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志宏
公路绿化是指公路用地和空间范围内外的绿化建设和管理,包括公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和植物的栽植、养护等方面。平原地区的公路如一条黑线涂抹在一张展平的田园格网上,而绿化则融合了公路与自然绿地,其在公路建设中起到了巩固路基、保护路面、降低噪声、防治污染、维护公路的良好环境等诸多作用。
1.平原地区公路绿化立地条件分析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所要填挖的土方较少,因而平原地区的公路边坡较少,特别是高陡坡基本不会出现。平原地区的土壤条件较好,多为肥沃的黄土,土质疏松,植被成活率高。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较为温和,植被生长状况良好。路域视野开阔,公路沿线的路域资源可以一览无余。但同时,长时间的广袤无垠容易让司乘人员感觉疲倦。
公路的“绿地”,其立地条件较城市绿地和园林绿地要差。施工中留下的石灰、砾石等杂质使得高速公路绿地中的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肥力大大降低,特別是中央分隔带,其土层薄,污染重,植物不易存活。土壤中水分严重缺乏,加之绿地供水困难,造成绿化植物生长困难,特别是边坡的蓄水能力已被破坏。
2.平原地区公路绿化植物选取和组合
2.1绿化品种的选择
在平原地区的绿化植物选取上要贯彻“乡土种、易成活、抗性强、品种多、色彩艳、树型美”的原则。从平原地区的乡土品种中,通过植物品种的多样选择,利用植物补偿生态设计原理,科学组合和合理种植,从而在满足平原地区公路景观和生态需求的同时,实现绿化的遮光防眩、诱导视线、防风固沙等的功能需求。
中央分隔带的作用是遮光防眩、诱导视线,一般采用等高带状栽植方式,配置草坪、花灌木,并通过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增强美化效果。中央分隔带应选择抗逆性强、枝叶浓密、株型矮小、色彩柔和的花灌木,如河南桧、小叶女贞、大叶黄杨、紫薇、紫叶李、木槿、月季、栀子花、蔷薇、四季玫瑰等。
预留带绿化带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和美化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绿化植物应该多样化,生长年限长,适合粗放管理。实践中,预留带绿化都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做到乔灌相结合。通常选择树体高大、树形优美的乔木为骨干,如柳、银杏、黄栌、大叶女贞、龙柏、樟、玉兰、杨、桉、水杉、榆、杜英、重阳木、刺松等,灌木可选择小叶女贞、月季、杜鹃、茶花、栀子花、七里香、南天竹、夹竹桃、丝兰、金钟、美人蕉、鸢尾等。
边坡的功能是护坡和美化。边坡保水困难,特别是坡顶附近更难保水,在种植时,坡顶宜选用植株比较矮、抗旱性强的禾本科地被植物,坡脚可以混播一些比较高大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及小型灌木。边坡绿化植物的选取,分两期进行。边坡的一期工程施工时,宜选用混合草种喷播式,保持水土,熟化土壤,多铺植多年生宿根草,如矮生天堂草、狗牙根、假俭草,高羊茅、结缕草等;二期工程种配置抗逆性强的花灌木,达到护坡和绿化美化的目的,栽植紫穗槐、二月兰、怪柳、毛白蜡、爬山虎、凌宵、迎春、金钟、长春藤、藤本月季等植物。
互通立交区绿化以植草为主,辅以少量矮小植被造景点缀,创造一种自然、开阔的意境,不宜栽种乔木。绿化树种可选择月季、杜鹃、红檵木、小叶女贞等。
服务区、收费站是人们活动最多的地方,其绿化应以美化功能为主,宜乔灌花草相结合,乔木多选择观赏树种。服务区、收费站四周栽植常绿树种,如香樟、桂花,银杏、广玉兰、白玉兰、雪松、棕榈、垂柳、紫薇等,营造浓郁的绿色氛围。并铺植多年生常绿矮生天堂草草坪,如果再配置少量树型优美、观赏价值高的月季、杜鹃、红檵木、茶花、美人蕉,则更能衬托出建筑物的美和艺术效果。
2.2绿化植物的有效组合
公路绿化设计在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后,就是进行有效的植物组合。
2.2.1生态、生物学特征组合
在进行植物组合时,首先应考虑生态学的规律。在组合上,宜采用喜阳与耐阴组合、深根与浅根组合、直根系与须根系组合、阔叶与细叶组合。同时特别要注意耐湿、耐旱、抗倒伏、抗风沙等多种因素对植物组合的要求。
