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臣 杨涛
摘 要:《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吸收了学界疑难字考释的成果,编纂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其中仍有大量疑难字亟待考释。本文对其中收录的五个疑难俗字进行考辨,希望考释结果能对《汉语大字典》的修订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疑难字 ;考释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5)04-0064-03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在修訂过程中采纳吸收了当代学者疑难俗字考释的相关研究成果,但其中仍然有大量疑难俗字需要整理和考释,本文利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及辞书学知识,依据汉字形体演变规律和书写习惯,结合文献用字,采取“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方法,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收录的五个疑难俗字进行考辨。
一、
chá《改并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鉴》音察。
细言。《改并四声篇海·口部》引《龙龛手鉴》:“,细言。”(《大字典》741A)
按:《篇海》卷二《口部》引《龙龛》:“,音察,细言。又音祭也。”[1]600检《龙龛》无此字,《新修玉篇》卷五《口部》引《川篇》:“,音切,细言。又音祭。”[2]48《新修玉篇》所引盖是。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以为此字当是“”的俗字,所言是也。[3]321《玉篇·口部》:“,千结切,小语。又子细切。”[4]27音义正合。然“”字居《玉篇》末,《说文》《名义》亦无此字,可疑。《广韵》入声《屑韵》切小韵千结切:“,小语。”[5]399同小韵末又有:“詧,《说文》曰:言微亲詧也。又音察。”[5]399《说文》字居于小韵末尾,这就有问题了。“”当是“詧”字之变。故宫本《裴韵》入声《屑韵》切小韵:“,小语,亦詧。”[6]612同书入声《黠韵》小韵初八切:“詧,言微也。又音切也。”[6]611“言微”和“小语”义同;“又音切也”即屑韵切小韵字,切小韵别无字头作“詧”者。又《集韵》入声《屑韵》切小韵:“、詧、,正言也。或省,亦作。”[7]700“”即“詧”字。此“”“詧”为一字之明证。“”为“詧”之变,“”从祭声,故俗又读祭。《集韵》去声《祭韵》“子例切”即记录了这个读音。《集韵》之前的韵书无此读音,可能是浅人望形生音。
《说文·言部》:“詧,言微亲察也。从言,祭省声。”《段注》:“铉‘祭作‘察,误。楚八切。”[8]92韵书又以“詧”、“察”通用。《广韵》入声《黠韵》小韵初八切:“察,监察也,谛也,知也,至也,审也。案:‘《说文》云:察,覆也;詧,言後(即‘后的繁体)(微)亲詧也。今通用。亦姓,出何氏《姓苑》。;詧,上同。”[5]397故宫本《王韵》、蒋斧本《唐韵》同韵也沟通了两字关系。《名义·言部》:“詧,楚黠反,察也,明也,知也,著也。”[9]81同书《宀部》:“察,楚黠反,审也,谛也,当也,明也,著也,至也,清也,知也。”[9]104可以看出两字在多个义项上是相互通用的。较之《广韵》,《集韵》则把两字处理为异字关系。《集韵》入声《黠韵》察小韵:“察,初戛切,《说文》:覆也。徐铉曰:祭祀必质明明察也。故从祭;詧,《说文》:言微亲詧也。”[7]696察、詧具从祭声,同时,祭又表意。这两个字的区别在于意符不同,可能是为一个词造的不同的字。
二、
tè《广韵》他德切,入德透。
①〔〕1.快。《广韵·德韵》:“,,快也。”2.动心。《字汇·心部》:“,,动心。”
②心里畏惧。《集韵·德韵》:“,心惧。”
③得。《字汇·心部》:“,得也。”(《大字典》2478B)
