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是中国建筑界的宝贵的创作元素来源,同时也是抵制“国际化”、“标准化”的有力武器。本文对当今建筑界民族性及地域性的缺失提出质疑,并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正确表达方式,以寻找在建筑中应用传统文化符号的普遍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标准化;民族性;创新
传统与现代是建筑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马丘比丘宪章指出:“不仅要保护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文化传统。”美国著名建筑家查理士摩尔认为,传统的、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蕴涵着一种人类赋予的“文化能量”,可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地位,并熟悉喜爱属于自己的环境。建筑设计必须考虑这种传统文化与地方性特色的“文化能量”。任何“新的创造”都不可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在建筑设计上体现本地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共识。在新建筑中体现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反映出民族文化的根基,是建筑师创作的良好夙愿。而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不能停留于形式的模仿,而是要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加以现代体现,以求得当代建筑创新。
1. 建筑界的设计现状
1.1. “标准化模式”的出现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界由于部分建筑师对国际主义风格的一味推崇,及业界和政府对建设数量的片面追求造成的机械化大生产使得大量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的缺失,自我风格的泯灭成为了众多中国现代建筑以及建筑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城市总体规划上看,布局缺乏整体的计划;从建筑单体上看,建筑缺少自身的民族特色。由于对数量的追求,建筑的品质和特色被弱化甚至被忽略。这就形成了大量的在“标准化模式”下建造的建筑。在这样的建筑身上,找不到一点本土建筑的影子,建筑的结构和形式被完全的国际化和模式化,民族的、传统的元素荡然无存。
1.2. “标准化模式”带来的危害
国际化风格的建筑一段时间内在中国被大量建造,不加选择的运用甚至滥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当这些雷同的建筑刚刚出现在城市中时,一度被视为是时髦、进步,现代化的标志。但当社会日益发展,民众的审美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再审视这些建筑,却发现他们似乎和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并不再那么和谐。它们已不能表达它所在的这个城市和国家,其独特的性格。而在充斥着如此建筑的城市之中,文脉被抹煞、本土的文化符号被遗忘,历史正在一点点的被丢失。
1.3. 解决“标准化模式”问题的初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进入建筑风格多元化时期。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重视,建筑设计者们也把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视为重点,在建筑创作中纷纷高举继承传统的大旗。但其中的作品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甚至还出现了不少艺术品位低劣的建筑。只要一说到传统,便千篇一律加以大屋顶、斗拱等等的“传统符号”,欠缺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理性思考与分析,盲目地抄袭和照搬传统形式,因此作品乏味、僵硬,甚至给人以牵强附会的印象。对此,我们当务之急要思考现代建筑创作应如何与传统建筑结合。
侧重地域性表现是当代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当代建筑师对抗建筑“国际化”、“标准化”的有力武器之一。早期现代主义及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核心思想多在于强调建筑是科学技术的反映,而对于建筑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缺乏关注。[1]而要想做出“中国精神”的建筑,就必须进行地域性的设计,民族性的设计,必须对其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外界的文化环境,再加上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符号,才能得到适合的并彰显中国特色的建筑。
2. 成功运用传统文化表达的案例(positive cases of express traditional culture)
2.1. 指导思想
崔恺认为:在当代,建筑的美观已经不是单一的评价标准,单纯的“美观”是难以表达地域文化的,而且美观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用“文化”取代“美观”,因为文化是通过演进积淀而成,非僵死的。而当代文化也是文化,能表达某地当代文化的建筑同样能很好体现地域性。文化是一种创作态度,观念和意识,它应该深深根植于建筑师创作的每个阶段。在当代的建筑设计实际中有一些建筑便很好的运用了传统文化符号的,为建筑带来了独特的东方魅力,要学会“在文化的积蓄中找到新生的力量” [2]
2.2. 案例一:北京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位于北京香山公园的丛林掩映当中,是设计者贝聿铭对我国民族建筑风格和民族文化的一次完美的个人诠释。香山饭店的建筑立面从形式上运用了一些传统的几何符号(这一符号由此被其他建筑师多方引用),空间组合上继承了我国传统民居中的院落式布局,并加以整合和变形。香山饭店的整个建筑控制在四层以内,布局蜿蜒曲折,与周围的园林布置相互穿插,无论在室外与室内空间整体气氛的塑造都运用了同一手法,整个建筑浑然一体。“你看到的只是一個部分,不是全貌,它引导着你走下去 ” 点缀在房屋白粉墙上的黑色菱形水磨砖窗框与室内的菱形木格子屏风和窗棂,在阳光的阴影下给建筑以独特的图形魅力。香山饭店所追求的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意境美,它对中国建筑界继承传统文化、力求创新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2.3. 案例二:菊儿胡同
在吴良镛先生主持的北京菊儿胡同整建实验工程中,建筑师提取了传统的合院建筑的组织方式,在一期工程中先找到了院落群组合的一种基本模式——“标准院落”,创造出了一种“新四合院”,在以后工程中以“标准院落”为基础,结合保留的树木组成空间大小不一的院落体系,用新的里巷将这些“新四合院”串联成组。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空间体系。同时建筑师在建筑单体的屋顶形式、材料颜色等方面同样参照原有形式并加以改造,创造出崭新的建筑形象。设计完成后的菊儿胡同,显示出别样的生活气息。“在改建中,吴良镛先生采取了更多的进深数来强调庭院中‘进的概念,而且在院的形态上又不断出新。胡同吸取了南方住宅‘里弄和北京‘鱼骨式胡同体系的特点,以信道为骨架进行组织,向南北方向发展形成若干‘进院,向东西扩展出不同‘跨院。由此,突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全封闭结构。”[3]