由于不同植物种群之间存在着竞争,组合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列如同是根茎型的翦股颖和狗牙根混播,因其根系和地上部分的分布基本相同,因而它们之间在养分、阳光、空气、水分等方面的竞争很强烈,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是其中一个被淘汰;野牛草与紫穗槐搭配,由于紫穗槐生长旺盛而野牛草不耐阴,野牛草很快就消失了。
2.2.2乔灌草组合
地被植物和乔灌木组合,会使得植物分布更加有层次,防护效果更佳。在平原地区公路绿化中,地被植物的栽植是属于基础绿化,在地被植物上,可以栽种灌木和乔木。如平面上有曲线转弯方向的地方,在平面曲线外侧可种植高大的尾叶桉类乔木,使司乘人员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并混栽一些灌木如夹竹桃之类的植物起缓冲作用,减少高树的压迫感,并显示线形的变化,内侧为保证视线通透,适宜种一些低矮植物或地被植物。
2.2.3形态组合
植物都是有多种形态的,可以采用高矮组合、直立与匍匐组合、圆形与尖塔形组合等。在平原地区的公路绿化中,常要人工栽植一定的植物背景,其背景就应以高低组合,从远到近依次采用高大的乔木、小乔木、灌木和矮灌木组合。在边坡设计中,直立的黄刺梅与匍匐的地锦搭配可以丰富边坡绿化景观。在中央分隔带中,圆形与尖塔形的植物交替出现可以变化线形绿化景观,如球状黄杨与塔状塔柏的搭配。
2.2.4色彩组合
植物的叶、花、茎都是具有丰富的色彩的。一般采用深绿色与浅绿色搭配,彩色与绿色搭配。如在设计中以侧柏、元宝枫为基调树种;花色选择上,春天以粉红色的榆叶梅、碧桃和黄色的连翘为主,秋天以黄栌和元宝枫为主,营造出春夏花繁似锦、秋季红叶浓烈的特色景观,将公路置身于自然的优美环境中。
2.2.5季相组合
季相是植物特有的变化,其为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提供了优厚的条件。落叶与常绿植物组合,春季型与秋季型植物组合,开花与无花搭配等都是季相组合的最佳方式。
在公路绿化设计中,常绿植物是最主要的选择,但是在适当的地方,局部配置一些落叶树种,可以创造变化的绿化景观。特别在北方平原中,乡土树种以落叶树种为主,这就使得落叶与常绿的组合成为一种必然,如杨树与樟树的搭配。在草坪配置上,为了实现四季常绿,往往采用春季型草种与冬季型草种配置种植。而春季型植物的开花与秋季型植物的色叶变化可以为绿化景观创造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如紫叶李与枫树的搭配。
3.平原地区公路绿化设计探讨
3.1运用多种植物栽植方式
在平原地区公路绿化中,有视线引导栽植、封闭栽植、标志栽植、防眩栽植、明暗过渡栽植、防护栽植、美化环境栽植等等多种栽植方式。在平原地区公路绿化中,这些栽植方式在绿化设计中会被灵活应用。
视线引导栽植(见图1)是一种用于汽车行驶过程中,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驾驶员视线的栽植。如在凹凸形竖曲线的部位,在凸形曲线顶部适宜种植矮树,两端种植高树,这样容易看清前方高树顶端,指示方向,起到视线诱导作用。在线形成为谷形的地方,植树最好避开谷形底部,在谷形区间排列种植树木,使视野变窄,更加突出谷形,起到视线诱导作用。在匝道两侧绿地的角部适当种植一些低矮的灌木、球状物(美蕊花、黄榕、夹竹桃),增强出入口的导向性。
图1 视线引导栽植 图2 封闭栽植
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为了禁止人及动物穿越公路,严禁其他车辆进入,必须设置封闭设施。采用封闭栽植(见图2)不仅具有良好的阻隔能力,而且对保护道路生态环境有较大作用。绿化植物应选择分枝密、易整形、耐修剪、枝上刺密度大、坚硬锐利、根系发达、耐贫瘠的种类。
标志栽植是为高速公路通行者明确指示的栽植。通过此类栽植方式,可知道行驶的位置、公路进出口的位置等。日本的高速公路在进出口的前方和后方一定区间的中央分隔带上种植花木,这是标志式栽植的新方法。
防眩栽植主要是防止夜间强烈的眩光。中央分隔带防眩栽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断来自对面车的眩光。同时还可在有雾和降雪天气引导驾驶员视线。经研究表明,中央分隔带防眩树高度应在113~ 118m,分枝高度应在50cm以内。
明暗过渡栽植是缓解明暗变化给驾驶员带来不适的栽植。栽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隧道口外栽植树木,使亮度逐渐变化; 一种是分阶段变更明暗缩短适应时间。
