热点。
张英教授曾这样写道:“存在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层面的文化是语言中文化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或范围:存在于社会交际等方面的文化属于文化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或范围。”“文化”涵盖广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的观点。
现阶段教学情况显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中级阶段,文化教学是渗透在听、说、读、写课程中即各个教学子集中的,业内称之为分散式文化教学。到了高级阶段开始有专门的文化课程,称之为集中式文化教学。调查研究证明:学生从分散式文化教学中得到的文化知识零碎松散,高级阶段虽然文化内容的编排有了系统性,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课本的教授、多媒体演示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尚未充分体验具体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来说,过早的理论化的概括、抽象概念使学生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热情。
为了教学效果更好的达成,大家开始讨论文化教学所选文化内容的问题:是宽泛广博的中华文化全景展示,还是从地方文化出发延伸向中国文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接受后一种方法,可以把学生更好地带入对中国文化的直观体验。
二、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语言教学需要地域文化导入
从语音方面来说,汉语语音的声、调、韵系统看似死板,其实包含了很多文化内容。
汉语初学者往往被汉语复杂变幻的声调系统弄得晕头转向,声调不同,词义、词性都大不相同,对汉语声调的把握需要领会融化在语音系统中的社会规则,所以,语音教学与文化乃至地域文化密不可分。
从汉字方面来说,不同于其他语言都是表音语言,汉语是非常独特的音形意语言,汉字构成汉语最独特的魅力。但汉字也是汉语最难掌握的部分之一,尤其对于欧美学生。外汉教师如何将衔接着音和意的汉字教授给学生,并极其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重中之重。这时,汉字结构内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就成为学生掌握汉字的关键。
从词汇来说,汉语词汇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比如风俗习惯、社会状况、思维方式等等内容。而成语、谚语、俗语这些,不仅含有民族地域特征,还有群体的社会性感受。所以很多汉语词语不好直接翻译,容易引起学生的母语负迁移,有没有好的文化讲解的介入对学生理解汉语词汇举足轻重。
因此,即便是看似和文化分离的语言的学习,文化因素也渗透在语言知识的方方面面,有没有文化的魅力,直接关系到语言知识传授的好坏。
2.中华文化的广博复杂决定了教学中需要地域文化导入
刘宇指出:“中华文化与中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中华文化是中华地域文化的主体标志;中华地域文化则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表现。”中国文化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中华文化由不同的地方文化织就,地方文化像水滴一样折射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光芒。
当抽象、概念化的中华文化无法很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时,有具体可感的文化语境的地方文化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思考——学习中迅速融入汉语语境。
中国有着幅员辽阔、文化多样的特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点,各地区地理特征历史不同,文化风貌也各具特色,地域文化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对各地文化的对比中对中华文化产生深入的理解和兴趣。
三、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充实汉语教学内容,使汉语的学习更加活泼生动。过去的汉语教学太过强调听说读写的基础语言技能,让汉语变得枯燥机械。忽视汉语基底的文化内涵,影响学生理解汉语中对思想和行为的表达、语音和词汇里的一些基本现象的理解,也很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教学效果的局限。地域文化使汉语的学习情景化、交际化,能帮助学生找到汉语学习的切入点和兴趣所在。
(2)把汉语小课堂扩展为文化大课堂。地域文化的导入可以让学生直接把小课堂上学习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能在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激发起对汉语的兴趣。把留学生的课外时间纳入教学计划,利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开辟“大课堂”,形成对传统“课内”教学的有机补充,这才是活化汉语教学之道。
(3)地域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切实的支持。留学生来华学习,肯定是坐实在一个具体的城市里,即一個具体的地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必然脱离不了对这片地域的生活环境的具体感受。在衣食住行中与当地人打交道,在打交道中不知不觉矫正汉语发音,加深对汉语语用的理解,其实是在地域文化中找到了汉语的实践基地。另外,民间风俗、有趣的旅游、生活中的诸多经历,其实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具体地域中感受到其特有文化的熏陶,再升华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对教学也形成强大的保障。
总之,在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过程中,新环境里的不适应和汉语本身的难度,给学习者都造成了不小的学业压力,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地域文化因素,结合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萨丕尔.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64.
[2]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第5页.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8页
[4]刘宇.《论中华文化中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江汉论坛》,2009年第9期。
作者简介:
王青(1983.3~),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广西师范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教师,文艺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