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

2015-10-21 17:12张朋君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中庭室内环境立体

张朋君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公众对住房和建筑的需求日益增加,建筑领域对建筑材料和能源的需求日益提高,可持续和绿色化的生态建筑必将是未来建筑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和公共环境,而且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智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从生态建筑和绿化技术的概念、集成室外环境以及集成室内环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对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和特点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部分参考意见。

【关键字】绿化技术;生态建筑设计;集成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水平和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环保建筑和健康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融入绿化技术是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高新技术改善生活的具体表现,它能够维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同时加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但是,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建筑使用材料的不断升级,现有的集成应用技术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和人们对绿化的要求,因此,提高绿化技术中集成应用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能有效加快生态建筑的发展。

1. 生态建筑和绿化技术概述

生态建筑的设计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设计的第一目标,将环境质量建设作为主要建设内容,是一项立足于建筑的系统工程,它包涵了工程、植物以及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生态建筑设计主要涵盖五个方面的技术策略:结构体系的最优化、生态环境的补偿、能源系统的选择、室内环境调控以及外围结构的节能。

绿化技术主要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是一种能有效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加强外围环保结构和提高生态补偿作用的生态性手段。一般来说,建筑师对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态效应等特性的了解不如专业的林业工程人员,但建筑师具备的优势也很明显——技术间的集成应用、发掘设计过程中的新问题和矛盾、与专业人员的沟通、为各自专业领域开阔视野。根据集成应用作用环境的不同,可以将集成应用分为集成室外环境和集成室内环境两种。在绿化技术的集成应用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多种绿化技术间的特性集成,还要加强绿化技术与其它技术的跨领域集成。

2.集成室外环境

集成室外环境是目前生态建筑设计中使用率最高的集成应用手段,它主要包括场地环境绿化、建筑立体绿化和人工湿地三种

2.1场地环境的绿化

2.1.1绿量率(LAI)

绿量率指在一定绿地范围内总的叶片的全部面积。生态性的绿化设计能够通过绿量率指标数值准确直观的反映,这是生态性绿化设计相较常规的绿化率、人均绿化面积等指标最大的区别。

2.1.2 复层结构

复层结构的主要任务是增加建筑的绿量率和提高生态效益。提高草本、灌木、乔木等植被的复层结构绿化比,能够显著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成效以及绿量。对复层结构的配置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实际情况进行量化选择。

2.1.3 地方树种

增加本地树木的种植量是加快绿化的有力途径。本地树种在土壤環境、虫害、水分等自然条件上适应能力更加优秀,无论是农药用量、灌溉水量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本地树种都超过其它外来植物。

2.1.4 生物多样性

在保护外部环境的同时,能够为生物链中最底层的生物提供安全适宜的生存环境,这样,既保证了植物种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又保全了生态食物链的多样性。高层生物能够有更加丰富的的食物来源,通过绿化实现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健康生态提供了环境保障。

2.2 建筑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主要分为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窗台绿化等多个方面。建筑立体绿化作为外围结构的绿化,具有许多天然的优势,因此在现行的集成室外环境中应用相当广泛。立体绿化能增加城市的湿度并减轻绿岛效应,在改善室内环境和维护建筑构造层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立体绿化作用效果明显,建筑师除了对其作用发挥重点关注外,还应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要想更好的发挥立体绿化的作用,建筑师需要同环境学、园林学等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交流与探讨,将立体绿化的设计和构造进一步完善。

2.3 人工湿地

除场地环境绿化和立体绿化外,人工湿地是现在采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比如,在小区或公共建筑设施的景观用水中,水质不可避免会收到污染,此时,采用人工湿地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再使用,不仅能够保证水质,还能改善和美化环境。因此,人工湿地在集成室外环境中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除此之外,人工湿地成本低,技术含量和设置要求也不高,在今后的室外环境集成中,人工湿地必将被大量推广和运用。

3.集成室内环境

室内环境中的绿化主要依靠植物和其它人工措施来解决。在室内,人体的心理状况和空气质量都能够通过植物得以调节和改善,这是其它手段无法达到的。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还能减少噪声、吸收灰尘,一定数量的植物能改善室内的湿度,这些对放松人体情绪和缓解精神压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由于室内环境单一,温度、湿度和光照都难以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为了保证其环境效益,可以构建“生态核”或“微型生物圈”。主要做法是:保证室内通风换气条件良好,阳光照射充足,建立植物生长的微生物环境。根据建筑物室内的功能和构造,可以进行人工性生态自然的构建来保证植物的生存基础。

集成室内环境主要有三种模式:生态舱、空中花园和生态中庭,其中生态中庭运用的最为广泛。生态中庭的设计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时期建筑物中的中央庭院,中央区域面积大、轮廓分明,生态中庭的设计重点在于艺术效果的构建。根据室内结构,对室内的通风和光照进行优化,提升中庭的整体环境质量。中庭内部一般有非常好的透光性,大量的植物在中庭内分布能提高空间畅通度和空气质量。在选择中庭植物时,主要考虑建筑光照强度、光照角度以及光照时间。目前主要的中庭绿化植物是竹子、玉兰等乔木植物,因为这些植物具有光照时间短、温差小等特点,其次,在垂直分布上也能够更好的进行空间分布。生态中庭的绿化要遵循内外空间的协调统一和空间的科学分割,在满足视觉要求的同时,也要保证空间利用的合理。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生态建筑设计已经运用了集成应用的绿化技术,实际绿化效果和环保成效都很不错。例如,青岛的立体绿化技术,结合其海洋性季风气候,植物能生长良好,环保效果也能显著提高。在建筑物外,对外围结构的绿化进行实地设置,窗台绿化能减轻视觉疲劳和减低噪声,屋顶绿化能降低室内温度和改善湿度。

4.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绿化技术的运用已经有一定成效,但相关研究并没有达到一定深度,加上我国建筑繁多、人口基数大,这对绿化技术集成应用的运用和推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建筑领域的专业人才要从生态建筑和集成应用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加强对生态建筑设计中绿化技术集成应用的重视和研究力度,得出更加有效的集成应用手段,加快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云涛. 分析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J]. 江西建材,2014,05:35.

[2]陈瑜喆. 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J]. 企业技术开发,2014,18:21-22.

[3]虞新颖.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绿化技术的集成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156.

猜你喜欢
中庭室内环境立体
蝶恋花·寂夜
当代美学在室内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水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绿化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中庭机械排烟系统影响因素研究
平面和立体等
立体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