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迪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饲养宠物犬已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有些家庭把其当成家庭的一员,其饲养数量、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多,犬细小病毒发病数量与日俱增,严重危害宠物犬的健康,给犬主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伤害。本文总结了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的原因、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并对诊治方法做介绍,仅供参考。
1流行原因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且无明显季节性,但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各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易感,特别是幼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气温骤变、环境条件差或未对犬免疫细小病毒疫苗等因素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病犬及带毒犬是主要的传染源,其粪便、呕吐物及唾液中存在大量病毒,健康犬通过与病犬或带毒犬直接接触或饲用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康复犬仍能长期带毒并通过粪便向外排毒。该病毒对乙醚、氯仿和醇类有抵抗力,对紫外线、福尔马林、次氯酸钠与氧化剂敏感。
2临床与剖检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7~14d,由于病毒主要攻击肠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所以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两种类型。心肌炎以幼犬多见。
2.1肠炎型
各種年龄的犬均能发生,但多见于青年犬。病犬常突然发病,多发生在刚换环境后(如新买的幼犬),洗澡、过食是诱因。病犬初期精神沉郁,身体迅速衰弱,偶见发热,先呕吐后腹泻,起初排灰色,黄色或乳白色,呈果冻状的软便。病程后期排出恶臭的酱油样或番茄汁样血便,具有难闻的恶臭味。体温升高到40~41℃,渴欲增加,病犬迅速脱水,消瘦,皮肤弹性减退,被毛凌乱、可视黏膜苍白,直至急性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可视黏膜苍白、脱水、腹腔积液,浆膜有纤维素渗出物,小肠中后段肠腔扩张,浆膜充血,肠内容物呈水样并混有血液,肠黏膜严重剥脱,呈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肠上皮细胞内可见到核内包涵体。
2.2心肌炎型
多见于4~6周龄的幼犬。单纯心肌炎型发病率较低,临床较为少见,通常与肠炎混合发生,常表现为突然发病,无先兆症状或仅表现轻微腹泻。发病初期精神状态基本无变化,或仅有轻度腹泻,个别病例有呕吐。可视黏膜苍白,病犬迅速衰弱,呼吸困难,常因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表现呻吟、呼吸困难、干咳,可视黏膜发绀,轻度腹泻呕吐。走路摇摆,甚至站立困难,饮食废绝。心悸亢进,心律不齐,脉搏快而弱,体温正常或升高,心区可听到心内回流性杂音,有的肺部听诊有湿啰音。最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肺表水肿、充血、出血。心脏扩张,心脏外观肿大、充血、心室、心房内有淤血块,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弹力降低,水肿,出血,心肌或心内膜有非化脓性坏死灶。可见出血性斑纹,在心肌损伤部位查到内包涵体。
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流行病学特征,可以作出初步的诊断,但要注意与冠状病毒、胃肠炎型犬瘟热以及出血性肠炎的鉴别诊断。目前,用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可以快速、准确的诊断本病,但是使用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检测犬细小病毒,由于检测试纸质量问题或所采集的病料可能被污染等原因,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假阳性。因此,在使用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检测犬细小病毒时,应结合犬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4治疗
犬细小病毒病是对犬危害极大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按照消炎、止吐、止泻、止血、补液、抗病毒、加强护理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的。脱水严重的病犬,一般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可根据犬的脱水程度与全身状况进行补液,以补盐为主,补糖为辅,补充一定量10%氯化钾和5%碳酸氢钠可防止出现酸中毒;严重呕吐可导致机体发生代谢性碱中毒,选用胃复安、爱茂尔、氯丙嗪或阿托品配合维生素B6 等进行止吐,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止泻可以选用次碳酸铋、庆大霉素止泻药,吸收水分和毒素,以达到止泻的目的;止血可应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3,采用联合肌肉注射的方法,有较好疗效;消炎、抗病毒可采用复方牛理盐水加头绝类抗菌药、地寨米松、病毒唑混合静咏注射。另外,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护理,对犬舍及用具彻底消毒,保持清洁卫生。病初应禁食1~2 天,没有呕吐症状的犬,可补给充足的口服补液盐和复合维生素B,恢复期间不能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以减轻胃肠负担,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