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年学生人文素质

2015-10-21 19:52陈孟
奋斗 2015年3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中华民族

陈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青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尤为必要,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来教育、影响、锻造青年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够把个体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进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使青年学生成为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一体,成为道德高尚、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使他们不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同时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创造者。

一、在青年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精华所在、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崛起、攻坚克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尤为重要。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一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关系为核心的文化,强调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人对于民族和国家的义务,强调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并充分体现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二是“以和为贵”的和谐思想。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中华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三是“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把民族和国家命运放在首位。先哲们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是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愫真实而又典型的写照,它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奔走呼号,奋斗不止,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辞,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四是刚健自强的进取意识。《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也曾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这些都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高度概括。这些思想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曾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民族斗志,振奋民族精神,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高尚品德。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应该发扬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是厚德载物的兼容品格。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但要从本民族的各种文化中吸取有益的精髓,还以兼容与相互借鉴的精神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丰富和完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无比宽阔、海纳百川的伟大胸襟。 所以,一个真正有自信力的伟大民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和强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需要各种文化的独立和不断完善,这两种文化形态后一种是前一种的根本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繁荣与旺盛的民族传统文化,会使这个国家和民族形成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说,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意识的相互交锋与相互碰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积淀了具有民族特点并丰富多彩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份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培育新世纪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不断繁荣与发展,不断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目标的实践中,实现新的飞跃。

二、在青年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塑造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一是配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中坚和骨干教师队伍,二是聘请校外知名学者、专家、教授等传统文化领域的精英为学生开设各类讲座、讲坛,并不断引进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是选定内容深刻的教材工具。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结构,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种不同门类的传统文化课程,并将开设的这些课程纳入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计划当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专家、学者编写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传统文化教材,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制作传统文化的专题片、多媒体光盘、文化传播网站等。其三是建立健全良好的教育教学基地。以学校内的相关系科为主体,建立健全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并积极同校外的各类博物馆、科技馆和其他文化场所等有关部门合作,共同建设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内外结合,互动交流,生动有趣的各类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广泛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因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用这种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优秀文化,教育、引导、锻造我们新时代青年学生,使学生们从熟悉、了解到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继而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工作,承担起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弘扬的历史使命,将使他们的人文素质不断提升,这对于他们参与国际竞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十分重要;对于不断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担负国家建设的青年学子的整体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精华丰富的内涵展现给学生,要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创办学生古典诗社、书法篆刻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社、京剧民族乐团、圍棋协会等来展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校园文化的层次与内涵,推动文化实践活动迈向新的高度。同时,学校的管理者要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积极纳入校园环境建设的理念及规划之中,既从大的方面考虑,如在校园内设置传统文化名人塑像、在图书馆内设立传统文化专题馆室、知识画廊等等,也要从微小之处精心谋划,如校园内个别建筑的命名、社团组织的命名等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特色。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互相交融的新时代校园文化。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做人美德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季札挂剑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