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学
【摘要】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转换层作为施工难点需要给予重视,其原因在于这种结构不同于其他的建筑物结构,它本身存在应力连接与传承的关键点,因此控制转换层施工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目前工程施工中这一要求本身难度大,但只要我们科学规划、全过程控制,就能达到预计工程目标,施工质量也必然能够得到保障。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技术,虽然难度较大,但实际效果明显,是现阶段高层建筑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自重及支撑方面的影响和限制,转换层结构施工势必会存在各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所以施工单位还需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施工水平,确保施工效果,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
一、转换层结构施工在高层建筑的重要意义
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影响下,人们逐渐对高层建筑引起了高度的重视,高层建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后续城市建设的主体,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来看,建筑物的功能正不断丰富,由最初的居住发展至娱乐、办公、餐饮、购物等多种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运转和发展。从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設角度讲,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并不陌生,已经出现在很多类型的高层建筑中,并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在建筑中层创设了基础的居住区,还可以在建筑底端开创规模巨大、功能丰富的商业区域。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特点
1、使楼层的上部结构荷载通过转换层重新分配并传递给下部结构和地基基础。
2、 由于转换层刚度大、应力集中且力的传递突变,因此遇到偶然荷载( 水平地震作用) 作用时,转换层受到较大外力和产生水平位移。
3、 转换层梁柱和梁上墙节点较多,节点处的钢筋锚固、插筋与变径较复杂。若施工不当,会造成转换层应力集中,产生裂缝、挠度超出规范要求范围等现象。
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域,需对高层建筑的水平受力进行合理控制。整个建筑的楼层刚度、质量不允许出现突变状况,需确保其变化的均匀性。在遭遇地震作用时,避免建筑物出现薄弱层,对整个结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在对转换层进行施工时,由于其自身的截面积较大,因此相应的施工难度也较大。
三、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
1、 模板工程
(1)底模板以及支撑系统的设置
设置支撑系统时,可以利用钢管脚手架进行主要的支撑工作,将脚手架的大小控制在48×3.5mm,然后根据有关的参数标准等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例如需要计算立杆、剪刀撑等指标。在立杆的顶端位置需要设置顶托,底端需要铺设垫板,主楞骨要利用大小为100mm×100mm 的方木,次楞骨主要采用大小为50mm的厚方木,而且要求将厚度为0.6mm 的塑料薄膜铺设在大小为12mm 的竹胶合板模版上面,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底部温度的散发。通过立杆的方式起到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这种做法可以创造有力的施工条件以及满足荷载的需求等。要求保证纵距在560mm 之间,双立杆之间的距离在270mm 左右,步高控制在850mm 左右,横向距离要保持在400mm 左右。要求双向扫地杆之间的距离在3600 mm 之间,与此同时要设置相应的双向剪刀撑。针对转换层安置在边梁部位的情况,要将转换层的厚度规定在3.1m,而且需要做好对三层外挑1080mm 的安置工作,在竖直的方向上将其固定在三层楼板上面,与此同时还需要将10 槽钢按照规范进行安置,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立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2)侧模支撑
转换层需要设置在16.21m 的标准高度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出现胀膜等现象,确保混凝土达到相关的质量等要求,施工过程中使用全钢的高度为3170mm的侧模。与此同时要做好侧模的固定工作,利用规范的锚固螺栓对其进行固定,此外在链接锚固螺栓以及混凝土等时要注意正确的方式,保证整个支撑系统的稳固。把二、三道螺栓固定焊接在钢筋上面,如果结构无柱,则需要把第二螺栓固定在梁上准备埋设钢筋的位置,把第三螺栓固定在10 槽钢处。针对大模板散热过快,易加大混凝土表面和环境的温度差距,甚至超出25℃,这就需要在施工时将钢模版进行拆除,有效的控制二者之间的温度差距。
2、钢筋的制作以及绑扎钢筋的技术
在主体结构进行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为钢筋,因此其施工工艺是如果制作钢筋以及绑扎钢筋需要用到的技术。所以,首先需要将一些U形的钢支架按照一定的距离固定在钢筋的四周,主要用于确保钢筋的垂直程度以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除此之外还能够在绑扎转换梁钢筋的过程中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在对转换梁的钢筋进行绑扎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的规范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高层建筑在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3、浇筑和养护混凝土
( 1) 分开对转换层的竖向和水平结构进行浇筑,竖向柱墙结构在前,水平结构在后。
( 2) 运用先中间、后两边,向两个方向推进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而转换梁、板混凝土浇筑则应运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坡到顶、循序渐进”的原则。该方法的运用,一方面能够使混凝土部分工作面面积得以加大,对混凝土部分水化热排除产生有利作用。而另一方面,对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的侧压力极为有利。
( 3) 保证节点部位的措施在转换层中,柱、梁、墙节点部位钢筋相对密集,为了使该部位混凝土的浇筑密实得到保障,应运用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①采用相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对上部部位进行浇筑。②适当调整局部密集的钢筋部位,使插入式振动器存在足够的工作界面。③在浇筑施工中,应设置专业人员对墙、柱等竖向结构的侧模实施检查,若墙、柱混凝土浇筑字后模板时,应采用敲击的方式,当有空响声出现时,则应与混凝士浇筑人员进行通知,加强对该部位的振捣,并采用混凝土补浇的方式,促使混凝土浇筑达到密实状。④当墙、柱混凝土浇筑l8h 以后,应拆开一部分钢筋密集的墙、柱节点,检查混凝土的质量,若混凝土有缺陷存在时,应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进行操作,构建备忘录,通过超声波仪器开展检查,使混凝土的强度得到保障。
( 4) 最为重要的则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运用测温可对转换层混凝土浇筑中混凝土的内部变化状况得以了解。测温的方法是采用热电阻传感器埋至混凝土的内部,通过测温仪实施测量。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转换层是上下层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的重要部分,对整个建筑结构体系而言,其连接性作用较强。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受到施工难度、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转换层施工的顺利进行常常收到阻碍。通过对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能够帮助进一步确保整个转换层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其质量,为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沈晓杰.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论述[J]. 门窗. 2014(11)
[2] 朱正华.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9)
[3] 刘剑飞,刘立芳. 试论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应用[J]. 建材发展导向. 2013(04)
[4] 高格凌.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14)
[5] 周怀阳,张振萍. 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