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朴光 顾雪涛
牡丹是国人最喜爱的花卉之一,因其花朵硕大,色彩妍丽,香气馥郁,被赞为“花中之王”。唐代诗人李正封《牡丹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玄宗皇帝十分欣赏,故牡丹又有“国色天香”的称谓。大诗人李白奉诏醉写《清平乐》的故事,更为牡丹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我国历代画家多喜画牡丹,近人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等均以善画牡丹著称。贵州现代也有两个画牡丹的高手,一为景晓楠,人称“景牡丹”,一为卓问渔,人称“卓牡丹”,景精于工笔,卓擅长写意。
卓问渔,祖籍四川富顺,1916年生于贵州金沙县城关镇一个小商家庭,少从当地著名画家周临川、熊佐禹习中国画,后到贵阳读中学,其间由谢孝思引见拜师于吕凤子门下。1937年毕业于四川美专,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创作巨幅国画《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用以宣传抗战。1946年任教于重庆国立艺专,1948年在重庆、自贡、富顺三地举办个展。建国初任贵州省中苏友好协会主任,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毕节,先在电影院卖门票,后调县农牧局工作。“文革”后平反回到贵阳,享受离休干部待遇。1983年曾与宋吟可、孟光涛、方小石、陈恒安等书画名家集中在云岩宾馆进行创作,为国家贡献了一批绘画精品。晚年退隐金沙故居“竹屋”,以诗画自娱,并辅导有志于绘事的青少年。“竹屋”竹树苍翠,环境优美,贵阳诗人、书家王萼华曾为之题写门联云:“曲径香飞,小园风定宜诗画;蓬门蔓掩,深院雨过权奕琴”。 1997年12月25日,卓问渔病逝于“竹屋”。
卓问渔擅长中国画、连环画和年画,是贵州现代很有建树的画家。20世纪50年代他曾出版《韓梅梅》、《王相敬》、《一个拖拉机手的成长》等三本连环画,其《慰问军属》获贵州省年画创作一等奖,但他的中国画产生的影响最大。卓问渔早年主攻人物和山水,其《晚归》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娄山关隧道》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另有《奶奶今天是星期》、《为了爱》等多幅人物画入选贵州省和西南地区的美展。以上作品内容紧扣时代,生活气息浓厚,获得广泛好评。
晚年卓问渔以画花卉为主,尤以画牡丹和墨竹著称。其牡丹又有红牡丹和墨牡丹两种,红牡丹妩媚鲜妍,艳而不浮,雅俗共赏;墨牡丹素洁清逸,洗尽铅华,品格尤高。一般俗士喜爱牡丹多是为追求荣华富贵,卓问渔题其所画牡丹曰:“奢谈韵致写天香,阅尽风尘鬓满霜。有道求荣神可助,萤火一闪属空忙。”诗中寓含的深刻哲理,对那些名利之徒无异是当头棒喝。卓问渔的墨竹亦十分精到,水平不在牡丹之下。与贵州历代画家画竹多描绘其潇洒、清雅的风韵不同,卓问渔画竹着重表现的是其苍劲、挺拔的英姿,竹干多用中锋,节节皆见骨力,竹叶多用侧锋,片片蕴含风韵;有的叶片收笔时微微上挑,于潇洒中透出倔强之气。他曾在一幅墨竹上题曰:“历尽风雪雨,萧然自挺立。繁芳逐艳喧,本我素颜碧。”既是赞颂竹子的风骨,也是画家品格的写照。(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杨 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