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亮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呈现源于生活,且真实、有效的信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儿童投入其中,既可感受数学之韵、数学之美,又有助于获得积极的数学体验和经验积累。下面结合“求平均数”一课教学的设计来说明。
一、在情境中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1.教学设计。(1)同学们看到这儿放了一个秤,很好奇吧?针对目前小胖子比较多的现象,老师想调查一下同学体重的大致状况。你有什么好办法?
(2)请出八位学生现场测量体重,其余学生记录数据并填入统计表中。
四(1)班部分学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3)能用一句话介绍这些同学的体重情况吗?生活中,人们也常常用一个数来概括一些事物的大致状况。
(4)请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平均数的数据、资料。揭题:求平均数
2.设计分析。教师采用现场为学生测量体重,记录体重,制作统计表的方法。活泼、生动的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中的经验迁移至课堂,以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带动了其对课堂的兴趣,进而以课堂上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探究欲望。这种愉快的气氛,淡漠了教师教的痕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情境中发现,积累操作性经验
1.教学设计。(1)同桌比一比两杯水一样多吗?有办法让两杯水一样多吗?动手实验。(2)你是怎么让两杯水一样多的?像这样把水多的倒一些给水少的,两个杯子里的水就同样多了,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3)三堆铅笔,第一堆4支,第二堆6支,第三堆5支。怎么办才能使三堆铅笔的根数同样多?四人小组合作探究。(4)除了移多补少,还可以把三堆笔先合起来,再平均分,每堆分得5支,这样3堆的支数就同样多了,这种方法叫“先合后分”。
2.设计分析。每节课数学课上总会有一、两处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点,需要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交流,去体验和感悟,本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在问题中“做数学”,进而积累属于自己的操作性经验。
三、在情境中讨论,积累实践性经验
1.教学设计。(1)根据8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估计一下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通过部分典型数据的收集、计算,来推测更大范围数据的情况,这是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2)把自己体重和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比一比,重还是轻?说明什么问题?平均数对于衡量一个数在一组数据中地位是偏高还是偏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老师家2003年月1月至4月用电度数
先估计一下前4个月平均用电度数,再算一算,最后预测5月份的用电度数。平均数不仅能反映已有数据的状况,还能根据它预测事物今后的发展趋势。
(4)四年级各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根据表格提出与平均数有关的问题?选择感兴趣的算一算。
(5)我们的家、学校和居住的城市近几年的变化很大,请寻找其中你感兴趣的变化,收集变化的数据,最后用平均数和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研究小报告“平均数在说话”。
2.设计分析。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均取材于學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现实环境的“舞台”,它浓缩了生活的各个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实践性经验。(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