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平 赵明明
1体表寄生虫
多數猪群的猪体表寄生虫是螨虫和虱子、跳蚤。散养户猪群长时间不更换垫草,容易导致虱子、跳蚤等寄生虫的泛滥;专业户和规模饲养场的猪舍多数已经用水泥硬化处理,猪舍内无垫草,很少发生虱子、跳蚤成灾成病现象,多数是由于自动饮水器管理不到位,经常发生跑冒滴漏,以及猪场选址不当、地势低洼,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的猪群,卫生和消毒工作不到位的,会发生螨虫病。
虱子、跳蚤的治疗。清理原有陈旧垫草,清扫圈舍地面。使用氯氰菊酯等灭蚊蝇药品喷洒清理过的圈舍地面和用具。暂时不投放垫草,夏秋季连续对圈舍地面喷洒灭蚊蝇药2~3天。选择新的垫草,并用灭蚊蝇药喷洒后再投入猪舍。从清理垫草前1~2天开始,在饲料中添加虫克星、虫敌等,治疗量每天1次,连用3天后停药3天,于第7天再次用药,第14天第三次用药(各1天)。
螨虫的治疗。加强供排水系统的维护及时修理跑冒滴漏的供水系统,确保圈舍温暖干燥。群体较大时,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物。病例及同圈舍猪数量较少,也可使用特制微量注射器肌内注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采用肌内注射时,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连续3次驱虫效果较好。用烟叶水喷洒猪圈地面。选择当年生产的不够等级淘汰的干烟叶5kg,加水50kg,武火烧开后改文火焖煮30~50分钟,静置放凉后以喷雾器喷洒猪体和圈舍地面,1次/天,连用3天,停3天后,于第7天、第14天再分别用药各1次即可。
2蛔虫
单独从蛔虫消耗的营养角度讲,在虫头数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问题在于蛔虫在消化道内不停地运动,运动轻则导致肠壁的损伤,重则导致肠痉挛、肠扭结、肠套叠,进而成为急性菌血症而死亡。在临床,转入保育舍10多天的仔猪,有时可见蛔虫进入胆囊导致的急性胆囊炎,有时可见蛔虫进入胃内,对胃底造成大面积的损伤。所以,养猪要防蛔虫,并且还要早防。
建议的用药方案如下:①断奶前后的仔猪正处于好奇年龄,什么都敢吃,饲养者可利用这一特性,向圈舍内投放新鲜南瓜瓤(0.25~0.5千克/头)或生南瓜籽(20~30粒/头),让仔猪自由采食,可以达到驱除蛔虫的目的。②对于已经出现被毛紊乱、体质消瘦、皮肤颜色灰暗的病猪,可以直接使用驱虫药拌入料中饲喂,也可以使用伊维菌素等肌内注射。但是,不论是拌料驱虫,还是直接注射驱虫剂,都应注意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使用;待出栏猪应有15天以上的休药期。
3食道口线虫
食道口线虫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猪和育肥猪。临床可见数十条上百条长3~5cm、粗细如棉线的线虫寄生在育肥猪的结肠后段、盲肠、直肠,或对应肠段上生成许多米粒至绿豆大的白色突起(保育猪),患猪多数伴发微热,结肠、盲肠、直肠肠壁增厚,水吸收功能亢进,膀胱内无尿或尿很少,粪便略显干结,或呈球状粪。采食、行为等多无明显异常。
治疗食道口线虫可使用易牲清肌内注射,剂量为5kg/mL,1次/天,一个疗程连续用药2~3天。间隔12~13天后再次用药一个疗程。虫克星、虫敌等驱虫药拌料饲喂,也可以使用伊维菌素等肌内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项同蛔虫病。
4肺线虫病
猪肺线虫病主要见于散养猪和购买仔猪育肥的短期育肥专业户猪群。散养的体重20~40kg仔猪吞食含有侵袭性幼虫的蚯蚓软皮而发生。该病散发,相互感染慢,发病率低,部分猪随年龄增长抵抗力增强而自愈。该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于每年惊蛰至立冬发生,以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多见。
临床上以持续低热、咳嗽、打喷嚏为主要症状,发病猪食欲正常,但增重缓慢;部分病猪体重下降,呈进行性消瘦。咳嗽主要发生在早晨、晚上、运动以后以及大风或暴雨等气温突然降低天气,每次4~6声。有时可见随喷嚏自鼻腔而出的线虫。临床诊断可用浮集法确诊:取病猪粪便少许,放置于饱和的硫酸镁(或次亚硫酸钠)溶液,或者饱和食盐水(50%)和甘油(50%)混合液中,当发现线虫时即可确诊。
剖检时检查支气管末段,虫体多时可在局部形成肺表面气肿,剥开气肿处可见棉絮团状虫体;有时虫体移动造成支气管破裂,呈现支气管肺炎病变或结缔组织增生。当出现结缔组织增生时,解剖可见软白的微结节。
治疗可选用的方法:阿维菌素,0.01mL/kg,皮下注射,间隔7天用药1次,连续3次;左旋咪唑,4~6mg/kg,一次肌内注射;氰乙酰肼,15mg/kg,皮下或肌内注射,1次/天,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