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探讨

2015-10-21 17:19布达拉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6期
关键词:基础工程技术探讨建筑工程

布达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必须不断的改革和深化。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是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監督效率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组织协调发展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建筑工程 基础工程 技术探讨

地基总体可以分为两种: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天然地基指的是天然土层不需要人工修筑或加固而可以直接可以放置基础的地基,人工地基指得是天然地基土质松软或者存在不良地质问题,需要人工对地基土质进行处理或修复后才能放置基坑的地基。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一、各个地区土层的差异导致天然地基的基础的计算方法和结构形式也千差万别。根据地基埋置的深浅可以分为:深基础,浅基础。深基础是指基础埋置深且下部为坚实的岩石或土层的基础。浅基础是指基础埋置的深度小于基础的最小宽度或者小于5米的基础。以下主要是探讨工程浅基础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和工艺。

一.基础工程质量通病

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是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1.1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1.1.1基础轴线位移原因

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端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1.2控制措施

(1)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标志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推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标志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标志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标志板也可以在槽开挖后钉设,从而便于机械开挖基槽。

(2)横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方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入与地面一样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线,中心桩中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候应该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横墙基础拉中线时,要复核相邻轴线距离,验证中心桩是否有位移。

(3)为防止砌筑基础大放脚收分不均匀而造成轴线位移,应该在基础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砌筑基础直墙部分。按施工流水分段砌筑的基础,应在分段处设置标志板。

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地基基础进行勘察。地基勘察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为依据。

1)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结合房屋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的荷载力,从而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许变形范围。

2)通过勘察,查明地质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作出分析评价,以便初步判断不良地质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为提出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

3)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布置,一方面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将勘探点设置在4个以上,而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必须有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

4)从基础的地面算起,详细勘察勘探的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地基的底面宽度大于5 m ,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保证勘探孔的深度达到抗拔承载力的评价需求。

5)取样和测试时,根据地层的结构和地基土的均匀性质,确定勘探点的数量,当地质性质不均匀的时候,可以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

2.2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

2.2.1强夯法

在采用强夯法时,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在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试夯,确定夯点布置图,并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在进行强夯前,事先要用推土机预压2遍,才能保证场地平整,再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夯点布置测量放线控制确定点。如果遇到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则使用降低地下水水位的策略。或在表面铺设0.5 ~ 2.0m厚的砂石垫层或中粗砂,从而有效防止施工设备以及基础下陷和减小夯实带来的超孔隙水压力。

三.刚性基础常见施工技术

刚性基础所用材料具有高抗压强度特性,例如:混凝土、石、砖等材料,虽然此类材料抗压强度高,但是抗剪和抗拉强度不高,此类材料适用于只受压、不受拉的建筑基础基地,考虑到压力的作用,基底要宽于基顶柱,由于不同材料的受力不同,所以不同材料的基础受力传递的角度也不同,刚性角即为刚性基础压力分布角,在设计时,为在节约地基材料的同时确保基础底面只受压不受力,基础材料和基础放大脚要保持一致。刚性基础指的是受刚性角度限制的基础,在构造上为保障刚性角的要求可以通过控制刚性基础的高宽实现。

3.1砖基础

砖基础由于其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和施工简单的特点,在我国非潮湿地区应用十分广泛。

3.1.1砖基础施工要点

(1)一般砖基础上部为基础墙,下部分为大放脚,大放脚分为问隔式和等高式。砌法如下:

(2)砖基础放大脚采用的是皮丁砖与皮顺砖相间错开灰缝厚度为一个砖(60mm)距离,砖基础转角处按照空隙加配半砖或1/4砖。

(3)砖基础的竖向与横向灰缝厚度要保持在1/6砖体距离,且横向的灰缝砂浆饱满度要高于80%。

(4)当砖基础出现底面标高不同时,应从高处向地处搭彻,常规条件下,搭彻的长度要大于砖基础放大脚的高度。

(5)砖基础的交车处与转角处的砌筑时间应保持同步,当不能同步时,要确保留置斜槎

(6)在配置基础墙防潮层的砂浆时,当施工无特殊要求,水泥砂浆的比例要控制在1:2。

3.2毛石基础

由未风化且高强度毛石砌筑而成的毛石基础不仅抗冻、耐水而且经济实惠。毛石基础作为砖基础的低层和补充,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毛石基础比其他基础的尺寸要大,通常情况毛石基础的台阶高度和宽度要大于400mm。

3.2.1毛石基础施工要点:

(1)在砌筑毛石基础时要采用饱满的砂浆,砂浆饱和度不能小于80%,进行砌筑时,宜采用铺浆法。

(2)毛石基础在砌筑时,第一块皮石块的小面向上且要座浆,且要选用大的平毛石砌筑交界处、转角处。

结语:

施工技术的措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成本。在实际施工中应该结合工程的气候条件、工程结构状况、工期紧迫程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对策,才能有效地应对施工问题,保证工程的进度及工程质量。如果不提前做好应急对策,以及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流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周建国主编,建筑施工组织.,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0).12-15

[2]崔浩,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配筋砌体建筑设计施工综合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 2008,(6).21-24

[3]南振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配筋砌体的施工[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6).19-21

猜你喜欢
基础工程技术探讨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山区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改扩建为一级高速公路桥梁加固利用的技术探讨
电力工程数字化变电站实用技术探讨
浅谈水电站厂房施工技术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变电站基础工程冬季施工经济技术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