菊儿胡同住宅楼设计保留了北京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保留了中国传统住宅重视邻里亲情的精神内核。在建筑形式上,屋顶处理以一种精确的“度”分配了平坡屋顶各自所占的量,使人觉得这是现代建筑,又有传统四合院的坡屋顶味道。在建筑色彩及材料上,则是基本沿袭了传统灰瓦白墙形式,加上穿插的暗红提示人们这是一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群。在群落顶端的阳光屋告诉人们这是现代的产物。同样的粉墙黛瓦,在这里却显示出古城脚下的大气严整,并与北京旧城的形态有机统一,使居民的居住环境注入了新的生活的气息,包含了传统的历史文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菊儿胡同作为中国现代住宅的民族化之路的成功探索,得到了国际建筑界的认同。
3. 反面例子(positive cases of express traditional culture)
现代的建设中,也有一些建筑由于过于直白的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带来了反面的效果,建筑不仅没有表达出原有的寓意反而令人感觉怪异甚至丑陋。
位于北京城郊的天子大酒店,外表完全照搬“福禄寿三星”的形象,体量庞大外表十分怪异。这栋“逼真”的建筑多次被网友们评论为“最恶心建筑”和“最丑陋建筑”。关于它自身的介绍单上,赫然印着“其设计为世界首创,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具有使用功能的像型建筑,现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真正能把中国的传统如此直白的表露、历史文化如此的夸张、把建筑的“表”与“里”如此清晰准确而又大胆的反应的,这座天子大酒店实在是前无古人。其次,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建筑设计追求一种商业文化或迎合某一流行的大众文化口味,这本无所谓对错,但如果依此运用象征手法在建筑形象上标新立异,那就无所谓隐喻,也无所谓建筑语言的创新。把建筑做成一个这样的大雕塑,实际是为了某种广告效应,如此对待建筑创作的作法是值得认真反思的,建筑文化难道就是这样“直面”吗?
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语言具有自身的表达方式,创造某种建筑形象来唤起对以往某种形象的回忆,表现建筑某种特定意义时,并不是任何“象征”手法能够轻易达到的,往往要用隐喻的方式。虽然隐喻能力普遍存在于人类思维中,但是建筑形式中的隐喻是在建筑语言本质规律的要求下,才能真正通过建筑本质的形式来表现建筑的意义。技术等较好结合起来,创造了新颖的建筑形象,通过特定的建筑形式很好的表现了建筑的內涵,这实质就是在建筑设计中成功运用了隐喻。如夏隆设计的柏林的爱乐音乐厅,从为表现音乐建筑的文化精神功能出发,结合建筑自身特点,运用抽象的象征表达了对音乐的理解,其空间和形式独具个性,增强了建筑语言的表现力,建筑形式自身具有创新
大酒店的外型借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的吉祥符号。然而,这种文化符号运用的太过直白和露骨就会给人带来怪异的感受。首先,建筑的体量与借鉴元素的体量特征不符。“福禄寿三星”在传统文化中是具有人的外貌的三位天神,而大酒店建筑体量庞大使用人形的外观必然会显得比例失衡、尺度失真。在中国建筑传统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可笼统地继承传统,传统不可能全盘的照旧,也不会全部中断和丧失,它经历的应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4. 建筑中运用传统文化符号的普遍方法
对于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中的应用,应该注重实际,尊重地域文化,全面理解其内涵;深入理解建筑的内涵,从而把握使用符号的方向;充分把握时代脉搏,注重与现代审美意象的结合;在选择文化符号时,应全面了解符号的自身内涵和属性,避免“伪传统”、“伪民俗”建筑的出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全面理解传统文化符号内涵
深入建筑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全面研究现有的传统文化符号,对于地域文脉进行梳理。将可利用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整理,理解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符号语义,为建筑提取符号做好储备。
4.2. 把握建筑的象征内涵
理解所设计建筑需要传达的信息,找准建筑的定位。如果建筑的定位是地标性建筑,就必须使建筑具有明确的标志性,传达其重要的象征内涵;如果建筑的定位是舒适的居住空间,就需要建筑师在建造时注意营造惬意的环境氛围。掌握建筑的定位,是决定建筑体量、造型以及选取传统文化符号的重要前提。
4.3. 注重与现代审美意象的结合
继承传统文化并非眷恋过去,而是要继承其中的精华,这就意味着传统文化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而传统文化的更新的过程就是将适宜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等等传统因素与现代的技术手段、现代的新生活特色等现代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使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审美意象相结合,推动符号语义的发展。
4.4. 避免“伪传统”、“伪民俗”建筑的出现
在探索建筑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误导甚至阻碍了我国的现代建筑进程,比如有许多“伪传统”、“伪民俗”的建筑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兴建起来,它们不仅与环境格格不入,也破坏了地区建筑环境的延续性,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促进当代建筑更好的发展。
5. 结语
对于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方式,不能仅停留在形式层面上,还要认识传统文化符号的原始意义,更要把握符号的内涵意义。中国建筑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面对当今建筑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挑战,中国建筑师理应肩负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使命。这就要求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从哲学的深度来研究传统文化的起源、变化和发展,从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中,探索出继承及发展创新的思路。[4]只有这样,建筑符号语言才能在不断再生中使文脉得以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才有的正确表达方式。
注释:[1] 关瑞明、聂兰生 。传统民居类设计的未来展望。[J].《建筑学报》,2003.12(58-58)
[2] 王受之,骨子里的中国情结. [M].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126)
[3] 陈蝶.菊儿胡同——摇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J].城市博览,2005(4):47.
[4] 洪哲雄,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innovation,.山西建筑 vol 34, 2008.2.pp34-35
作者简介:
袁赟 、1974年7月、性别、 女 、籍贯、 山东菏泽 、最高学历 本科 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理论、山东省济南大学土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