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龙
摘 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本文针对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对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进行重点论述,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注浆;施工
高层建筑中比较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建筑的裂缝问题,一旦建筑出现裂缝,那么建筑的安全就没有保障。要想进一步的解决建筑出现裂缝这一问题,就要加大注浆技术的应用,自从在高层建筑中加入注浆技术使用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江苏省,在这一方面成果是比较突出的。而我们这里所提到的注浆技术就是指通过相关的设备,在建筑内部注入有一定凝胶时间的浆液,一般使用的注入方法是压送的。同时,凝胶也是要注入到松散的土层或者是裂缝中,进而进一步的改善裂缝的力学性质及其水理性质,最终达到改善裂缝,消除裂缝的作用,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安全。
1注浆技术的优势分析
针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选用注浆技术的优势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的工艺比较简单,选择的设备也是比较方便的,便于携带也便于操作,就算是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也比较好使用;(2)注浆技术主要是来处理建筑的内部问题,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强度,粘结补强的效果比较明显;(3)注浆技术中选用的一般都是加强材料,综合性能比较好,自身的粘结性也是非常不错的,有非常久的使用寿命,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4)修补效果好。运用注浆技术来填补房屋裂缝,只需占用很小的施工空间,不会对现有的工程表面产生破坏,同时又能显著提高修补部位的强度,因此可以兼顾修补效果与工程的完整性。(5)具有良好的环保性。施工所影响的范围比较小,加固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2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注浆方法
2.1静压注浆法
静压注浆亦称劈裂灌浆,该法通常用来处理软土地基,其基本原理是劈裂作用,即在一定压力下将较大比重的水泥或水泥砂浆注入缝隙之中,浆料在压力作用下逐步向缝隙深处扩散,并沿地基应力场中最小主应力面或弱应力分布区劈裂、延展,最终形成脉络状、不规则分布的浆料固结体。这种固结体可对四面土体起到挤压、密实的作用,进而填满土体之间的缝隙,增大土层压缩模量。与此同时,固结后的浆料在土体中具有类似骨架的作用,可大幅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2.2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最早出现于上世界60年代,如今己经在国内建筑业得到了普及推广,特别是对高速公路软路基、水利工程以及矿山井巷进行防渗、加固处理时,更是离不开高压喷射注浆法。此外,随着高层建筑和地铁交通的快速兴起,该技术在许多深基坑施工的隔水防渗处理中也得到了普及应用。
2.3复合注浆法
复合注浆法通常用于填补桩间缝隙,其目的在于提高桩与桩之间的牢固程度。该法集高压注浆和静压注浆的优势于一体,并且扬长避短,对于桩间缝隙的填补效果十分良好。在进行复合注浆操作时,通常先施以高压旋喷注浆,喷注成桩柱体,再辅以静压注浆法,以提高高压注浆的旋喷效果,促使浆液在空隙中扩散开来,防止浆液过早凝固,这样就不会形成港注盲区。复合注浆法的适用范围较广,不仅可以用来处理砂土层、粉土层、淤泥层、戮土层,也可用于填补岩溶土洞等。
3建筑工程中注浆技术的应用
3.1注浆材料选择要恰当
我们在建筑工程中选用较多的材料有水泥、水泥-水玻璃浆液及其其他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等等。纵观选择的这些材料特性来看,我们在选择注浆材料是要确保材料具有较高的轻度,并且使用寿命要长,力学性能要良好,填充性、渗透性和亲润性等等都要符合基本的要求。
3.2注浆技术在地下室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中出现裂缝最多的地方就是地下室,若是在对地下室进行注浆时,一定要注意先确定裂缝的实际位置,将裂缝中的问题进行清理,然后就是进行高压注浆及其二次补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若是裂缝补漏过程已经完成,技术人员还要在所有工序完成之后再对施工现场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确保无误。
3.3注浆技术在墙体施工中的应用
一般建筑的墙体出现裂缝多是因为人为的原因导致的,也就是在最初施工过程中质量不过关导致的,再加上温度等等外界环境都会对这些问题造成影响,所以墙体出现裂缝问题很常见。所以在处理这一类裂缝的时候要选用粘结能力及其抗剪度都比较好的材料,尤其是在容易出现裂缝的门框、窗框周围,加固处理。选择的注浆材料也应该选择质量比较好的。完成整个浇筑过程之后,为了日后尽量少出现裂缝,还应该控制水泥的干缩变形,进一步的控制质量。
3.4注浆技术在厨房、卫生间施工中的应用
厨房和卫生间是用水量比较大且比较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非常容易出现裂缝和渗漏的地方。为了改善裂缝和渗漏问题,很多现代建筑在厨房和卫生间都设置有相应的防水层。若是厨房和卫生间发生渗漏,那么就表示建筑中的防水层出现了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注浆工程的施工人员可以选择使用环氧注浆的办法,首先先将渗水的通道切断,组织水流沿着裂缝扩散;然后就是针对出现的裂缝,进行开槽处理,然后用环氧砂浆来进行处理。具体来讲,便是在混凝土底板及砖缝处开一些小槽,并沿着砖缝布孔,孔距宜保持在2~3cm之间;在瓷砖相连处进行钻孔、埋管、注浆等操作,并用同种色彩的水泥对孔位面层进行修补。一般情况下,选择这种施工手段是比较方便的,并且在修复完成之后对整个建筑的损伤最小,也不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效果。在成本控制方面,这种工艺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还能节约时间,提升整个注浆加固的效果。
3.5结构受力部位的注浆加固处理
基、桩、柱等结构受力部位一旦出现问题,将威胁到房屋的使用安全,因此,要及时予以排查,并结合具体病因,用注浆法进行加固。首先,合理设计注浆孔位,一般将孔距设置在3~4cm之间,孔径设置为0.8~1.2mm,然后根据注浆部位的具體情况来确定钻孔的深度。其次,若是千缝面,则布置在缝隙两侧3}5厘米处,并用环氧胶对缝口加以密闭处理,以免注浆时浆料从缝口溢出;若是湿缝,可以沿缝开槽,槽宽和槽深都以2~3cm为宜,以防发生缝口的进一步扩大。在对孔、槽进行清理后,便可以用早强水泥进行封槽、埋管。最后,在千缝处理中,使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浆料,固化时间延长至12~16小时左右,使浆料充分填满缝隙空间,在缝面及细微裂缝处产生较强的粘结力:在湿缝处理中,可选用具有良好亲水、排水性能的环氧材料。在注浆过程中,要尽量防止浆料表面水膜与被粘物间发生粘结,以实现固结补强效果。在后续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注浆失效的情况,即注浆时浆料只填补了局部缝面,却没能起到全面粘结的效果。
4总结
在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之后,我们要针对每种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要根据原因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于混凝土浇筑及其养护工艺的管理措施,从而从根本上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防护。经过实践发现,要想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就要同时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抗渗在内的所有要求。
参考文献
[1]胡登高.建筑工程中注浆技术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31).
[2]李春林.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21).
[3]闫志.房建施工与维修中注浆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07).
[4]杨安卫.浅析建筑工程注浆技术的应用与施工工艺[J].福建建材.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