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维
【摘要】制冷空调管件在空调的实际应用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研究其加工及其质量检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割管工艺、钎焊工艺、弯管工艺,以及扩管工艺等方面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个人看法与观点。
【关键词】制冷空调;管件;加工;质量检查
一、前言
作为一项特殊性较强的工作,制冷空调管件的建加工及质量检查在近期得到了业内的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制冷空调管件加工及质量检查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制冷空调在实际应用中的整体效果。
二、割管工艺
割刀是专门切断紫铜管、铝管等金属管的工具,特别是直径4-12mm的紫铜管不允许用钢锯锯断,必须使用割刀切断。
1.操作方法
将铜管放置在滚轮与割轮之间,铜管的侧壁贴紧两个滚轮的中间位置,使割轮的切口与铜管垂直夹紧,然后转动调整转柄,使割刀切入铜管管壁,随即均匀地将割刀整体环绕铜管旋转。旋转一圈后再拧动转柄,使割刀进一步切入铜管,每次进刀量不宜过多,只需拧进1/4圈即可,然后继续转动割刀,直至将铜管切断。对于毛细管的切断要用专门的毛细管钳,或用锐利的剪刀夹住毛细管来回转动划出裂痕,然后用手轻轻地折断。
2.质量检查
切断后的铜管管口要整齐光滑,适宜涨扩管口。
三、弯管工艺
1.操作方法
弯曲紫铜管可用专用工具弯管器来完成,弯管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把退过火的紫铜管放入导槽内,然后紧固铜管,手握活动杆手柄顺时针方向平稳转动。操作时用力要均匀,避免出现死弯或裂痕。在制冷空调日常的维修工作中,有时需要徒手弯曲紫铜管。这时要尽量以较大的半径加以弯曲,用力要缓慢平稳,否则容易将铜管弯扁。
2.质量检查
弯出的管件要圆正、光滑、没有压扁。
四、钎焊工艺
1.钎焊前的准备工作
(一)焊料的选用
制冷空调的管件多是用铜(紫)管材,常用的焊料类型有铜磷焊料、银铜焊料、铜锌焊料等。在钎焊前要根据管道材料的特点,正确的选择焊料,以确保钎焊的质量。
对同类材料的钎焊:铜与铜的钎焊可选用磷铜焊料或含银量低的磷铜焊料,这种焊料价格较为便宜,且有良好的熔液,不需要焊料;钢与钢的钎焊可选用黄铜条焊料加适当的焊剂,钎焊时,将焊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插放在焊剂中,使焊剂熔化后附着在焊料上,但焊后必须将焊口附近的残留焊剂刷洗干净,以防产生腐蚀。
(二)钎焊接头形式的选择
相同管径铜管对接的结构形式:应采用插入式,即紫铜管的一端用扩管器扩成圆柱杯形口,接口部分内外表面用纱布清整擦亮,不可有毛刺、锈蚀或凸凹不平,另一根紫铜管也按此方法清理干净,然后插入扩口内压紧,以免钎焊时焊料从间隙流进管内。这种对接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
不相同管径铜管对接的结构形式:应采用搭接式,即大小两根紫铜管的接口部分内外表面用纱布清整擦亮,不可有毛刺、锈蚀或凸凹不平,把小的那根紫铜管插入到大的那根紫铜管并压紧,以免钎焊时焊料从间隙流进管内。这种对接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
毛细管与干燥过滤器对接的结构形式:钎焊时要特别注意毛细管的插入深度,一般为15mm,毛细管插入端面距滤网端面为5mm。如插入过深,会触及过滤网,杂质容易进入过滤网,增大堵塞的可能性;如插入过浅,焊料会流进毛细管端部,使阻力加大,造成堵塞。这种对接的结构形式图5所示,(a)为正确位置,(b)、(c)为错误位置。
毛细管与管径不同紫铜管对接的结构形式:将毛细管先插入铜管内,插入长度约为25-30mm,外管挟扁长度为15-20mm,即毛细管伸入外管内距挟扁边缘至少10rnnq,然后用挟钳把大于毛细管管径的紫铜管管口挟扁,但不得将毛细管挟扁。
1.钎焊过程
首先要对被焊的管道进行预热。预热时火焰焰心的尖端离工件约2-4mm,并垂直于管道,这时的温度最高。加热时要对准管道钎焊的结合部位全长均匀加热。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结合部位氧化。加热的同时在钎焊处涂上焊剂,当管道(铜管)的颜色呈暗红色时,焊剂被熔化成透明液体,均匀地润湿在钎焊处,立即将涂上焊剂的焊料放在钎焊处继续加热,直至焊料充分熔化,流向两管间隙处,并牢固地附着在管道上时,移去火焰,钎焊完毕。然后先关闭焊枪的氧气调节阀,再关闭乙炔气调节阀。要特别注意,在钎焊毛细管与干燥过滤器的接口时,预热时间不能过长,钎焊时间越短越好,以防止毛細管加热过度而熔化。
2.钎焊后的质量检查
钎焊过程中,焊料没有完全凝固时,绝对不可使铜管动摇或振动,否则钎焊部位会产生裂缝,使管路泄漏。钎焊后必须将焊口残留的焊剂、熔渣清除干净。焊口表面应整齐、美观、圆滑、无凹凸不平、无泄漏、无气泡和夹渣现象。为了保证钎焊部位无漏泄,钎焊后,应进行必要的检验。钎焊中常见的缺陷问题及原因详见表1。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制冷空调管件加工及其质量检查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空调管件加工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实际措施的整体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左寿华.衬塑(PP、PE、PVC)钢管和管件[J].化学工业.2012(12):88-89.
[2] 沈寿林,马汝坡.钢塑复合管和管件[J].电力工业.2013(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