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训练与民族民间舞的融合支撑

2015-10-21 17:21岳成瑶
新丝路(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间舞基本功舞蹈

岳成瑶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所呈现的无所比拟的美丽与辉煌都离不开台下的基本功训练,众所周知,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并存的省会,据记载,云南共有包括汉族在内的26个民族,文化产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而一直以来,在专业院校内,基本功训练大致以芭蕾基本功训练课程为主,会间接加入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及现代舞基本功训练,可见基本功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以院校为划分线,科系为区分点,民族民间舞为大方向的背景下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基本功训练,如何让云南民族民间舞融入基本功训练,在不失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的前提之下,根据人体的自然生长规律制定出一套具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的课程。

一 、芭蕾基本功训练的特点

1.芭蕾的起源

芭蕾 是世界舞蹈艺术之精华,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兴盛于法国,鼎盛于俄国,最终从俄国走向世界,芭蕾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早已形成自己完整的训练体系,它的高深与博大,唯美与脱俗使为之向上疯狂之人绝不在少数。

2.芭蕾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共被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扶把部分,中间部分,跳跃部分及足尖部分,通过对头颈肩臂胸腰髋关节腿膝踝脚背脚趾的训练,让身体在非自然的体态上以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为特点,以“开 绷 直 立”为教学基本要求,逐渐形成挺拔,均匀,完美,均匀的体态,课堂教学为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循序渐进以组合的方式对各个部位进行准确的训练,把握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通过“了解”身体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理解”力量和耐力素质,“提高”身体灵活性,改变身体的原始体态到最后“掌握”基本功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特点在于以故事特定人物优美舞姿为原型,以特有的训練方式为主导,科学,系统的对身体原始体态进行合理调整。

3.为什么要进行芭蕾基本功训练

芭蕾基训被认为是一门基本能力训练的课程,它是通过一系列完整的训练程式化肢体动作组合训练来提高身体表演能力及表演意识,具有借鉴性,严谨性,训练价值较高,训练部位相对全面,最重要的是经过多年不断的教研,不断的精进,它是最具有科学性的较完整的教材,从而能为塑造出演员,学生及崭新的艺术形象而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二 、云南民族民间舞的训练特点

1.云南民族民间舞起源及特点

中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家族,各民族之间互相交融,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光是云南省内不包括汉族就有25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各自的文化,风俗,生活及民族信仰等特点。根据史料记载,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文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舞蹈的意思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劳动和生活则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云南民族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并且种类繁多,民族与民族之间或许因为居住分散,也会具有不同的类别与地方特色,如彝族舞的不同类别,最具有代表性的即可分为:阿细跳月,烟盒舞,罗作舞,打歌花鼓舞,丝旋舞,铜鼓舞七大类,又例如傣族的孔雀舞(包括了民间艺人再创造形成的不同流派特色),景颇族的“木脑纵歌”哈尼族的莽古,白族的霸王鞭,拉祜族的芦笙舞,纳西族的东巴舞,藏族的中甸锅庄、德钦弦子,怒族的生产舞傈僳族的琵琶舞,哈尼、布朗的大鼓舞,基诺的竹筒舞,阿昌族的“登娥罗”,德昂族的水鼓舞,独龙族的剽牛舞,普米族的锅庄舞等。至少有约三百种舞,几百个名称,许多民族的舞蹈不仅有群众性和整体性,最珍贵的是部分民族具有规范性,拥有制度化而得以传承,而且作为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云南各民族的舞蹈或多或少都保留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文化心理特征。

2.基本功训练的在民族民间舞上的借鉴元素

在本次教学编排实践中,以傣族,藏族,佤族,哈尼族,彝族,为教学原型,以各民族中的不同基本动律加工,作为教学训练部位,如藏族的屈伸颤吸是对膝部的解放;佤族的甩发是对颈椎及腰的训练;彝族的踩桥是对踝关节控制力的提升等。本次教研以课堂组合为实践形式,采用民族民间舞中的基本体态,基本手位,基本舞姿作为教学元素,以人体构造发展和生长规律为前提,进行有效,规律科学性的肢体开发,在一切训练方式遵照合理的训练原则的基础上,加入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发掘民族民间舞中更深层次的训练价值及意义,在用文化作支撑的民族民间舞之后,一定会有更多更深层次能作用于基本功训练的挖掘开发和再创造的余地。