按:泽存堂本《广韵》:“,,快也。”[10]531此《大字典》第一义项所本。周祖谟《广韵校本》校注云:“注:日本宋本作‘也。案:五代刻本韵书注云:‘惊。亦作。《集韵》亦云:‘,心惧。是宋本‘,~也当作‘惊也。张本作‘,快也,非。”[10]574五代本《切韵》(P2014):“,惊,亦作。”[6]772“”字异体五代本韵书模糊不清,周氏录作“”,恐有未当。又检《广韵》诸宋本,钜宋本、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宋本、古逸丛书所依据的南宋宁宗期杭州重刊本俱作“,也。”《龙龛·心部》:“,他得反,也。”[11]63训释与上述诸本《广韵》同,《集韵》入声《德韵》:“,心惧。”[7]762《说文·心部》:“惧,恐也。”[12]218“心惧”与“惊”、“”意思是相同的。四部丛刊影宋巾箱本《广韵》作:“,,快也。”丛书集成影覆元泰定本作:“,快也。”释义都有问题。余迺永校注疑“快”当是“怯”字之误,其校勘记云:“‘快也疑当作‘怯也,《玉篇》字训‘心惧,其怯字云:‘惧也,畏也。”[13]469余说当是。《大字典》又引《字汇》训“得”、训“动心”,《详校篇海·心部》:“,剔德切,音忒,得也、快也,又,动心也。”[14]233《字汇》训释盖本于《详校篇海》。《详校篇海》源于《篇海》,《篇海》卷十《心部》引《馀文》:“,音忒,,得也。”[1]730《新修玉篇》引《馀文》作:“,他得切,也。”[2]76则邢准所引《馀文》与宋本《广韵》同,《篇海》以为“”不词,故改训为“,,得也。”。综上,“”字本来只有惊恐一义,其表现形式为“心惧”或“也”,或以“也”不词,遂改为“,得也”,《篇海》是也。又或于“”下增加注解,故又成“,怯也”。“怯”字又或误为“快”,于是“”又有快义,巾箱本、覆元泰定本《广韵》是也。《详校篇海》又训“动心”,不知所本。“动心”之训晚出,疑亦“快也”转训(杨师宝忠谓“”训得,“得”乃“”字形误)。
三、
wèn《字汇补》音问。语之微损。《字汇补·臼部》:“,语之微损也。”(《大字典》3247A)
按:成化本《篇海》卷十三《学部》引《龙龛》:“,音舋,又亡运切,语之微损也。”[1]803此盖《字汇补》所本。正德本《篇海》卷十三《学部》引《余文》:“,音璺,又亡运切,器裂微损也。”与成化本引书、读音、释义均有不同。《集韵》去声《稕韵》釁小韵许慎切:“,器裂。”[7]543又去声《问韵》问小韵文运切:“,器裂。”[7]544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依《集韵》、正德本《四声篇海》,以为此字是“”的讹俗字,所言是也。《篇海》和《新修玉篇》同源,《新修玉篇》卷三十龙龛馀部·学部引《川篇》:“,音舋,又亡运切,器之损也。”[2]241《新修玉篇》所引盖是,成化本、正德本《四声篇海》在引文过程中都出现了问题,其字本作,《四声篇海》字形又讹作。又字《集韵》以前字书未见收录,以义考之,其字又当为“璺”之易旁字,《方言》卷六:“器破而未离谓之璺。”缶、玉义近,、璺义同,“”当是“璺”的换旁俗字。
或谓“璺”为“釁”之俗,钱绎《方言笺疏》“器破而未离谓之璺”注云:“《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厥阴斫至为风府,为璺启。王冰注云:璺,微裂也。启,开坼也。今人犹名器微裂为璺,是古之遗语也。‘璺即‘釁之异文,亦作‘舋。”[15]623《周礼·春官·宗伯下》:“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郑玄注:“兆者,灼龟发于火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瓦原之舋鏬。”《释文》:“亹,许鄞反,沈依聂氏音问,云:依字作‘璺,璺,玉之圻也。龟兆文似之。”孙诒让《正义》:“丁晏云:‘舋、‘璺皆《说文》所无,依字当作‘釁,《方言》:秦晋器破而未离谓之璺。《广雅》:罅、璺,裂也。《文选·东京赋》薛综注:舋,隙也。古‘釁字,亦书作‘舋。案:丁说是也,‘舋即‘釁之变体,‘璺则后起之字,非古所有,故马注直为‘釁字。《汉书·高帝纪》应劭注云:杀牲以血涂鼓釁呼为釁,‘釁呼即‘舋罅,亦即占人注之坼也。此注作‘舋,于义可通,沈重依聂音改为‘璺,非也。”[16]524
四、隙
xì《广韵》绮戟切,入陌溪。铎部。
①墙壁裂缝。也泛指孔穴、空隙。《说文·部》:“隙,壁际孔也。”……
⑨怨恨。《正字通·阜部》:“隙,怨也,嫌恨也。《樊哙传》:‘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窗。《篇海类编·地理类·阜部》:“隙,牕也。”(《大字典》4466A)
