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灾中人员由于恐慌、随众,不会利用建筑消防设施辅助疏散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此类问题具有普遍性,研究如何建筑消防设施引导人员具有实践意义。分析火灾中人员的心理、行为及建筑消防设施对于人员疏散逃生的作用,探讨火灾中人员疏散问题,为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火灾;消防设施;疏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文化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火灾形势日趋严峻,不时出现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2012年6月30 日15时41分,天津市蓟县城关镇文安街中昌北路莱德商厦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过火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析原因,除建筑内部消防安全设施缺陷的因素外,火灾中人们惊慌、随众,不会利用建筑消防设施引导疏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火灾中人的心理和行为
火灾发生,身处火场的人首先要觉察到现场的异常情况,包括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方面感觉到的异常,然后对火灾进行确认,进行逃生。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产生以下几种心理和行为。
(一)不确定、侥幸心理——不为所动的行为
由于人们的侥幸心理或对安全环境的过分信任,火场中人,或者虽然发现火灾,但却认为火灾不会蔓延扩大、并自信自己能够顺利逃生,他们往往继续自己在火灾前的行为。尤其一些营业性场所的管理人员,火灾时要求工作人员在安全出口处看守,确认顾客付款才放行,错过了疏散逃生的黄金时间。
(二)习惯心理——原路脱险的行为
火灾时,人们往往习惯于向经常使用的出口或楼梯间奔去,希望从那里逃生,而很少想到寻求其他的疏散通道逃生。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
(三)恐慌心理——自高向下、冒险跳楼的行为
发生火灾时,火焰和烟气较大,熊熊烈火和浓烟的场面使人产生恐怖感,人们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生命被威胁的极大惊慌中,使人本能地想到从火中迅速逃离。因而有可能产生失去理智和超越人身行为能力的反应。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
(四)趋光心理——向光疏散的行为
人有向光的习性,在失火停电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本能地向有光的地方逃生。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
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它能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乱撞而更易逃生。而这时的火场中,90% 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五)从众心理——盲目追随的行为
火灾中,人们往往不加思考,盲目地模仿他人。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其后。
二、可辅助人员疏散的消防设施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火灾发生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迅速探测火灾并发出声响警报,或者通过火灾应急广播告知身处建筑的人员火灾信息,并引导人员有序疏散。
(二)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火灾发生时,由于烟的遮光性,加上为防止触电和通过电气设备、线路扩大火势,需要在火灾时及时切断起火部位及其所在防火分区的非消防电源,灯光熄灭光线不足甚至一片漆黑,人们在惊慌之中势必混乱,发生拥挤、碰撞、摔倒等易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能够为被困人员提供必要的照明,指明疏散路线,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三)自动灭火系统
火灾发生时,自动灭火设施自动开启灭火,防止火势蔓延,为被困人员提供疏散有利时机和必要的保护。
(四)防排烟设施
为了及时排除有害烟气,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有利于消防扑救而在建筑中合理设置防排烟设施。防排烟的方式主要有防烟方式和排烟方式。防烟方式有非燃化防烟、密闭防烟.阻碍防烟和机械防烟四种方式。排烟方式分为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一般来说,在人员疏散时可辅助疏散的防排烟设施主要是机械防烟、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设施。
三、利用建筑消防设施引导人员疏散
(一)消防设施对疏散逃生的作用
消防设施在火场人员疏散逃生时主要起到报警、引导、灭火、防护等作用。有的消防设施能起到一种作用,有的消防设施能起到两种及以上作用。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要起到灭火的作用,但由于其能灭火并驱散烟气,也能起到防护的作用。
(二)利用消防设施引导人员疏散
在火灾中应用消防设施引导人员疏散应注意以下几点:及时提供正确的火灾信息,提醒人员迅速疏散;保障火场照明,并提供正确的疏散路线指示;设置完好有效的灭火设施,防止火灾蔓延扩大,为疏散逃生提供必要的保护。
1. 通过火灾应急广播引导人员疏散
很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都设有火灾应急广播,尤其是设置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建筑。火灾发生,建筑管理人员或火场灭火指挥员要立即派人进入消防控制室,首先接通着火层、着火层上一层和着火层下一层的火灾应急广播。另外,为了避免人员恐慌造成的整栋建筑内人员同时疏散,相互拥挤,还应在对着火层、着火层上一层和着火层下一层进行广播后,接通其他楼层。通过火灾应急广播建筑内人员通报火灾信息,引导人员有序疏散。
2. 利用防排烟设施保障疏散通道的相对安全
火灾发生时,人员的疏散路线是:房间 - 水平疏散走道 -前室 - 楼梯间。人员进入疏散楼梯间应是到达相对安全的区域。
3.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火災发生时,非消防电源被切断,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被点亮,被困人员可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指引的疏散路线撤离到安全出口,逃离火灾现场。
四、工作启示
(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四个能力”建设长效机制
利用建筑消防设施引导人员成功从火灾现场疏散,要求单位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四个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各单位要定期对消防组织、消防制度和建筑消防设施等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整改安全疏散和建筑消防设施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确保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和演练
要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重视对建筑内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预案演练,保证事故发生后事态不迅速扩大。建立与建筑工作职责相适应的,具有懂操作、会管理、责任心强和良好作风的高素质队伍。注重工作人员实战动手能力和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的锻炼。一旦火灾发生,建筑内的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疏散人员和灭火措施,在短时间内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
(三)消防扑救人员开展“六熟悉”演练,制定周密的灭火作战预案
辖区消防中队要认真开展对辖区建筑情况的调研,熟悉掌握其地址、道路、水源、建筑结构特点、耐火等级等情况,使官兵对建筑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作者简介:
刘洋、女、1987年3月、助理工程师、工作于红旗渠建筑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