三、基本功训练对民族民间舞的融合与相互支撑

1.民族舞是否需要基本功训练

民族民间舞课程舞蹈学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发展必修课,教学通过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和传统民族审美心理,掌握各民族舞蹈形态,分析民间舞动态,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内心情感表达以及肢体的协调性,通过不同民族舞段的训练掌握民间舞的动韵、节奏,舞蹈的过程需要快慢有度,节奏鲜明,动作富有张力,如何做到有余力的肢体展现,就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作为支撑点,专业院系和民间老艺人的区别就在于身体素质能力的体现上,当然,这里并没有批判或对于民间老艺人的歧意,只作为就事论事的态度。基本功的体现点在于动作中的游刃有余,例如:在彝族舞当中的踩桥动作中需要踝关节的控制力,在维族舞当中的翻身,原地转,需要对身体的全面的控制肌肉的高度自如,而佤族中的甩发动作则需要颈部的瞬间收放能力以及腰部的柔韧性,那说到“柔韧性”,从何而来?当然除去先天因素外就应该回到基本功训练,只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才不会让意境在不适时的时候困顿于动作中,只有在意识和身体素质能力达到高度一致时才会更好的展示出最精彩的舞蹈作品。基本功训练作为所有舞蹈的基础元素,重要性不可言喻。

2.民族舞当中提取的训练动作能否解决和支撑身体基本功训练的需求

(1)民族民间舞和基本功训练的共通性

民族民间舞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体最自然的劳作状态,而基本功训练来源于很多年科学家及众多教育工作者对身体构造,对人体结构和发展的不断研究,实践的最后结果的呈现方式,基本功是支撑学生完成作品的关键。在日益完善的院系派民族民间课程上,大致分为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五大民族以及各个地域性院校的小民族,基本功作为民族民间的基础,民族民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本功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根据每个民族的主要动率及特点,挖掘其在不失代表性和民族特点的基础上训练动作,对特定部位进行单一、复合、综合性的特殊训练,在传统的基本功训练中,单一而枯燥的训练模式让许多学生甚至教师觉得乏味和疲惫,在做基本功训练时丝毫感觉不到愉悦的感受和体态,甚至在一定的训练程度上学生会有逆反心理, 学到的基本功内容并不能完全吃透和展现,缺乏积极性。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善這一趋势,舞蹈和基本功本是一家人,不分家,例如:在“古典舞基训”中体现的非常充分,中国古典舞提取了戏曲,京剧的元素,在“古典舞基训”当中手、眼、身、法、步的训练更偏向于舞台化,而在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邵俊婷老师的课堂训练当中,基本功训练的融入更像是在舞蹈并非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学生课堂所学内容可直接稍作加工就可直接上台,并无太大差池,民族民间舞博大而精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风格,不同的风格造就不同的体态,不同的体态成全不同的舞蹈,在风俗不同的境遇下,地域性差异的要求和训练目的的不同刚好接洽了基本功训练目的性明确的特点。在基本功高强度的训练当中,柔韧,力量都归结与身体素质能力的训练,民族民间舞当中的多样性刚好满足基本功训练要求中的元素提取。

(2)基本能力的掌握和训练

民间舞是一门比较难掌握的专业,它独特的民族风格韵律体态,是需要表演者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基础和熟练的表演技巧才能更好的运用肢体语言来传达神韵,更好的体现出民族民间舞的舞蹈特色。而基本能力的掌握大致分为柔韧性的训练和稳定性的训练,柔韧性的不到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作的质感和完成质量,稳定性则表现在平衡重心的流动跟身体的控制能力上,民间舞系目前还没有科学的完整的全面的“本门基训”由此,我们只能是从古典舞基训的真实教学实践中取其强而补我所弱,取其长补我所短。民族民间舞与基本功之间存在着两个需要,基本功需要民族民间的成果转换的展示,而民族民间舞需要基本功作为支撑,在基础之上的共通之处必有相融合的基本点和训练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出教学结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功训练中基本能力的训练是为其它训练做基础的,是为更好的完成动作而训练的,良好的基本功训练可以强化身体多部位的可塑性和整体协调性。基本功的训练对于民族民间舞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的契机点在于民族民间舞似神以文化作为背景,而基本功在于形,以现实依据作为凭证,在不可分离的基础之上,更好的重叠应予以融合,取各自所长,避其片面性才能更好的贯通其中,当然,初步的教材编排及实践是需要更多的对文化区域的了解,严谨的教学态度及科学的系统培养共同去支撑。

猜你喜欢
民间舞基本功舞蹈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舞蹈课
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平面向量的基本功,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