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琳
摘要:目的:探讨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应用儿泻停颗粒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儿泻停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脱水纠正,腹泻停止,止吐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同对照组80.00%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给予儿泻停颗粒辅助治疗,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轮状病毒;婴幼儿肠炎;儿泻停颗粒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发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轮状病毒肠炎也是儿科常见急症,相关数据显示[1],在所有<5岁因腹泻住院儿童中,近20%为轮状病毒肠炎。由于目前对该症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临床多通过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为主要手段,并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发现,儿泻停颗粒在该症辅助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可广泛运用。本研究对两组患儿治疗方法进行对比,探讨了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应用儿泻停颗粒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个月-2岁,平均(1.1±0.3)岁,每日大便次数5-11次,平均每日(7.8±1.2)次;对照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个月-2岁,平均(1.3±0.4)岁,每日大便次数6-12次,平均每日(7.5±1.4)次。所有患儿均符合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断标准,经实验室检查后确诊。纳入标准:年龄≤2岁者,病程≤3d者,治疗前无抗生素使用史;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儿;其他原因导致肠炎者;存在肠道外损害并发症。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给予静脉补液或口服补液盐,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利巴韦林及西咪替丁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儿泻停颗粒(合肥华润神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0025),≥7个月患儿,1g/次,3次/d,<7个月患儿,0.5g/次,3次/d。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脱水纠正时间,止吐时间及腹泻停止时间,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
1.4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根据《实用儿科学》[2]中相关标准进行判定,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减少,性状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在SPSS19.0软件中录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观察组脱水纠正,腹泻停止,止吐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同对照组80.00%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是因轮状病毒侵入机体,引发感染所致,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消化道疾病,秋季是该症高发季节。轮状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感染后,通常会有1-3d潜伏期,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等特点,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及呕吐等[3]。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机制为,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上端附着,并在成熟柱状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对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并对双糖酶水平造成降低,致使绒毛出现脱落,双糖酶在该种情况下,含量迅速减少,导致肠腔内储积未吸收双糖,并形成短链酸,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水样腹泻[4]。如未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导致患儿水电解质紊乱及等渗性脱水,并引发胃肠出血及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威胁婴幼儿生命。目前,对于轮状病毒肠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且研究发现[5],一般抗菌药物无确切效果。但临床观察发现,该症具有自限性,且病程较短,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ORS配方对脱水进行防治,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多可取得较好预后。但如患儿病情较重,需选择有效药物,对症状进行缓解。儿泻停颗粒是中药提取物,主要成分包括甘草、乌梅及茜草藤,甘草含有甘草酸及甘草甙等成分,对多种症状具有治疗效果,并可对诸药进行调和;乌梅具有涩肠、敛肺、生津及安蛔之效;茜草藤具有利湿退黄、清热凉血之效,三种药物具有较好协作性,经提纯精制后,药效明显,可降低胃肠道推进作用,并增强机体对病毒抵抗力,预防病情加重[6]。且由于该药物为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安全性极高,在婴幼儿中较为適用。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佐以该药,具有较好效果。且与蒙脱石散等药物联用,可产生较好药物协作性。有学者对不同患儿进行对比后发现[7],儿泻停颗粒在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方面,有确切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脱水、腹泻、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综上所述,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应用儿泻停颗粒进行佐治,具有较高疗效,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恢复,应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徐东秀.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69-70.
[2] 同建霞,余景建,叶晓霓等.蒙脱石散、利巴韦林、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2):83-84.
[3] 杨晓丽,景彦明.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3,48(4):85-86.
[4] 李冰.儿泻停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5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04(5):440-441.
[5] 儿泻停颗粒临床试验协作组.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9):670-675.
[6] 张慧娟,刘彦民,林秀珍等.儿泻停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0例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27-2028.
[7] 郑怜玉,李淑闽.儿泻停颗粒联合洁维乐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4,26(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