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探析

2015-10-21 17:06胡小雨刘军李长庭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

胡小雨 刘军 李长庭

【摘要】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馆的工作模式和服务类型,而且为档案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考察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状况,提出了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62-01

一、对数字档案馆旳基本认识

数字档案馆一词最先出现于信息化水平领先的欧美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就开始从理论和概念上对数字档案馆进行研讨,并纷纷建起了自己的数字档案馆。纵观数字档案馆发展历史,可以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字档案馆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对其概念至今仍无权威定论。综合起来看,可以认为数字档案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数字档案馆在运行状态、档案存储、档案服务、数据资源、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与传统档案馆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基本特点。数字档案馆的诞生和发展意味着档案馆在信息时代的转型,推进了档案馆历史性变革,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带动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迈向一个新台阶。

二、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状况考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档案部门受国外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启发,提出了建设我国数字化档案馆的设想,其主要内容就是将馆藏纸质、照片、音像等载体档案数字化,为信息社会提供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目的是实现档案的快速检索查询、信息资源共享。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随后,国家首先在深圳市档案局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标志着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开始。2002年11月,《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此后,全国多地开始探索建设数字档案馆,中国数字档案馆进入初步建设时期。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无论是理论研究抑或实践方面都有所突破,涌现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档案馆个体,这些个体在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方面得了较大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法规、标准的缺失或滞后,管理体制的缺陷等,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仍然显得进展缓慢,尚基本停留在馆藏数字化和建立档案网站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具备电子文件在线存取和长期保管功能,实现信息资源跨库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和可扩展的数字信息系统的理想还相当甚远。

三、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发展的策略

(一)推进数字档案馆法律法规的建设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有效开展的依据。而对数字档案馆产生的新情况、新特点,《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一些内容已不能适应,无法解决数字档案馆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如利用者的信息权、文件内容的隐私权、档案文件的公布权、数字档案馆的知识产权等问题,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以更好地保证和促进数字档案馆的良性发展。

(二)革新档案管理观念和管理体制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新内容、新方式、新体系必然对我国现有档案管理观念和管理体制产生影响。数字档案馆建设不仅需要技术的发展,更需要管理理念、制度、体制的适应性变革。一是树立“服务本位”理念,正確定位信息时代档案馆的职能,变革局馆合一的现有管理体制,促进档案馆价值本源回归。二是打破档案行业“条块分割”界限,从孤立封闭的保守观念向合作开放的共享观念转变,加强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对现有管理机构进行适应性调整。要在档案管理体系内设立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专门部门,实现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协调与管理,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避免出现令出多门、相互推诿等制约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体制性障碍。

(三)加强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基本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可依靠的标准,加紧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包括确定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原则、规模、标准、方法和所包含的内容,制定创建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性标准、业务性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及数据交换规范所包含的系统标准目录库。同时,对出台的标准要在国内进行推广,并对已有标准实行统一整合,对陈旧不合理的标准及时更改,若发现有空缺的标准要进行策划立项。

(四)探索多样化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鉴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档案馆建设不可能齐头并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迫切需要多样化、分层次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因此,如何探索出一条基于国情、在我国大多数档案馆可以推广和借鉴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道路成为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在思维和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以保证其健康发展。

(五)借鉴相关领域信息化建设成果,建立良好合作机制

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存在很多相通之处,而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在数字信息的整理分类、长期保存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环节以及许多关键技术,如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海量数据存储、网络安全、智能检索、虚拟现实技术等,都有很多有益经验可以借鉴。如能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研究,则可避免不必要的人、财、物力的浪费,加快建设进度,且符合未来信息资源大整合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宁.基于国外最佳实践对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0(4).

猜你喜欢
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浅议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
台湾数位典藏计划对内地数字档案发展的启示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基于Enterprise Library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设计
国际数字档案馆元数据标准及其项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