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敏锋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经济步伐的推进,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其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目前建筑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到的一类技术,其不仅能够避免混凝土在应用中产生裂缝,同时也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混凝土收缩能力。在本文中,将就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1 工程概况
我国南部城市某工程,为群体工程,具有着基础底面积大、占地面积大的特点,其地下室底板厚340mm、地下室顶板厚340mm、剪力墙外墙厚240mm,上述部位所使用的混凝土型号均为C35。根据本工程设计需求,需要设置沉降后浇带,其中,地下室后浇带由地下室顶梁板、基础底板以及地下室外墙所组成。
2 后浇带施工技术
2.1 顶板、底板与墙体施工
2.1.1 地下室底板施工
在对底板开展后浇带施工时,需要对后浇带垫层做适当的防水以及加强处理。同时,在后浇带底部位置还设置了大小为240*240mm的排水沟,并在排水沟的两侧都设置了集水坑,以此便于施工中对混凝土冲洗所产生的水进行排除。另外,由于本工程施工时间为雨季、且地下水位较高,我们则在后浇带的两端都设置了集水坑,并对其坡度做好返水处理,以此帮助我们对养护用水以及雨水进行及时的排除。
2.1.2 地下室顶板施工
在梁板结构位置,我们通过后浇带的设置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使其形成悬挑结构,以此使其能够对后期构成施工荷载以及对结构自重进行承载,因为仅靠模板所具有的承载力不能够满足此位置所具有的刚度与强度。具体施工中,应当将后浇带模板能够同其他位置模板进行断开,并通过二次拆模工艺实现模板支撑结构,以此避免后续施工中下挠以及梁板上部出现质量问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下述措施的使用对系统安全作出保证:首先,要保证后浇带模板的独立性,并保证其两侧至少具有两排承重荷载。而在立杆方面,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计算对其间距进行制定,以此便于后续拆除工作的开展;其次,在后浇带部位,需要对二次拆除梁、板支撑结构进行保留,并在该区域梁板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需求时再对模板进行拆除。在强度计算方面,需要我们通过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对其进行计算,且需要在计算时能够对该区域梁板荷载进行扣除,并将其余荷载由后拆模板体系支撑这部分作用力。
2.1.3 地下室外墙施工
在地下室外墙方面,首先需要将底板后浇带的两端同外墙间砌筑350mm的砖墙进行封堵,在砖墙砌筑完毕之后通过防水砂浆的应用实现抹灰工作,并做好相关的防水处理。通过该砖墙的砌筑,不但能够避免施工中产生的污水、雨水进入到后浇带之中,还能够在不对基坑施工影响的情况下对土方进行回填,具有着挡土墙的作用。
2.2 后浇带模板施工
在外墙后浇带竖向位置,需要我们对其做好防水预埋工作,并在其施工缝位置焊接一定厚度的止水钢板带,通过快易收口网对其起到一个临时封堵的作用,且可以通过钢筋以及钢筋网片的应用对其进行支护。另外,在竖向施工缝施工时,则可以不实施防水工作,可以通过钢丝网绑扎的方式对模板进行建立。
在后浇带模板安装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步骤逐一实行:施工缝在施工时需要通过快易收口网的应用对模板进行设置,并在其中间位置设置一定厚度的钢板止水带,且在焊接的过程中保证焊缝的饱满性;其次,梁后浇带模板需要我们通过双层钢丝网的应用对其进行封堵,并通过钢丝固定在纵筋位置,且在施工缝位置保证为留直茬的形式;再次,在对模板进行支护时应报保证混凝土面同后浇带模板相接位置黏贴一定数量的海绵条,避免出现漏浆的问题;最后,在对后胶带进行浇筑之前,应当保证后浇带梁板变更为悬挑结构,使其对上部荷载进行承担。同时,在梁板后浇带区域也需要对其单独的设置支撑系统,并当施工中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需求、能够保障安全拆模之后再对模板实施拆除操作。另外,我们还需要对该位置支撑系统进行保留,并当梁板两端结构封顶、浇筑强度满足要求之后再将其拆除。
2.3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在该施工环节,对于伸缩后浇带应当在其两侧混凝土经过养护60d以上再实现浇筑;对于沉降后浇带,则需要在施工后浇带浇筑工作完成、主体封顶之后在实现该区域的施工,并在施工之后通过对沉降值的實施观测对沉降差数据进行细致的计算,并在获得数据、检验满足设计需求之后再开展浇筑工作;其次,应当使用补偿混凝土对后浇带进行浇筑,并保证该环节所使用的混凝土等级应当高于两侧的混凝土等级,因为之前我们使用的混凝土强度为C35,那么在该区域我们则使用C40的混凝土类型。另外,在后浇带接缝位置的施工,则应当将其根据施工缝的施工要求进行处理,并保证其两侧以单层钢板以及钢筋支架等方式起到一个隔断的作用。在对后浇带实施混凝土浇筑工作时,应当保证浇筑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并保证其在浇筑之后养护14d以上,且需要能够对其两侧构件做好处理工作,以免引起稳定以及强度等系列问题;再次,在对后浇带实施浇筑之前,需要对区域所存在的松散混凝土进行细致的剔除、对浮浆进行清除,并做好相关的凿毛处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对该区域的钢筋做好调整工作,对钢筋可能存在的软弱部分进行适当的加强,并做好后浇带杂物的清理工作,保证施工该区域的整洁性。另外,在浇筑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其高度能够高于两侧板面,并在完成振捣工作之后通过重物的加盖实现加载养护。
3 结束语
可以说,后浇带施工是我国现今高层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我们能够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在上文中,我们通过一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在实际施工时,也需要我们把握重点环节,控制施工细节,以此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明飞.高层建筑工程地下室主体施工模板问题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1(02):62-64.
[2]姚文凯.关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261-261.
[3]张晓东.高层建筑结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55-57.