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昌
摘 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通过阐述泵站工程施工缝渗水的现象,对其混凝土墙裂缝渗水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并以相关经验总结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泵站;混凝土墙;渗水;处理
当泵站进水侧采用钢筋混凝土墙结构时,由于其工作环境条件容易出现各种裂缝,这些裂缝不但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还可能导致泵站工作无法正常运行,其危害显而易见。因此,当出现施工缝渗水现象时,如何进行处理维护,是泵站相关工作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浅要谈谈泵站进水侧混凝土墙施工缝的处理方案。
1项目概况
某泵站工程位于珠三角中心地带,地形西北稍高、东南略低,是一片广阔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一,属于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堆积地貘。工程主要包括泵站进出水段、泵房、出水涵洞、防洪闸、管理楼等,其工程任务是排涝。场地高程2.5~4.5m,闸底-2.0.~1.5m,工程设计自排流量为23m3/s,安装有两台180Kw电排水泵,设计总抽排流量为5.36 m3/s。工程可以在外江水位低于内地地面高程时,依靠涵闸自排内涝,在外江水位较高时关闭涵闸闸门,依靠泵站抽排积水。泵站1.0m 高程的底板完成后,泵站施工分3 次浇筑。在高程4.3m 处施工缝出现渗水,即泵站两侧墙体第2 次浇筑与第2 次浇筑之间的施工缝位置。
2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案
2.1原因分析
2.1.1施工缝处理不到位
通过查阅施工日志及影像资料,泵(闸)室墙体分3次浇筑,第1次浇筑至高程3.7m,第2次浇筑前,该泵(闸)室检修间在高程6.10m处有现浇板,出于施工需要,人为在高程7.10m处留置了施工缝。浇筑之前,按照规范要求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采用凿毛等方法,清除老混凝土表层的乳皮和松弱层,并冲洗干净清除积水,在临浇筑前,水平缝均匀铺1层厚20~30mm的水泥砂浆或同等级的富砂浆混凝土,但具体施工过程中,局部处理不到位,存在类似“冷缝”的贯穿缝。
2.1.2混凝土不密实
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对墙体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按照规范要求,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大于1.50m时,应该采用溜管、串筒或其他缓降措施,深入底部充分振捣密实。而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泵送压力较大,可能局部存在混凝土浆料冲击墙体两侧钢筋现象,导致砂与骨料分离,造成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形成局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局部离析现象,因此,在底部形成局部蜂窝和空鼓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烂根”现象。
2.2处理方案
此施工缝已形成渗水通道,是一条完整的通透缝,影响较大,须从外侧封闭并在内部灌浆处理,确保一次性成功。
2.2.1施工缝表面封闭
封闭施工缝表面,从而达到防止渗水和防止内部钢筋锈蚀的目的。刷涂的涂料为HK—G—2环氧灌浆材料,此材料抗老化、稳定性高、保护周期长,涂料可在大气、海水、淡水等介质中20多年保护期内,有效地阻止CO2、O2、H2O、Cl-等腐蚀因子,对混凝土自表面向内部渗透扩散,从而有效地阻止混凝土继续碳化、Cl-继续渗透,钢筋不再发生电化学锈蚀反应,构件病害不再产生和发展;物理力学性能好,涂层密实度高;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该环氧灌浆材料分为A、B两组成分,本次刷涂采用的配比为5∶1。
2.2.2施工缝内灌浆
进水侧混凝土墙在内侧钻孔后埋设注浆嘴,采用200~300Pa的灌浆压力,灌入单组份油溶性聚氨酯灌浆浆材。该灌缝浆材具有良好的亲水性,遇水汽后会立即进行聚合反应,分散乳化并发泡膨胀,在缝内固结成弹性固结体,迅速堵塞裂缝及内部混凝土不密实部位,该浆材膨胀性大、韧性佳,无收缩。通过灌浆处理起到封闭裂缝、堵塞渗水通道的目的。
2.2.3墙面处理
灌浆完成待浆液稳定后,卸下注浆嘴,用水泥修补砂浆对注浆嘴部位进行修补。
3方案实施
3.1迎水面施工缝表面封闭
临水面施工缝表面利用磨光机套清洁球彻底清理干净,露出混凝土新鲜表面,在施工缝位置向上0.30m、向下0.20m混凝土表面,涂刷环氧厚浆涂料3度,每度刷涂间隔为12h。
3.2施工缝内灌浆
(1)表面清理。用磨光机套清洁球将施工缝混凝土表面粘附的泥砂、污垢等清理干净。
(2)安装注浆嘴。沿施工缝位置用冲击电钻打孔,孔径为14mm左右,间距为15cm,局部采用上、下两排的形式,上排孔深控制在15cm左右,下排孔深控制在10cm左右。钻孔完成后,安装注浆嘴,上排采用长约20cm注浆嘴,下排采用长约15cm注浆嘴。利用环压紧固的原理,在注浆嘴头部设有单向截止阀,可防止浆液在高压推挤下倒喷,尾部采用环压膨胀部分用橡胶套管,拧紧环压螺栓,压缩橡胶套管,可以使注浆嘴固定在注浆孔内。
(3)表面封闭。沿施工缝表面采用DZ专用树脂胶泥表面封闭,沿施工缝用油漆铲刀刮DZ专用树脂胶泥2遍,宽度20cm左右,厚度1~2mm,待树脂胶泥固化后采用与外墙一样的环氧灌浆材料再行刷涂。
(4)灌浆。利用高压灌浆机在200~300Pa的灌浆压力下灌入灌缝浆材,加压多次压力仍迅速跌落至100Pa的位置做上记号,采取二次灌浆。
3.3处理后施工缝表面处理
施工缝部位注浆处理结束,待浆液固化后,卸下注浆嘴,用磨光机将表面封闭材料打磨处理,用水泥修补砂浆对注浆嘴部位进行修补。
4几点启示与建议
对渗水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该渗水施工缝在浇筑之前,如果做好相应处理,浇筑工序符合规范要求,是可以避免的。对类似中、小体积的水利工程构筑物的浇筑及施工缝留置与处理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整体性要求较高的构筑物,或者可预见的处于水下的构筑物尽量一次浇筑成功,避免出现隐患。
(2)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可铺水泥砂浆、小级配混凝土或强度等级的富砂浆混凝土,保证新混凝土与基岩或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
结合良好。
(3)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凿毛过程尽量采用人工凿毛方式,因商品混凝土采用的石子粒径较小,使用冲击类的机械进行凿毛会对已完成的部位造成损伤。
(4)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0m,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或其他措施,以防止骨料分离。
(5)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用振捣代替平仓。
(6)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
(7)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间距,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
(8)振捣器宜垂直按顺序插入混凝土,如略有倾斜,则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以免漏振,振捣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
(9)严禁振捣器直接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10)在预埋件特别是止水片、止浆片周围,应细心加强振捣,必要时辅以人工插捣密实。
(11)浇筑第一层、卸料接触带和台阶边坡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5小结
综上所述,针对泵室进水侧混凝土墙施工缝渗水情况,工程建设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通过对渗漏部位详细的观测和檢查,严格遵守各关键工序、重点部位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了解渗漏情况,分析其发生发生原因,使用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才能达到治理的预期目的,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曰飞、陈建国.钢筋混凝土裂缝研究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05(06)
[2]凌风干、刘祝芳.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