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

2015-10-21 18:31姚坡元
科技与企业 2015年18期
关键词:技工毕业生院校

姚坡元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剧烈调整,存在对劳动力总量需求降低而对高操作技能综合人才需求上升这种趋势。中职院校和技工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和专业设置趋于雷同均会造成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但在社会、家庭、个人三重因素的正确作用下,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会受到有利影响,对其正确择业和就业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随着中等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经济结构剧烈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用工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相应出现冰火兩重天的现象:那些拥有高技能且操作熟练以及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系统的技师、预备技师的毕业生出现用工单位预定和优厚条件抢招的现象,而大量中高技毕业的学生则出现无岗可求、多岗不中、无奈就业的现象。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普工的总需求量降低,高层次的技能人才需求略有上升;二是用工单位淡化了人才培养的职能;三是中职院校和技工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方式粗放、培养层次不高、专业设置趋于雷同。四是技工院校学生在就业前未做好充分准备和学校未能及时进行就业前引导,这也是比较关键的因素。下面就毕业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影响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素质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社会因素: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分化和调整,高技能水平综合型人才的就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和薪资逐步提高;同时社会生活成本的提高导致用工成本的显著提高,导致多数技工院校毕业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环境条件和薪资水平要求较高,与自身实际能力不相符或超出很多。同类技工院校的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专业设置多数同化,也导致了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加大。

(2)家庭因素:技工院校的学生约80%来自农村,而深受传统教育和世俗影响的家长认为只有到大城市、沿海、国企、外企和机关单位工作才是正式就业。家长对就业态度影响到毕业生对未来工作区域的预期定向,也限制了选择的余地。同时家庭收入的增长和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孩子的经济费用一般都能得到满足,造成孩子的刻苦精神和上进心大打折扣,学了2年或4年后对就业没有太大向往,也没有具体的打算和目标,对家庭的依赖性依然很强,独立自主能力较弱,使得技工院校有些毕业生毕业后没有立即就业。

(3)个人因素:技工院校毕业生多在18岁左右、甚至还有在16岁以下,心理年龄不成熟,不能全面的把握就业制度、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激烈程度,无法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较全面深入的预先了解,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前期准备。理论知识水平不高、技能操作能力不强,盲目的自大和自卑,不能正确定位从业方向和岗位选择。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前须完成从心理、思想、知识、能力到信息准备的五个方面的工作。心理准备:要着重培养积极主动地求职意识,不要“坐、等、靠”。要培养竞争意识、自我意识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切实利用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和校招聘会的同时,还应在网络上收集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最新招聘信息;努力推销自己、把握有力的机会、稳健的施展自我才能。在校期间多参加诸如拓展训练这样的极限类培训,提高自我的承受能力,做到心中有准备。思想准备:自觉适应社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对自己的职业气质、性格、兴趣等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劣势,从而减少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挫折。在思想上做到:“大处立志。小处着手”,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知识准备:就业知识需要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各种知识的贯通、结构系统化等。有选择的深入学习,做到“百招全”的基础上,还应有“一招鲜”的独有技能。在学校多参加如计算机培训、第二专业培训、创业培训等多种培训课程,还利用每年的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技能比武,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或利用学校、社会的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渠道提高自我知识修养,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能力准备:要对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单纯的包含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还应有团队合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干事做人的综合能力。还有自我调控排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受挫折的抗打击能力。信息准备:首先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就业办、网络、报刊杂志等全面收集和分析就业信息、了解和寻求正确的就业渠道、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还有学会规避虚假招聘信息,谨防调入只有试用期的“廉价劳动力”的圈套。其次要完整、齐全的准备自我信息,如简历、推荐书、等其他证明材料。

二、学校采取合理措施和对策来解决技校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疑难问题

针对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学校应采取多种有利措施来加以引导和帮助。

(1)加强心里疏导。在最后一学年帮助技校生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学校还应做好学生的日常心理疏导、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咨询活动,并对就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指导并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以便更合理地、科学地做出择业决策,促进学生的就业达到理想的状态。(2)更新就业观念。有些技校毕业生对就业存在一些片面理解,对就业期望要求过高,嫌国企工资低嫌私企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高不成低不就。持这种过时的就业观念,自然而然的从自身心理上就对就业设置了一道屏障。因此,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3)勇于面对挫折、树立信心。有的毕业生就业不成功之后,不敢再与用人单位联系,情绪不高,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这种失败和挫折是伴随人生的常事,要勇于面对挫折,百折不挠,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毕业生多积累专业技能、兴趣特长,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4)正确引导、通力协作。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必能对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疏通和解决。家庭成员要关心和引导自己的子女求职择业,注意减轻他们的求职压力,与孩子们做到心理沟通,并与学校相互配合。同时,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求职择业环境与氛围。总之,要解决好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就要分析学生的负面心理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使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正确的认识自己,以积极健康的就业态度走上工作岗位。

猜你喜欢
技工毕业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从技工到英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技工与专家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