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强
【摘要】论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概述进行了说明,然后对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详细探讨了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
【关键词】地籍测量,现代测绘,精度控制
一、前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城市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对城镇地籍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概述
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流程为: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人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市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三、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
现代地籍测绘对于精度的要求比较高,其具体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主要有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和地籍碎部测量的精度要求。
1、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一般的测量过程都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分级控制原则: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地籍测量也包含在其中。地籍测量的测量方法有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①基本控制测量:基本控制测量分为4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每一个等级都对应着相应的三角网、导向网、测边网和GPS网,这些网线的对应布置是对不同等级要求下的不同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的工作是建立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的,一般分为一级、二级2个等级。地籍控制测量也需要布置符合等级要求的各自网线,达到规定测量的目的,为测量工作做好准备。②地籍平面控制测量:这种测量的坐标系应该要符合国家的统一标准,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必须要注意,当该地区的平面测量坐标系的安排条件不符合国家要求时,可以采用地方统一坐标系。GPS网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布设方案,这种网线对精度指标的要求很高,因为精度指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测量数据的误差和结果的可靠性。
2、地籍碎部测量的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地区范围、物体的坐标位置、地类要素种类的收集。这些工作实际上是为了测绘地籍测绘区域的界限、房屋及其它建筑物的位置、主要交通路线、主要的水工设施。测绘界限时,应该利用某些特定的坐标系把测绘的数据结果表现在该坐标系内。界限的确定有一定精度要求,具体的精度要求是根据该界限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的,我国的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差距很大,对界限精度的确定当然要求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精度分为不同的等级。
四、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1、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2、GPS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能在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RTK技术卡要有两种方式:
(1)、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
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着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其存在的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2)、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这种模式将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高分辨率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監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五、结束语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只要严格切实的执行,认真地对待每个环节,并积极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能够促进精度分析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宋传亮.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覃其进.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广西地质,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