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气肿疽的发病机理和流行病学调查

2015-10-21 17:48张师杨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月间病牛犊牛

张师杨

1发病机理

气肿疽梭菌是严格的厌氧性细菌,有创伤感染时,细菌必须在组织深部且在缺氧的条件下才能繁殖。有饲料和饮水经口感染时,细菌是从消化道黏膜的破损处侵入,随着血液或淋巴液进入肌肉,因而在有丰富肝糖的肌肉中大量繁殖,其结果是使受害的肌肉组织形成急性坏疽性肌炎。用强毒菌液给黄牛连续皮下注射3次,每隔3天1次,剂量各为2mL、5mL、10mL,都不发病。第四次改为肌肉注射,剂量为3mL,注射后随即发病于第三天死亡。由此可见,该病菌适宜于在肌肉组织内生长。

用芽孢悬液或菌液静脉注射于实验动物时,因血液中的氧化还原电势较高,不利于细菌的发育,因此多半不能引起发病。但动物体任何部分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受到损伤时,细菌就在该处生长繁殖,发生局部的病变和该病特有的症状。

当气肿疽梭菌在动物机体组织内发育时,除产生毒素外,还产生攻击素和化学酶。由于这些物质的作用,受侵袭的局部发生高度的充血、出血和浆液的渗出,可能由于溶血毒素的作用,渗出物被染成红色。尤其是当被侵袭的部位的皮下结缔组织和肌膜因受气肿疽梭菌化学酶的作用时,透明物质被分解和细胞发生崩溃,以及组织的渗透性增加,致使渗出物大为增多,在肌膜间隙和皮下组织形成高度水肿。同时由于肌肉纤维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氢,形成气肿疽特有的坏疽性的气性炎性变化。在发病的后期,由于蛋白质和红细胞被分解,形成硫化氢和含铁血黄素等,使患部肌肉呈污黑色,且有臭气。

当患畜出现症状时,血液中很难找到细菌,仅在病情严重,出现呼吸困难,血液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时,细菌才能在血液中发育繁殖,随血液分布到全身而成为败血症,导致患畜迅速死亡。动物死亡后,细菌还能借着尸体的温度进行繁殖,分解实质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而产生气体,肝脏因含有肝糖较多,所以产气膨胀也较为明显。

2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我国的黄牛对气肿疽有相当高的感受性,水牛、绵羊和山羊仅有个别病例的报告而未见有疫情流行。耗牛的气肿疽曾在个别地区流行。骆驼、鹿和猪虽有感染的可能性,但尚无病例报告,马、驴、犬和猫都不感染。人对气肿疽梭菌的抵抗力很强,不能感染。

传染来源和感染途径:该病是一种不直接传播的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来源是污染了该病原菌芽孢的水和泥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屠宰病牛和病牛尸体处理不当,可以造成病原菌散播。家畜经口或经创伤感染该病。

影响该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主要的有如下几点:①品种,我国的役用黄牛较多发生,蒙古牛也常发生。耗牛和奶牛仅有少数病例的报告,水牛的感受性较小。②年龄和性别,该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小黄牛,尤其是在新疫区往往见到犊牛先发病,然后波及成年牛;在旧疫区由于成年牛经过人工免疫已具有相当的抗病里,亦以犊牛发生较多。据某地对病牛年龄的调查:1.5~3个月龄的占35.13%,4~6月龄的占13.51%,1~2岁的占24.32%,3~4岁的占18.91%,5~7岁以上的占8.13%。未经预防注射的老牛也有得病的。某些牧区的犊牛感受性也很高,尤其1岁以内的犊牛较多发生,占病牛数的87.5%。在性别上,无论公牛或母牛均可感染。③地理环境,该病的流行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是沿着交通路线和河流方向面传播,其次是從山区到平地。④气候和季节,该病在疫区全年都可发生,但在天气温暖而多雨的季节发生较多,而在严寒的冬季,因牛只活动范围较小,所以很少发生。由于气候的不同,虽在同一季节,该病流行的早晚也有差别,南方气温转暖较早,常于2~3月份开始发现,4~7月间较为严重。北方寒冷地区冰冻融化较晚,常于4~5月间开始流行,6~7月间达到高峰,10月以后和翌年2月份前,则很少流行,仅有零星散发的病例。夏季多雨,河沟水涨,有助于病原散布,而造成该病的流行,但也有因夏季干旱和酷热,耕牛抵抗力降低而导致发病和流行的。在自然条件下,该病流行的规律一般是先有1~2头犊牛发生,1~2星期后开始蔓延。成年牛也有发生,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则在2~3个月之后可形成大流行,经过4~5个月之后疫情下降,逐渐平息。⑤传播媒介,该病的病原菌除借被污染的水源和泥土而散播之外,有时也可以由于食品卫生检验工作的疏忽,出售病牛的皮革、骨骼或其他带菌的畜产品而造成该病传播的机会。至于昆虫类,如牛虻等也有带菌而成为该病传播媒介的可能。

猜你喜欢
月间病牛犊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小型牛场在犊牛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晚秋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论牛结核病的症状表现与治疗措施
论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肉牛犊牛脱水症咋防治
诺基亚在美国发售 Nokia 6、Nokia 5 和Nokia 3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外国学生是如何度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