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
摘 要 当前猪病已经成为我国养猪业最大的安全隐患,对生猪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采取何种措施能有效防治猪病,成为养猪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养猪观念也逐步由注重治疗向注重防治、饲养的方向发展,分析当前流行猪病类型及引发原因,提出猪病常规防治措施,并加强对生猪的科学饲养管理,以期降低猪病发生率,保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猪流行病;防治;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8-063-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1110.1009.030.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10 10:09:00
在养猪行业中,有效防治猪病是提升养殖效益、促进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相关食品的快速流通,猪病感染问题日趋严重复杂,亟需通过加强猪病防治工作,强化饲养管理,缓解猪病感染问题,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1]。
1 流行猪病类型及引发原因
1.1 常见猪病类型
在当前的养猪行业中,主要猪病类别包含重大疫病、相关综合症以及常见的细菌感染和非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疫病包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这些病症都属于短期内难以治愈的。综合症则包括腹泻、呼吸道综合症、繁殖障碍以及免疫抑制等综合症,这些病症持续时间越长,产生的危害也越严重。细菌性感染病包括气喘病、大肠杆菌病以及萎缩性鼻炎等,由于这类病症发病较为频繁,因而难以根治。非流传性疾病包含产科病、胃溃疡、中毒症等,这些病症在养猪行业中流行较为广泛。
1.2 引发猪病的原因
当前流行猪病的种类繁多,引发这些病症的首要原因是落后的养殖方式。大多数小规模养猪户的饲养观念和管理技术落后,缺乏足够的资金,使得养殖环境差、圈舍设施简陋、不具备完善的生物安全设施,不符合最基本的卫生防疫防护标准。其次,在治疗流传广泛的细菌性疾病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胡乱用药、滥用药物等情况,使猪病发生更为频繁。在防治过程中,疫苗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使得预防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助长了疾病的传播。最后因为传播途径较为复杂和诊断水平偏低的影响,猪病的治疗难度增大[2]。
2 常见猪病的防治措施
2.1 将生猪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猪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提高广大养猪人员的生猪防疫意识,积极配合兽医,做好生猪疾病的预防工作。首先要落实生猪免疫工作。生猪养殖过程中,采取科學的免疫程序对所有生猪开展各项免疫工作,提升生猪的抗病能力。针对重大疫病,兽医和养殖人员要保证生猪的免疫注射率实现100%,及时检查是否存在遗漏,通过强制免疫的方式,提升保护率。进行免疫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避免打飞针、漏针等情况发生。在进行免疫注射前,应对疫苗的质量、来源以及是否过期、失效等及时检查,避免因为无效或过期药物给生猪造成损伤。最后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采用4倍计量的注射液进行治疗,并防止多种疫苗同时注射。在给母猪配种时,也应加强各项免疫工作,使仔猪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3]。
2.2 加强对生猪疫病和免疫成效的监测工作
加强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监测管理,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求各级相关单位加大对生猪监测管理的投入,提升专业素质,更新检测设备,使研究人员能够通过实验室检测设备,积极开展疫情的诊断、检测工作,这对于及早发现疫情,采取迅速有效的防治措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养猪户的经济损失。建议各乡镇或养殖户创建疫情观察专项小组,对管辖区域内及周边生猪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观察,发现疫情须及时向当地有关单位报告,做到尽早确诊、尽早治疗,从而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同时,对于免疫接种的成效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即通过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生猪进行采血检测,科学评价免疫效果,针对无免疫抗体或者免疫力较低的生猪及时加强免疫。另外由于猪圆环病毒具有垂直传播的特性,要求疾控中心对辖区内的种猪场进行彻底排查,对已感染的生猪及时进行淘汰和清理,从而确保整个猪场的安全。
2.3 使综合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猪病防治要以实施免疫措施为基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达到最佳成效。为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通过经常性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的方式加强生猪的药物预防;而当疫情已经发生时,应及时隔离病猪,保证其余猪群的安全,通过病猪血液检测结果来确诊,对症下药,还能通过病猪的临床症状表现,采取相应的临床用药,从而降低病猪死亡率;当已经确诊为重大疫情时,应当及时在兽医单位的监督下进行隔离、封锁等,使病情的传播、蔓延得到有效控制,必须用无害化方式处理死猪,严禁流转到生猪市场上。最后还应该提升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引导其通过科学自繁自养的方式来发展生猪养殖,尽量避免因引猪引发疫情,确保生猪的健康发展[4]。
3 加强对生猪的科学饲养和管理
“重养胜于防”已经成为当前生猪养殖中的新观念,科学的养殖方式是保证猪病发病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3.1 养殖场建设更加规范化
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选址要求在远离居民区、工业区、污染区以及交通要道等区域。同时对猪场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严格划分生活区域、生产区域,设置隔离带,保证猪场的建设能够符合相关防疫标准。
3.2 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
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工作也各有侧重。夏天时,做好猪场的防暑降温工作,保证长期通风,让空气对流,促进水汽的蒸发和散热,同时还需减小饲养密度,采取合理措施来加强高热病、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而在寒冷的冬天,需要注重防寒保暖,每天适当增加喂食密度,增强生猪的抵抗力,预防流感发生[5]。
3.3 全进全出饲养管理
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在分娩、保育、育成过程中,避免将日龄相差较大的猪种混合饲养,尽可能减少猪群的转运工作,使每栋猪舍的猪群能够同时全部转出,在其出栏后需要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观察是否存在疫病,待确保安全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3.4 保证猪舍环境卫生
做好猪舍环境卫生工作,使圈舍保持整洁干燥、空气流通、饮水充足干净。养殖人员定期要对圈舍进行灭蚊、灭蝇、灭鼠等,将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作为预防疫情发生的首要措施,及时清理猪舍内污物,尽量清除对猪群不利的因素。
3.5 科学配置饲料
科学配置饲料,使日粮的配置成本降低,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在日常猪饲料配置过程中,需要注重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配比,提升日粮的转化利用效率。另外适当添加各种营养剂,使生猪的自身免疫力有效提升。需慎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能够有效降低病原的传播,进而避免疫情的发生[6-7]。
4 小结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通过提前预防和科学饲养能够有效降低猪病的发生率,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猪病的防疫工作,将生猪养殖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落实政府部门相关规定的同时,联合该区域的疫情控制中心,制定出有效的疫情防治措施,落实责任制度,使每位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疾病预防工作中。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业务培训,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通过科学饲养管理和预防疾病的方式,实现从根源上降低疫情发生率,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建军.养猪场防治猪蓝耳病的方法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7):70-71.
[2] 高英明.关于猪病的防治和饲养管理[J].中国畜禽种业,2011,07(11):68-69.
[3] 劉思当.当前流行猪病的药物防治策略[J].兽医导刊,2012,(6):26-27.
[4] 杨师,景荣,杜闯,等.猪的饲养管理及猪病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4):12-13.
[5] 夏季如何做好猪病防治[J].农家顾问,2011,(8):9.
[6] 李巧云.猪疥螨病的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11,(5):27.
[7] 周健,张晓燕.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4):104-105.
(助理编辑:易婧;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