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贤球
摘 要:文章分析了水土流失对水利建设危害,提出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
1 水土流失对水利建设不利影响分析
1.1自然"呼吸"消化能力下降
雾霾气候泛滥经济的发展,让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急速增长,且各种人为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让自然环境的"呼吸"能力已经不足以消化掉这些有毒气体和颗粒对于空气环境的影响。致使雾疆灾害气候的影响逐年扩大。
1.2增加了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山区是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就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反而减少,洪水季节的水量反而越大,这样在发生暴雨时,地面没有植被阻挡,地面坡度又大这样对洪水的拦截能力就较差,就会使降雨的强度远远大于渗入土壤的速度,雨水不能及时渗入到土壤中,就会出现山洪暴发,凶猛的洪水在向下流的过程中还夹杂着泥沙,这样就会对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甚至会造成伤亡,后果将不堪设想。
1.3 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
水土流失使土壤随水而去,就没有足够的贮水空间,而土壤中的空隙是涵养水源的关键,这样土壤的蓄水量就会减少,就会在洪水的季节有更多的水而水少的季节就会水量不足的现象。
1.4河库淤积,降低水利工程效益
由于地表缺乏植被的阻挡,大量泥沙在水力的侵蚀下就会流向河库,就会导致河库的淤积进而减少了河库的容积,也就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使水库的使用寿命也减少了,严重时还会造成漫坝等灾害,另一方面泥沙会造成江河的河床增高,就会影响河流的行洪能力,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效益。
1.5滑坡、泥石流严重
植被的破坏、径流的改变会使土壤以及地质结构受到严重影响,一旦遇到暴雨就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会对房屋、道路等设施造成损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农田水库等水利设施的正常运作,致使河流断流。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具有很大的危害,会直接造成山体土壤、植被等遭受到破坏,还会导致湖泊、河流中的淤泥增加,降低水库等水利工程蓄水和泄洪能力。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山体植被、表层土壤等,减少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通过水土保持能够有效地拦截径流中流入到湖泊、河流中的泥沙等,这样就会有效地提高水库等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和泄洪能力,从而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第二,洪澇、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
第三,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
3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分析
3.1水土保持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古至今,国内国外十分重视水土保持,近年来,洪涝不断,旱灾无常,这些与水土流失严重息息相关,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它不仅有利于当代社会, 而且造福后世子孙。它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2水土保持能削峰调流, 减轻河道破坏
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
3.3水土保持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
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3.4土保持是防洪保安的重要保障
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直接导致"小流量、高水位、多险情"现象的发生, 加剧了防洪压力。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
3.5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质量
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可以重建植被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通过其特有的防护作用, 在蓄水、保土、保肥的同时, 还拦截、过滤和吸收大量有害物质, 从而减少进入水体的面源污染物, 改善水体的质量, 发挥保护水质的作用。
4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防治水土流失
4.1积极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植被的缺失,根据国家水土保持的相关规定,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扩大植被种植面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争取实现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
4.2修复生态环境
通过转变牧业生产等方式,减少人对大自然的过分索取,逐渐实现生态的自我恢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把水土流失的程度进一步减轻。
4.3 运用科技提高水土保持率
国家要加大在水土流失预防、水土保持规划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建立水土保持体系,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引进适合本地区水土保持的技术,在技术方面提高对水土保持的治理水平。
4.4加大监管力度
水土流失不是一个静态过程,所以加强水土保持是一个长远的任务和目标,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对那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大对植被的保护,对当地居民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的行为加以制止,防止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再次破坏,对于那些水土流失还不严重的地区,要加大保护力度,建设检测预警体系,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检测及时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小水土流失的范围。
4.5 加强预防监督
水土保持要以预防为先,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土的行为,积极组织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加大植被覆盖率,禁止毁林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对水土流失治理有效的地区,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其不再发生二次水土流失现象。
结 语
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很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我国被认为是首要的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策略是当前解决水土流失的唯一选择,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水土保持是提高生产力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 水利资源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正确的举措,水土保持是实施水利工程的重要部分,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减少水土流失,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能充分被利用,实现水利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明.浅析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水利天地[J].2014(07)
[2]刘翔飞.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究.黑龙江水利科技[J].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