按:《篇海类编·阜部》:“隙,岂逆切,音乞。牕也,裂也,孔也。即,误。”[17]618此《大字典》所本。《篇海类编》源于《篇海》,《篇海》卷八《阜部》十画引《龙龛》:“、隙,二岂逆切,窓也,裂也,孔也。”[1]706《新修玉篇·阜部》同笔画引《龙龛》“窓”作“”。[2]187又,《篇海》同部十一画引《龙龛》:“隟,岂逆切,怨也,裂也。”[1]706《新修玉篇》同笔画引《龙龛》“怨”作“”。[2]187《龙龛·阜部》:“、隙、隟,三俗,,正,岂逆又(反),也,裂也,孔也。”[11]298“”、“窓”并“窗”字,《集韵》平声《江韵》:“囱、窗、,《说文》:在墙曰牗,在屋曰囱。俗作窓,非是。”[7]23“”即“冤”字,《龍龛·宀部》:“、寃,于袁反,屈也,枉也,苦也,又县名。”[7]155“隙”由缝隙引申有怨恨义,《原本玉篇残卷·阜部》:“隟(隙),《史记》:乐毅与燕王有隙。野王案:隙犹间也,间也,隙所以为有怨憾也。”[18]554《龙龛》“隙”训,“”是“怨”的声近讹误字,朝鲜本《龙龛》正训作怨。《新修玉篇》训,“”又是“”形近讹误字,《篇海》又用了“”之异体“窓”。于是,“隙”便有了“窗也”义。
五、鼁
qù《广韵》丘倨切,去御溪。鱼部。
〔鼁〕蟾蜍。《尔雅·释鱼》:“鼁,蟾诸。”郭璞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蚥。”《广韵·御韵》:“鼁,鼁。”徐珂《清稗类钞·动物类》:“蟾蜍为蛙之大者,《尔雅》谓鼁。”按:沈兼士《广韵声系》谓:“鼁,盖即《说文》鼀之误,后遂据去声,别作音切。”(《大字典》4769A)
按:《说文》《名义》《玉篇》无鼁字,《说文·黾部》:“鼀,圥鼀,詹诸也。其鸣詹诸,其皮鼀鼀,其行圥圥。从黾、从圥,圥亦声。,鼀或从酋。”[19]285依《说文》“鼀”、“”一字,与“鼁”字不同。广益本《玉篇·黾部》:“,七由切又七狄切,鼀,蟾蠩,似蝦蟇也。”[4]120字正作“鼀”,依《玉篇》“鼁”、“鼀”似为一字。王引之依据《尔雅》《篇海》所引《玉篇》等材料,从语音学的角度论证《说文》原文当作“鼀,去鼀,詹诸也。其鸣詹诸,其皮鼀鼁,其行去去。从黾、圥声。,鼀或从酋。”《经义述闻》卷二八“鼁,蟾诸”条:“引之谨案:郭曰:似蝦蟇,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蚥。《释文》:鼁,起据反。(《广韵》同,唐石经亦作鼁)正与去同音。《本草》曰:蝦蟇,一名,一名去甫。或谓之去甫,或谓之,或谓之去,语之分合也。《玉篇》字注曰:鼀,蟾蠩,似蝦蟇也。(今本鼁误作鼀。案:《说文》鼀或从酋作,是鼀、同字,不得以鼀并称。当依《广韵》字注作鼁。)金韩孝彦《四声篇海》载《玉篇》注作去,《集韵》:鼁,口举切,《尔雅》鼁,蟾诸,一曰去父,或作。盖去与鼁、古今字耳。古者庶物之名,多取双声叠韵。去、,叠韵字也。去字古音在鱼部,字古音在幽部。(《释文》音秋)古鱼、幽二部之声,相为出入。故去叠韵,犹国名之渠搜、地名之姑莸、人名之州吁、玉名之琈、草名之扶留、兽名之犰狳也。再以转语求之,去鼓声相近,故去转为鼓造。《淮南·说林篇》:鼓造辟兵。《文子·上德篇》鼓造作蟾蜍,是也。去、屈声之转,故去又转为屈造。《夏小正》传曰:蜮也者,屈造之属也。是也。去,鱼、幽二部之叠韵也,其鱼部自为叠韵,则曰去甫,幽部自为叠韵,则曰鼀。《说文》字注曰:鼀,詹诸以脰鸣者。与去声亦相转也。鼀、同字,故去亦作去鼀。《说文》鼀字注用《尔雅》之文曰:去鼀,詹诸也。又释之曰:其鸣詹诸,其皮鼀鼀,其行去去。去与诸为韵,鼀与诸、去为合韵,则其字之作去甚明。去去之言祛祛也,《庄子·应帝王篇》:泰氏其卧徐徐。崔譔本作祛祛。司马彪注曰:徐徐,安隐貌。则祛祛亦安舒貌矣。蟾诸之行,徐徐然不迫,故谓之去去。高注《淮南子·原道篇》曰:蟾诸,跳行舒迟。是也。今本《说文》去鼀讹为圥鼀,(去、圥形相似,又因注内从黾声而讹)既与《尔雅》乖违,其行去去讹为其行圥圥,则不得与其鸣詹诸为韵,而古义亦亡矣。(《集韵》引《说文》已讹作圥)且《说文》鼀字从黾、圥声,而今本改为从黾、从圥,圥亦声,以牵合于其行圥圥之讹字。不知其皮鼀鼀,自以皮言;其行去去,自以行言。今去讹为圥,而谓其皮鼀鼀之鼀从其行圥圥之圥为义,其淆乱不已甚乎。学者当据《尔雅》之鼁以正《说文》圥字之讹。乃戴氏《毛郑诗考正》反据今本《说文》之圥,改《尔雅》之鼁为鼀,又碍于《说文》之鼀、同字,而于鼀字造为力竹切之音(字书、韵书鼀字皆无此音),以强异于,而《尔雅》《说文》皆纷乱不可读矣。”[20]252王氏所言极是,《名义·黾部》:“,且由反,似[蛤]蟇,居陆[地]也。鼀,同上。”[9]260此外别无鼁字。《名义》保留了顾氏《玉篇》的原貌,可知顾氏所见《说文》也无鼁字,且鼀、固本一字。《篇海》卷七《黾部》引《玉篇》:“,七由切,又七狄切,去,蟾蠩,似蝦蟇也。”[1]681又检与之同源的《新修玉篇》,其书《黾部》引《玉篇》:“,七由、七宿二切,去,蟾蠩,似蝦蟇也。”[2]210两书所引《玉篇》俱作“去”,与广益本《玉篇》迥异,可见两书所见《玉篇》本如此作。今得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宋刊本《玉篇》(残卷),其书《黾部》:“,七由切,又七狄切,去,蟾蠩,似蝦蟇也。”正与《新修玉篇》《篇海》同。可知“鼁”本如作“去”,因受“”字类化加黾旁。“鼁”与“”字异体“鼀”形体相近,今本《玉篇》是以讹混。
[参 考 文 献]
[1] 韩道昭.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简称《篇海》)[M]//四库存目丛书编委会.四库存目丛书:第18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2] 邢准.新修絫音引证群籍玉篇(简称《新修玉篇》)[M]//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22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
[3] 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 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简称《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 陈彭年.钜宋广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 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 丁度.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8]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9] 釋空海.篆隶万象名义(简称《名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0] 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1] 释行均.龙龛手镜(简称《龙龛》)[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 许慎.说文解字(简称《说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3] 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14] 李登.详校篇海[M]//四库存目丛书编委会.四库存目丛书:第23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15] 钱绎.方言笺疏[M]//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9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
[16] 孙诒让.周礼正义[M]//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
[17] 旧题明·宋濂.篇海类编[M]//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22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
[18] 顾野王.玉篇(残卷)[M]//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22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
[19]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0] 王引之.经义述闻[M]//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7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
【责任编辑 卢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