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设项目中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2015-10-21 17:12李红根程艳青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高层建筑

李红根 程艳青

摘要:新世纪的人们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国内的一些大都市吸引了重多的新时代年轻人,这就造成了大都市人群越来越密集,城市可用居住面积日趋缩小,人们居住区的使用压力也日益增大。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人口密集这一严重问题,但是在对其建设中必须投入更多的新型技术以及更多的人力、物力,与此同时,多元化的建设施工问题也较之增多。本文以此对当代高层建设项目中的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给国内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建筑企业的技术革新首当其冲。鉴于都市内部的建筑资源面积缺乏以及暂居人口密集,超高层、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阶段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工程。对于高层建筑项目已经不再只是单单追求其容纳量,对其外观及功能的建设也有了新的规范要求,这就对建设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也逐渐增大。

1、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

虽然高层建筑日新月异,但是就当前的主流方向和形式来看,其施工和多层建筑的施工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在于都是逐层施工,不同在于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更高、更大,相关评测标注和质量要求也更高,总的来说,高层建筑的施工有以下四个特点:

1.1 “高”

①竖直高度高。高层建筑一般都在15层上,其垂直海拔在50m以上,如此高的高度材料的运输和施工人员的操作都有较大的困难,需要更为先进的设备和安全的保障。②需要经常进行高空作业,危险系数高。高层建筑自然需要很多高空作业,因此其危险系数也高。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之中要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要防止施工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体跌落对行人造成危害。③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的要求更高。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功能、承载人数以及本质特殊性,相关指标和质量要求也更高,施工难度自然也高。目前高层建筑还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因此现场施工非常多,再加上高空作业、高空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更为先进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决定了建筑的配套要求。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对生活、办公场所的要求也随之变化,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得因素也更多,也就是间接的对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深”

主要表现为地基挖坑深。高层建筑的海拔决定其地基的深度,越高则需要越深,越牢固的地基来支撑。一般情况下桩基深度要高于建筑物海拔的6.7%,而普通地基要高于建筑物的8%。地基的施工难度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地质条件越往下越难以琢磨,影响因子越多。所以在高层建筑的地基选择和施工上,工作人员一定要综合考虑造价、施工难度等多种因素。

1.3 “长”

工程所需时间长,高层建筑一般都需要几年的时间,主要是由于施工难度较高,工程量较大。能够有效缩短工期的方法多种,其中最常见也是最高效的是简化结构和装饰。除此之外,选择合适的模板也是缩短施工时间,降低工程造价的好办法。

1.4 “密”

主要是指高层建筑的施工步骤多,而且复杂,从地上到地下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问题的产生也更加的密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在城区,周边行人、车辆、建筑物必定不少,材料的运输通道紧窄,可用的场地少,因此就更需要严谨的组织设计,合理的安排人工和时间,多借鉴高质量成品,能够省去的步骤尽量不用,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在施工中也要注意对周边的影响,例如控制噪声、废弃材料的处理等,尤为注意的是要加上施工圈以避免行人的乱闯,加上标注牌提醒车辆降速。

2、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还是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因此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为主要的步骤也是关键的施工技术,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是确保建筑整体质量的前提。高层建筑由于施工量大,时间跨度长,因此混凝土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的长期影响,离散性会有一定的变化,所以相关人员做好相关监督工作,实时掌控混凝土施工情况,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工作的开展:

(1)混凝土配比

在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先配置好几种等级的混凝土并进行级配试验,根据结果和数据来确定最终配比。这里需要注意的时由于级配试验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它的条件和施工场地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集施工现场的砂石进行水分含量的检测。根据诸多实例和数据表明,砂石水分含量高 2%那么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由此可见现场试验对于整个混凝土的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2)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保证施工性能

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运输一般是用高压力泵进行,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而且能够一定程度的减少施工时间。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发生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檢查过后其材料配比、振捣都没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养护工作没有做到位或者时间不够。对于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有专门人员来监控并记录养护情况和时间,碰到恶劣天气要采取相关的保护控温措施。

(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试块的制作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不能弄虚作假,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2.2 高层房屋建筑裂缝的控制

2.2.1 设计措施

“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 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2.2.2 施工措施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混凝土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积混凝土,应着重在控制混凝土的温升,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如选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掺加减水剂粉煤灰等,选择良好级配的粗细骨料,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

3、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高层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快,相应的施工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周期很快。通过上文看出,高层建筑所需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工期长,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它仍将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项目,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懂得观察,不断开拓创新,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尹松. 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 民营科技, 2009, 10期:212-212.

[2]杨贵民, 袁红军. 高层建设项目中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11).

猜你喜欢
混凝土施工高层建筑
建筑工程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无裂缝大坝混凝土施工若干关键工艺
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