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杰
摘 要: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城市的管理者必须从做好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文化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城市形象;竞争力;对策
1 城市形象塑造的内涵和特点
城市形象是一种文化感知,是公众对城市的整体印象,是城市文化在景观上的反映。其内容包括城市布局规划的形式,城市公众的风俗习惯、精神面貌、言谈举止、做事风格等。
城市形象具有以下特点:(1)历史性。城市是历史的产物,越是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它的形象就越有特色。(2)地域性。城市处于特定的地域因此其形象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3)多元性。城市是人流与物流的集散中心,它具有开放性反映在城市形象中具有多元性的特点。(4)系统性。大到城市的总体布局、标志性建筑物,小到城市的公交站台、垃圾筒等小品建筑这些构成城市的整体形象。
2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2.1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最亮的名片
良好的城市形象越来越成为城市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它是城市最亮的名片,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风貌,凸显了一个城市的价值底蕴,凝结的是一种无形的竞争力。
2.2城市形象是全体市民骄傲的本钱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市民而言,城市就是他们的家园。良好的城市形象会让全体市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这种归属感与自豪感又会激起每一个市民的使命感,使大家自觉维护城市形象,自觉为城市的进步而努力。
2.3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点
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在无形之中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向城市聚集,推动城市加快发展。
3 当前城市形象塑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城市特色不够明显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曾说过,中国是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基本上走过一个城市,其他城市就不必再看了。确实,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抄袭阶段。从总体布局和规划来看,中国很多城市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城市缺乏标志性的精品建筑,城市的建筑、街道、景观、色彩、符号等缺乏特色。
3.2城市容貌有待改善
城市容貌包括建筑景观、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广告标志、公共场所等方面。当前部分城市的容貌主要存在环境卫生不够整洁、绿化美化不够、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建筑景观缺少美感、主要街道乱停乱摆现象突出、广告标志不够系统规范等问题。
3.3城市管理有待加强
城市管理塑造的是城市的软环境,这个软环境主要是通过政府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行政效能加以体现。这些年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在服务态度、工作作风上得到了很大改善,工作效率也显著提升,但是与中央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尚存一定差距,与老百姓的要求尚存一定差距,需要城市管理者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完善自身管理。
3.4市民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的不断增加以及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市民文明礼貌素质以及文化素质急需提高的问题,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其危害就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除此之外,市民在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等方面也需要加强。
3.5城市文化底蕴缺失
中国的城市,大至北京首都,小至村镇,都曾经承载着中国的厚重文化。但是在近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急功近利的商业化开发、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使城市的文化遗产遭到大量破坏,城市的文化气息越来越缺失,城市人的心靈越来越单薄。
4塑造城市形象的对策
4.1做好城市规划,让城市的未来更美丽
城市形象的塑造绝不是简单的拆掉旧有建筑建立高楼,也不是简单的设计城市的标志口号,更不是盲目圈地占地扩大城市规模,而是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城市的定位、发展、功能、审美、地域、文化、历史等方面全盘考虑,搞好城市规划,让整个城市实现历史与现代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功能与审美相结合,做到特色鲜明,避免“千城一面”。
4.2加强政府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形象
政府是一个城市重要的行为主体,政府形象是政府的行为(包括行为方式)等在公众心目中所形成的综合印象和评价,特别是政府的政务行为,是城市行为形象塑造的关键因素。政府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软环境,是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环节。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应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入手,培养政府工作人员良好的行为方式,同时要在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方面着力推进,从根本上消除徇私枉法等腐败行为,增强政府公信力,为社会树立良好的公共主体形象。
4.3搞好城市建设,让城市的建筑更美丽
建筑是城市凝固的音乐,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富有特色的建筑往往是城市独特的风景,尤其是标志性建筑,甚至可以成为城市形象的符号,比如号称“名片杀手”的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的靓丽景观,更是悉尼城市的形象代表,是悉尼城市的招牌广告。这些年中国的城市建设可谓是日新月异,很多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畅、高楼拔地而起、公共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但城市的建筑缺乏经典之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城市建设,尤其要在特色上做文章,让城市的建筑成为城市美丽的风景。
4.4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城市知名度
塑造城市形象要通过媒体对城市进行宣传,展现运城城市新面貌,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扩大运城的知名度。另外,挖掘民俗风情,加大民间艺术培养,特色饮食文化,提升运城城市的知名度,如绒绣、根雕、桃木饰品、文房四宝等民间工艺品。同时要继续传承关公文化、万荣笑话等特色产业,尤其是应该加大力度宣扬关公文化,使这种文化产业成为运城市的一种光环。
4.5提升市民素质,让城市的市民更美丽
市民既是创造城市文化的主体,也是城市文化的享受者,同时市民又是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主体,是城市形象的历史和现实的展示者。市民的素质、精神面貌和待人接物的方式等,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文化形象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一个城市的整体人口素质、文化修养、文明程度反应出来。要大力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尤其要培养市民的道德自律意识、文明意识、法律意识、维护城市形象意识,以他们高素质的言行,塑造高水平的城市文化形象。
4.6发展城市文化,让城市的灵魂更美丽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发展城市文化,一要全力保护好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产,因为历史文化遗产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文化的积淀,是城市精神之根。当全世界都趋向于“千城一面”的时候,惟有文化遗存的保护能给一个城市以特色和个性。二要结合城市的历史和地域文化创造丰富的文化产品,为市民提供更多本土的倍感亲切的精神食量。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四是要提炼和培育城市精神,引领市民的精神和思想。
5 结束语
城市形象塑造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形态的形象塑造,还包括无形的精神形态的形象塑造,既需要全体市民的素质提升和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的率先垂范、职能更新和正确引导。一个城市的良好文化形象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吸引力和推动力,以更大优势吸引生产要素的聚集,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