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年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品德形成的基础,更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标志。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巧妙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困扰因素,优化心理状态,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阳光 数学实践 心理健康 爱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品德形成的基础,更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标志。许多实践充分证明,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不但能促进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参与数学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认为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数学教师严谨而不失民主的阳光行动,给学生营造了适宜旳心理环境
教师在小学生眼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教师每天都与学生在一起,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其言谈举止、做事方法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小学生。数学教师严谨的工作态度,民主的工作作风,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这样的数学教师往往情绪稳定,沉稳大方,课堂上、活动中以亲切的眼神关注学生;风趣幽默而饱含激励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则多了一份鼓励,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分关爱,少了一分冷漠。这样的教师能给学生一种心灵的安全感,会使他们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而活泼的氛围中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二、充分发挥小伙伴的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之间,因其年龄相近、学习生活的經历相似、心智水平发展的近似、语言相通,以及较为相近的兴趣爱好,小伙伴之间情感交流更容易,在活动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相互帮助、相互教育的作用。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热点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例如:“数学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怎么办?”“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小伙伴遇到了问题,我该怎样做?”“抄袭作业对吗?抄袭作业有什么危害?”“遇到自己不喜欢的教师,我们该怎样做?”等问题,让小伙伴在讨论交流中各抒己见,实现相互教育、相互影响、自我完善,从而使学生在愉悦接纳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
三、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成长与体验数学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遇
(一)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激发了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其心理需求,又要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意味着教师要将数学实践活动探究的问题预设到一定的生活事件中,创设出含有数学问题的社会生活原型情境,学生在对情境中的事件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唤起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欲望,确定进行实践研究、开展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二)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合作实践交流中学会协作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活动。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既要鼓励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又要倡导合作学习,团队协作,从而使学生明白个人在活动中的价值和团队在活动中的作用,没有个人的自主探究,就没有团体对实践活动不断深入的研究,没有团队每一位成员的齐心协力,就不能高效完成学习探究任务。每一个成员都充分参与到活动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成员的分工显得尤为重要,各个成员只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才不会出现一部分人忙得焦头烂额,一部分“闲人”袖手旁观的现象。让优秀的学生不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努力、引领发展;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不自卑,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岗位上不断努力,不断成长。在活动小结时,学生都为自己的收获与成功而感到自豪。
(三)尊重学生差异,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因学生之间的智力、习惯、能力、体质等方面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要求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针对活动主题和学生实际能力,分层要求、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层面上学习,本着“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有进步、有发展,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正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四)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2]做好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情况评价,是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契机,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如把学生互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等。评价不仅要对活动的探究结果做出评估,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各方面,如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态度、参与度等。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只要经历了实践,对数学、自然、社会、自我有了新的认识,体验了数学探究活动,就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增强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积极肯定自己,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觉内省和反思的开始,成为促进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五)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操作性数学。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验证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产生的过程,积累实践经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正如桑代克在《算术心理学》所说的,“对外部刺激有满意反应,由此引起的学习是主动地、有选择地学习,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通过一种正强化,即成功就能获得报偿而得到加强。”[3]成功所产生的积极愉快和自我满足的情绪体验,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小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体验到通过自己努力与付出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愿望时的那种开心和满足的心情。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重视数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真正实现小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钟启泉主编,徐斌艳著.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