防音、防风沙栽植是高速公路生物环境工程的重要环节。栽植一些根系深、抗性强、枝叶茂密的树木,可起到吸收声波、降低噪音、减小风速、防止风沙危害的作用。
美化环境栽植就是从景观角度出发,采用多彩的植物美化、绿化高速公路环境。
3.2打破单一空间,塑造丰富空间
平原地区的绿化最大的难点就是要处理单一的广阔开敞空间。
在预留绿化带中,要适当的密植多层高大乔木形成密闭空间,同时也应稀植或不植高大乔木以利用广袤的开敞空间,密闭空间和开敞空间应该交替出现,从而形成多变的空间。(见图3、图4)
图3 开敞公路绿化空间 图4 密闭公路绿化空间
在服务区、停车区和收费站等静态区域,应该采用园林中的造景手法塑造多样空间。如采用灌木围合形成安静空间,用桃花、梅花、樱花等开花植物塑造观赏空间等。
在互通立交區应用视线引导栽植,塑造引导空间、观赏空间、警示空间等空间给司乘人员提供正确的行车指引和安全提示。
3.3适度的视觉尺度设计
高速公路的高速行驶和平原地区的广阔无垠使得绿化需要适当的视觉尺度,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见图5)
以不同叶色、花色的植物组景,片植成一定规模的群体大色块,视觉尺度才能感受。在竖向上也要保证植物有一定的株高和体量。中央分隔带以及诱导性的乔灌木,同一品种的种植要延伸一定的长度(10km为宜),才能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不宜短距离间植,变化太频繁。图案要明快简洁、色块和线条要大,植物搭配要尽量形成较强的色彩反差。互通立交匝道内的图案以向心对称式或旋转对称式布置为佳。远视效果是平原地区高速公路的主要绿化设计手段。大画面组景、弯道两侧、迎车坡面、路堑边坡坡顶部天际轮廓线、填方路段内侧边坡坡脚等都是远景绿化设计的重点。
图5 大尺度绿化 图6 融合自然环境的绿化
3.4融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在平原地区高速公路的沿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高速公路铺垫了一张美好的底图,因而在绿化设计上,要充分融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见图6)平原地区高速公路的路线一般都是在原野上穿越,沿线的自然景观多是水乡泽国、蕉林桑田的平原风貌。利用乡土植物,在绿化设计上要强调与周围原始景观风貌贴近。而平原地区璀璨的人文资源在绿化设计上也要充分体现,如栽植的白杨可以象征力争上游的精神,植物造型的一些雕塑和拼图能反映当地人文气息等等,应该在绿化设计中大力应用。
3.5绿化设计考虑远近期效果
在平原地区公路绿化建设中,要求马上能呈现绿化效果,而植物的生长则需要一定的生长期才能呈现有效的效果。因而在设计中远近期效果的搭配设计就成为一种必然。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公路上需要依靠绿地发挥防护、遮蔽作用,又不可能影响行车安全,可选择生长较快、扎根深、覆盖迅速的植物。而对于路边或匝道内起诱导作用,以及中央分隔带起防眩作用的植物,不宜生长过快。速生树栽植于需要快速成形的地方,如在路翼栽植速生杨,在三年内就可以形成茂盛的植物景观。幼苗与成年树移植相结合,成年树的移植可以在短期内出绿化效果,但是成本高,养护较为困难。一般用于临近大中城市的高速公路段。而幼苗的生长速度慢,呈现效果的时间长,一般用于沿途多处不需作定期修剪养护管理,尽量按自然式布局的地段。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初期加大密度,快出效果,后期相间移植的做法,可为新建高速公路提供绿化资源。也可将慢生和速生乔灌木间植,前期效果快,后期控制各自的生长空间。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作后期移植考虑。平原地区公路上铺设的草坪一般采用铺植和喷播草籽的办法。除服务区、管理中心以及对景观要求较高的绿地外,应主要强调其防护功能,对草坪的平整度以及草种的纯度不作要求,要允许其他杂草侵入。
4.总结
在平原地区公路上创造绿化景观,需要依据平原地区的特征,在体现平原风貌的同时,局部打破平原景观的单调,创造一个生态优越、环境优美、景观丰富的平原公路绿化环境。但在实际设计中,总是会有一些难以处理的矛盾,这些就需要在充分认识平原地区公路绿化的特征后作出对应的取舍,以获取一个相对生态稳定、环境优化、景观突出的一个绿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