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军
摘 要:如何让体育课生动、有趣和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课堂的形式多变,以猜谜和讲故事的形式让体育课更形象,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加进竞争元素,让课堂更具有活力,比如各种体育竞赛,使之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猜谜;竞赛;体育课;感化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那么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学生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而且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二、“感化”是目的
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他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的接近他,“×××同学,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体育活动小组。”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同学,鲍老师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那边花坛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我来到花坛边。“某某,鲍老师很孤独,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鲍老师,其实我也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愿意跟我玩,而且妈妈又外出打工了,我很想念她,恨不得跑到她身边去,可是学校又不让,所以我天天逃课。”“你觉得逃课这种行为对吗?还有,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后,他们就……”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在花坛边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经过这次的交谈,×××同学愿意上体育课了。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有一个人大声的喊:“鲍老师,我最喜欢你,也最喜欢上体育课。”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同学。听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突然间我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更曾强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总之,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雪峰.体育教学过程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2]陈慧.浅议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0期
[3]王凤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15期
[4]严庆文.阳光体育 快乐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