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7-0147-01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命题
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教育形式,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现代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和服务功能。但长期以来,存在着目标定位模糊、教学理念僵化、课程设置孤立、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脫节、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转化效益欠佳等突出问题。甚至在实践过程中一度陷入应试功利性评价导向,“形式大于内容”,成为制约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顽疾”。
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改革理念和目标方向明确。新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正在研制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体现了强调从“读写为重”到“以听说交际能力为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能力培养目标转变, 明确提出了遵循“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目标导向,鼓励各校自主探索建立大学英语分类教学体系,支持不同层次、类型、区域高校根据教学指南和学校的办学定位、生源特点、人才培养规格等自主制定个性化英语教学大纲。这为大学英语教学适应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新型教育生态奠定了基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推动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这对化解现有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应用型院校转型形势下,人才培养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服务区域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全面对接,避免同质化、模式化,强调多样性和个性化,着力破解“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人文”的人才培养瓶颈,加大力度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转型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初探
(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高校管理者要从观念上走出应试导向下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认识误区,从转型驱动下办学顶层设计高度对大学英语教学再定位。关键是要在现代国际化人力资源竞争趋势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站位,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学生英语能力培养作为体现先进培养理念,增强人才培养特色,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人才外向型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
(二)以需求分析为突破口完善个性化培养方案
英语教改为何总是见效缓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数高校未把英语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统筹设计,未能深入掌握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需求,缺乏针对性、个性化的校本课程特色。因此,各校可借转型契机,从源头上重视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跟踪,广泛调研行业和用人单位对英语能力结构的侧重点,科学观测英语技能在生产实践和职业标准中的能力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在总体人才培养方案中分类分级细化英语能力培养目标。
(三)实现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教学、产业实践、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再造大学英语教学新型生态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内容与形式设计、过程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能力发展、教学评价等方面与学生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有机接轨。在教学模式创新上,要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突出语言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向外向型职业能力的转化,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模拟教学环境的整合,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专业学习和职业应用问题为导向的任务型、项目型教学。同时,在必修课之外开设满足不同基础学生、持续四年学习的系统性选修模块,选修课程开发应突出与外向型职业实践环节的嵌入式培养,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英语“课程超市”选修学分,真正在英语学习中体验“获得感”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指导意见:引导部分地方高校转向“应用型”.中国教育报[J],20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